翻页   夜间
72小说 > 艳香迷醉 > 香港凤凰网上的一篇介绍毛主席的...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A,最快更新艳香迷醉!

    自恃世界最强实力的美国当权者,他们只相信强权和自己的价值观念,根本不睬睬他国的利益。唯一的匹敌体例,也只有以实力来回敬。昔时出兵朝鲜是因为美国的蛮横行为、蔑视中国和对台湾的侵略行径,深深地刺激了以为首的新中国领袖们,不与美国较量一番,不让他觉得刺猬捏捏是扎得满地找牙,它是不会服劲的,中国也是不克不及安安心心地搞建设的。

    抗美援朝战争于1950年10月25日爆发,1953年7月27日结束,先后历经5次战役、边打边谈等阶段,总共打了两年零9个月。

    在这场生死较量中,与杜鲁门作为对垒双方的统帅,两人都是个性特点很是鲜明的人,同时又有很是大的不合,本文将从3个方面来对两个人进行比较:

    其一,:一个弱国的、强势的世界级大政治家

    杜鲁门:一个强国的、强势的超等政客

    先比较弱国的弱与强国的强,看看1950年的时候,中国到底有多弱、美国到底有多强。50年前不合于现在,中国的弱是积贫积弱,是百年、几百年的积贫积弱;美国的强是唯一的世界超强,是连世界老二都不具有可比性的超等巨无霸。

    一比国力:195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80亿美元,美国为3553亿美元,中国相当于美国的约5%;1950年中国的钢产量为61万吨,美国8785万吨,中国相当于美国钢产量的发电量相当于美国的1.1%,原油产量相当于美国的中国的工业产值居世界第26位,还不及诸如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方小国。

    二比军力:这里用入朝参战时朝鲜战场上中美各一个师的装备比较(志愿军是依照装备最好的原第四野战军陆军师的统计):

    中国美国

    坦克:0辆14

    装甲车:0辆35辆

    汽车:0辆3800辆(平均4人1辆)

    火炮:66门300门

    火箭筒:27个550个

    中国的坦克、装甲车和汽车都是0辆,也就不消介绍了。看看火炮。志愿军的这66门火炮中,有迫击炮42门、山炮24门,基本上属于人们俗称的“小炮”,这还都是从日本人和国民党军队那里缴获的。不像美军,300门炮中虽然也有76门迫击炮和24门步兵炮和山炮,但这种炮是协同作战的需要,大炮小炮协同,轻重炮、远近程炮合理配置。就是中国的这些炮,炮弹也没几发,而美国人的炮弹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再看打坦克用的火箭筒:中国一个师配备了27个,美国550个。美国配置火箭筒基本上没有用,因为志愿军开始就没有坦克和装甲车。志愿军有27个火箭筒,而美军的149辆坦克和35辆装甲车加一块是184辆,就是一对一,志愿军还远远不敷,还差7倍。为什么在战场上志愿军战士必须用生命去打坦克,都是因为装备落后啊!【

    固然,枪,志愿军还是能够做到人手一枝的,但志愿军的枪也不合于美国人的枪,志愿军的枪是“联合国”制造,几乎都是在以往战争中缴获的,出自许多国家,既有日本三八枪、美式30冲锋枪,还有法国、德国的枪,以及国民党的中正式步枪等等,品牌各异,口径不一,杂乱不堪。

    再比天上。美国在朝鲜战场上摆设了1100架飞机,后来增加到2000多架;而中国在朝鲜战场上没有飞机。南北狭长的朝鲜半岛,确定目标后从机场出动半个小时内就能达到预定战场。这1000架飞机,铺天盖地,对志愿军造成了极大伤亡。如果一个师一旦被仇敌发现,上百架飞机一顿狂轰滥炸,不消半个小时就交待了。一些战士介绍说:“美国飞机实在是太厉害了,别说地面上有个人,就是有个兔子,飞机扫射时候也能打到。”以至于开始志愿军有纪律,禁绝打飞机,免得流露目标带来更大的伤亡。

    可见,志愿军和联合的武器差距是悬殊的,差距之大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美国一个团的火力强度,跨越志愿军的一个军。

    三比军事装备工业。中国基本上没有现代武器装备工业,没有几多后勤保障能力,只能生产手榴弹、简单的枪枝等,枪、炮、汽车等主要靠苏联提供。而美国有庞大的工业基础和军火工业,飞机、大炮可以在短时间内源源不竭地生产出来。因此,支撑这样一场大的现代化战争,工业和技术条件中国几乎都不具备,而美国,都具备。

    四比现代战争经验。中队有多年战争的经验,但现代战争的经验,中队则一点儿也没有。那时对士兵的三大基本军事技能要求是:练刺杀、练射击、练投弹,志愿军的运军工具是士兵的两条腿。而美队则现代战争经验丰富,他们作战是三军协同。正因如此,志愿军将传统战法阐扬到了极致,并有效规避了现代战争的不足和缺陷,而联合则不可。这也正是曾任第八集团军司令、后任“联合”司令的李奇微面对如潮溃退的士兵,面对离开汽车就不克不及行军的士兵,恨不得踢他们的屁股,发出了“中国人也是人,他们长着腿,难道你们没有长腿”的咆哮。

    从国力、军力、军事装备工业和现代战争经验4个方面比较可以看出,志愿军和联合绝对不在一个等量级上,照这样比较,志愿军是没有任何胜算的。那么,人们不由会发出疑问:是不是美国总统杜鲁门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呢?

    哈里杜鲁门是一个很是强势的总统。他身世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高中结业。杜鲁门虽然身世草根,可他意志顽强,性格强悍,有韧性、能决断,骨子里面有一种不服输的强势性格。在他的总统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个小牌,上面写着“决策在这里作出。”是他决定对日本放原子弹;是他实施马歇尔计划,支持欧洲复兴;是他作出出兵朝鲜的决定。

    一个超等强国,再加上一个强势总统,如果遇到一个一般的敌手,这段历史就不会有什么悬念了。可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强势的杜鲁门偏偏遇到了一位更加强势的敌手,遇到了一位不畏天不畏地的,于是一出精彩的战争活剧上演了。那么,又具备什么样的强势呢?这种强到底强到何种水平呢

    举两个例子:

    例一:作出出兵朝鲜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

    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中队主动跨出国境,到国境外与美军打仗。依照常规,强国侵略弱国,打到弱国的国土上,弱国能够不投降,奋起抗争,就很是不简单了。而主动跨出国境,到异域去打强敌,世界上哪有这样的事情啊!并且,这还是在共和国刚满一岁的时候;并且,还是与以世界老大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军”打仗;尤其是坚持并推动中央作出这个决策,还是在中央高层开始内部意见不一、大都人不合意打的情况下,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才作出的决策。

    1950年10月1日国庆节,当国人还沉浸在欢庆之中的时候,就接到朝鲜首相金日成的紧急求援电,说“联合”已经越过三八线,正以极快的速度向中朝边疆挺进,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思考了一夜,2日下午,就召集中央政治局在京人员讨论是否出兵朝鲜问题。后来又屡次开会讨论,到19日正式作出了出兵的决策。开始的两次会上,主张作战的是少数派,中央领导人大都暗示了对出兵的担忧。据时任解放军代总顾问长的聂荣臻回忆说,“大家讲话的倾向是:‘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不打这一仗。’”因为我们的国内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美国又这么强。的讲话比较有代表性:我军打蒋介石国民党军队是有掌控的,但能否打得过美军还很难说,它有庞大的陆海空军,有原子弹,还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把它逼急了,它打两颗原子弹或者用飞机对我大规模狂轰滥炸,也够我们受的。这里,不克不及因为后来叛党叛国了,就说害怕美帝国主义;其实,那时加入会议的朱德、、周恩来、任弼时、陈云、高岗、张闻天、李富春、等人,大都都基本同意这一认识。主席也说“你们说的都有事理”。主席为了让大家各抒己见,有的会议就不让记录。但还是主张出兵。开始,基本上就是主席一个人倾向于打,第二次开会时周总理倾向于打。后来主席就让在西北主政的彭德怀速来北京介入讨论。结果彭老总放炮,认为必须要打、一定要打,再由主席坚持,大大都人也就同意了。这样,一个惊天动地的决策就初步形成了。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在1951年元旦的日记中也曾这样写道:“主席决定志愿军入朝之举,实在是英明万分的、有远见的决定,事至今日已如黑白之分明。如果那时要让我来决定,我则会偏于‘苟安’!”

    那么,真正促使主席下决心打这场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呢?人们都知道的原因是美军打到了鸭绿江边,中国的边疆平安受到了威胁,这是一条;还有一条,就是美国阻碍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还有一条,这一条甚至比第一条还要重要,那就是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也就是战争爆发的第三天,美国总统杜鲁门就颁发声明,除出兵朝鲜的两项内容外,还有一项:“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可以说,这一项,既震惊了全体中国人,更深深刺痛了和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你美国也太蛮横了!朝鲜产生了内战,中国既不是战争制造者也不是介入者,正一心一意地解放自己的国土台湾,结束内战,招谁惹谁啦!尤其滑稽的是,你美国对。实事求是是哲学的精髓,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在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的战争条件下,“不做办不到的事”,就是最好的实事求是,就是从战争实际解缆而得出的最好的战争指导原则。

    2、制定“突然性”的作战方针:初战胜利之关键。战争机器一旦开动,作为统帅的是昼思夜想、竭尽心思,屡次起草电报,制定作战计划,发往朝鲜战场。在10月21日凌晨不到1个半小时内,连续起草、发出了3封电报,修改作战方针,指导作战。在致彭(德怀)、高(岗)的电报中,为这次战役明确了作战方针,在电报中称一定要“利用仇敌完全没有料到的突然性”。事实证明,这一方针成为志愿军初战制胜的关键,是不成替代的高招,美英等国的军事家将此举称为“今世战争史上的奇迹”。中国要出兵,事先已经向美国发出了警告,并且是屡次警告,可杜鲁门、麦克阿瑟们就是不听。“兵者,诡道也”,你既然不信,就充分利用你这个不信,出其不料,攻其不备——采纳秘密出兵的体例打你。于是,依照主席的要求,26万中队悄悄度过了鸭绿江,开赴了朝鲜战场。那时,仇敌的侦察机在天上飞,地面有先进的电子侦察,可就是没有发现中队的蛛丝马迹。可以说,这么大规模的军力调动,美国人竟然没有侦察到。那时致电各中央局说明此事,说我们采纳秘密出兵的体例,“在目前几个月内,只做不说”。我们参战十几天,也不在报纸上发消息,直到11月7日,新华社才首次报导有“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志愿军队”参战的消息,也只是轻描淡写,不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甚至对作战战报,都作了明确细致的要求。他在11月5日指示彭德怀:“为了迷惑仇敌的目的,目前还是不宜以联合司令部的名义颁发战报,而应以人民军总司令部的名义颁发战报”。到11月18日,又专门致信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一切有关朝鲜主力战场的新闻,都应将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联在一起说。”直到第二次战役取得重大胜利,朝鲜战局获得了根本扭转,才于12月5日我国正式对外宣布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番号及出兵作战的消息。可见,这种“突然性”,成为联合与志愿军交手首战失败的主要因素。正如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马歇尔说的:“我们认为什么都知道,而实际上什么也不知道。而对方却一切都知道,于是,战争开始了。”这也正是过后美国人一直感到恼闷的重要理由——为什么就不听听中国人的话呢?正因为这样,在越南战争中,傍边国再说什么话的时候,美国人就认真了,不让他过北纬17度线,他就不敢过。

    三、“零敲牛皮糖”:相持状态下志愿军的成功战法。入朝早期,和中央军委曾设想集中优势军力一次战役全歼仇敌一个师,结果证明不符合实际,志愿军只有在第二次战役时候,27军利用特殊条件一次歼灭了仇敌一个团。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动用了100万军队,仇敌也是100万,在第一阶段曾在夜间进攻中包抄了多个“联合”团、营规模的军力,结果无一全歼,远远小于计划设想。这种情况下,又集中精力了解研究这场战争的新特点、新规律。那时,他畴前线召回志愿军副司令邓华、顾问长解方及4个主力军的首长,有38军政委刘西元,39军军长吴信泉、40军军长温玉成、42军军长吴瑞林。先与邓华谈了一天,又与4个军上进行长时间面谈,详细询问了解战场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其中他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志愿军为什么一次难以歼灭仇敌的一个团。那时的基本情况是,志愿军的火力太差,对敌实行穿插包抄后,如果当夜不克不及结束战斗,天一亮,被包抄的仇敌就会在飞机、坦克的救援下逃跑。主席意识到,这并不是打得好欠好的问题,而是军力限制问题,是客观能力问题。于是,富于求实和探索精神的就提出,我军一个军一次消灭不了美军一个师,就消灭仇敌一个团,消灭不了一个团,就消灭一个营。后来,还在电报中要求志愿军“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土军一个营”。给这个新战术起了一个通俗的名字:“零敲牛皮糖”。“零敲牛皮糖”是湖南人对牛皮糖的服法,牛皮糖很硬,只好一小块、一小块地敲下来吃。用它来比方我军对美军作战不贪图大,要量力而行,打小歼灭战。从此以后,志愿军就也再也没有组织打过大的战役。事实证明,这一战法很是有效,一次“吃失落”仇敌一个连、一个营,我军“吃得”驾轻就熟。这样积累下来,数量就不小了,我军还不吃亏。可见,不拘泥于经验、客观判断武器装备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作用,“零敲牛皮糖”,实现打大歼灭战向打小歼灭战转变,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结合,是对现代战争的新探索。大风小说

    对的战法,美国人在战场上领教过了。曾任美国国防部部长助理的戴维逊说:“根据情况正确地改变战术和手段,这一点他在朝鲜做得很超卓。”“如果你对的一切都记不得,那么你只要记住,他是一切战略家中最重实效、最主张批判地接受经验的一个。”美国西点军校一个军官说:“西点军校崇拜的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两个兵家泰斗,一个就是。还有一个是孙武子。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善于以弱击强、以弱胜强的军事家。”

    再看杜鲁门总统,他在军事方面不值得一提,确实没有什么可写的。他在老家当过中尉,不过那是民兵连的中尉,相当于副连长;他后来当过几个月的炮兵连连长,不过没有真正打过仗。但因为他当了总统,美国总统就是理所固然的三军总司令。在朝鲜战争中,他更是当甩手掌柜,重大军事决策交顾问长联席会议议定,他颔首就是了。不过也有一条值得肯定,就是他很是痴迷战争史。因此,与其说他是有一定军事素养的三军总司令,不如说他是一个军事“粉丝”。可见,他与根本就不具有可比性。

    其三,:富有奉献和牺牲精神的理想主义者

    杜鲁门:信奉实力与强权的现实主义者

    杜鲁门这个在西方个人主义与竞争文化中陶冶出来的总统,十分信奉实力与强权,谁强谁就是上帝。他在朝鲜战争中作出的系列决策,也都是从这一逻辑解缆的。

    当朝鲜战争爆发后,他立即下令出兵干涉,因为他认为美国是上帝;傍边国警告美军过三八线中国要管时,他根本不信,因为他认为中国不是上帝。傍边国人民志愿军将美军打退到三八线时,他叫嚣要用原子弹,因为他认为美国上帝的原子弹能把不是上帝的中国吓破胆;直到他被碰得头破血流而无力回天时,他才终于认识到,中国也是上帝,是上帝的上帝,因此,他也很是明智地准备通过谈判结束朝鲜战争。

    恰恰相反,则是一个浑身泛动着世界和平、平等与正义的理想主义者。他代表着一个东方民族的精神世界与高尚追求,那就是:再穷,也要活得有尊严;再落后,也不克不及被动挨打任人宰割。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鞠躬尽瘁,兢兢业业,耗费大量心血。

    先说勤政。从谋划抗美援朝到取得二次战役胜利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是决策和指导战争的很是时期。从10月2日到19日的18天时间,他没有睡一个好觉。他经常一天起草几封电报,同前线指挥员、友方领袖以及国内各部分领导连结密切联络,根据情况研究战局,制定作战方针,给予具体指导。据的机要秘书回忆,在此期间,他有半个多月时间没有下床,就在床上办公和吃饭,睡眠极少。如此忘我的工作精神,真正体现了为党为国家为理想的献身和负责精神。就是到了后期的谈判阶段,对朝鲜前线作战和谈判进展仍然十分关心,例如对开城代表团每天照例发还的谈判情况几乎都要审阅,许多事关和战全局的重要批示仍亲自执笔起草。

    再说毛岸英牺牲。毛岸英是的大儿子,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这件事,人们看到了主席坚强、伟大的一面。当叶子龙和两人述说给时,说:“谁叫他是的儿子!”章士钊曾向埋怨过不该让毛岸英去朝鲜。对此很沉重地回答说:“你说的也许是对的。可我是国家主席,是主张出兵朝鲜的,我的儿子不去怎么说服他人?”其实,既是一个伟大的领袖,他更是一个有血有肉、布满慈爱的父亲。据杨尚昆在1951年1月2日的日记中记载,“当他听到消息后,长叹一声之后说,牺牲的不计其数,无法只顾及此一人。事已过去,没必要说了。精神伟大,而实际的打击则不小!这是没有体例的事。有下乡休息之意。”固然,战事紧张,坚强的并没有下乡休息,而是继续紧张地指挥战争。但可以想见,那是在承受着怎样的失子之痛而继续为国操劳啊!

    有一幅照片留下了感人的一幕:当握着舍身堵枪眼的英雄黄继光的母亲的手时,在这位柔弱的母亲的脸上,看不到哀痛,只有微笑。为什么?因为她知道,在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中,有自己的儿子,也有共和国领袖的儿子!慰问她这个烈属的,同样也是一个烈属!她同样知道,他们的儿子,都是为这个国家而牺牲的!都是为一个虽然历经百年屈辱、虽然贫穷但要尊严地活下去的中国人民而牺牲的!她感到骄傲与自豪。在老太太身上所显现的是一种深明大义、舍身为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种不畏强敌、追求尊严与平等的理想主义精神!是一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主义精神!——而这,就是的精神!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