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清山变 > 第139 夏日闲话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清朝自世宗皇帝起,每一朝的皇帝夜晚休息都是在养心殿,即使偶有巡幸,最后也会回到殿中暖阁中休息,皇帝对此项祖宗成法深以为苦,这样的小事他不愿意更改,心里又不喜欢随意翻牌子招嫔妃到养心殿来侍寝,久而久之,皇帝在内中甚至都断绝了男女之事

    驻跸到园子中,就没有这样的困扰,大可以在镂月开云、天地一家春、乐安和、又或者是在露香斋中安歇,和瑾常在,兰常在,瑜常在,祯嫔等说说笑笑,夜来很是领略一番女儿温柔,弄得皇帝乐不思蜀,竟有不大愿意回内中的想法了。

    这还不算,几次恩宠下来,瑾常在阿鲁特氏梦熊有兆,有了身孕。

    让太医院的医正请过脉案,确认无误之后,内务府的一众人又开始忙了起来:嫔妃有孕,是要从受孕之日算起的。认真的查过皇帝的起居档,推断出来是在选秀进宫之后的二月二十三日受孕,产期是在今年的十二月初七日左右。

    虽然距离产期的日子还有很远,很多事却要及早准备:保姆,稳婆,乳媪,其他的诸如针线、浆洗、灯火、锅灶之类的‘上人’??就是嬷嬷??也全数准备停当,只等到年底,胎儿降生,就可以随时听用。

    皇帝也觉得很开心,没有想到阿鲁特氏这么快就怀了自己的第一胎,若是女儿也就罢了,若真的有幸产下男婴,最起码也可以堵住内务府大臣如载铨等人的嘴巴了吧?胡乱的想着,把内务府呈上来的折子打开,取过笔来琢磨了一会儿,想批示几句什么,不过这方面的内容实在不懂,只得写上一句:“知道了。”便放在一旁。

    瑾常在有了身孕,一些必要的赏赐也还是要照例发放的,不过这不用急,等到和军机处见面之后再说。

    皇帝双腿一偏落到地上:“传吧。”

    “喳!”六福指挥小太监准备好拜垫,又给皇上倒上一杯温热得适口的**,带领内侍退了出去。

    这边退下去,赛尚阿一行人来到殿前,彭蕴章挑起门帘,几个人鱼贯而入,在龙须草的拜垫上跪倒:“臣等,恭请圣安。”

    “老六从天津那边上折子了,英使迁延反复,最终又一次给国内发送电报之后,同意单膝落地。朕想了想,此事也未必就一定要强人所难的逼迫来使行君臣大礼。”皇帝把折子拿在手里,打开来看了看:“这里有几句话,朕给你们念一念……”

    “……先朝召见西使时,不逮今日,犹得律以升殿受表常仪。然嘉庆中,英使来朝,已不行三跪九叩礼,厥后成约,俨然均故,未便以属礼相绳。拒而不见,似于情未洽,纠以跪拜,又似所见不广,第取其敬有余,当恕其礼不足。惟宜议立规条,俾相遵守,英使之来,许一见,毋再见,许一时同见,毋单班求见,当可杜其觊觎。且礼与时变通,我朝待属国有定制,待与国无定礼,近今商约,实数千年变局,国家无此礼例,前圣亦未预定,礼经是在酌时势权宜,以树之准。”

    给众人念诵了几句,皇帝把折子放在一边,“这份折子虽然是老六一人所奏,但是在朕想来,怕也是此番赴津与英人会商众人合议的结果。”说到这里,他端起**抿了一口:“朕想,就准了恭亲王所请,你们认为呢?”

    赛尚阿第一个开言答说:“皇上天威远播,英使心悦诚服之下,单膝落地行宾主相见之礼,老臣以为甚可。”

    祈隽藻等人知道皇帝这一次是铁吧。”

    “奴才谢主子爷。”

    “这一次儿子来,一是给太妃您老人家请安,二来,是想给您老人家道喜。”

    “哦?给我道喜?”

    “是啊。”皇帝轻笑着翘起了腿:“老六这一次出京办差,做得很是不错。大长了我天朝的威风,让英人终于同意在见朕的时候,行单膝下跪之礼。”

    静皇贵太妃双手合十,颂祷了一声:“阿弥托福,祖宗保佑。”她说:“其实,这还是皇帝龙目无差,平日里教导有功,再加上他肯上进,有孝心。”

    这样的话皇帝听得多了,也不会很当回事,当下继续说道:“老六总还是年轻人,平时偶有细行不谨之举,儿子还是很看着他的。只要他肯于为国出力,朕自然也会曲予优容,不让他的才华埋没

    他又说:“便如同这一次办差吧,他就做得很好,朕满意,天下臣民满意,待到日后,携英使进京之后,朕还要大大的封赏于他。”

    “皇上肯用他,那是他的福气。至于什么封赏,他做奴才的,想来也万万不敢承受。”

    皇帝不置可否的一笑,没有把她的话放在心上,转而看向坐在一边静悄悄的一众嫔妃,无奈的苦笑了一下:“儿子来的真是不合时宜。刚才进来的时候,还是有说有笑,怎么我来了,你们倒不说话了?”

    叶赫那拉氏思路极快,看得出来皇帝今天的心情很好,说话也就略脱了上下尊卑的痕迹:“我们姐妹几个来探望太妃,本是聊一些风俗趣闻来给老人家开心。主子爷来了,谈得都是正经事,祖宗有成法,奴才们不敢插言。”

    皇帝心中佩服。这样的一番话其他人不能、不敢、也不会说出来的。甚至连想,怕也是想不到的。可见她能够名垂青史,不是没有来由的。果然是胸中大有丘壑!

    想到这里,展颜一笑,说道:“既然是说一些风俗趣闻,儿子也给太妃说一个趣事,博老人家一粲。”

    “皇帝要说什么?”

    “就说一个好笑的吧?”皇帝想了想,开口说道:“从前有个书生,进京赶考,身边带着一个书童。这个书童嘴很笨,总是说一些不该说的话。”

    “……有一天,刮起了大风,书生的帽子被风吹落,书童赶忙捡了起来,掸净上面的尘土递还给书生,还不忘加上一句:‘少爷,帽子落地了。’”

    一句话出口,殿中个个翘起了嘴角,都听出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皇帝却还是保持着一本正经的容貌,全然不理,继续给众人讲故事:“书生很生气,大声斥责:‘该死的奴才,怎么说少爷落地了呢?难道你是想让少爷此科场中蹭蹬,落地南返吗?记住,若是再有此事,也只能说少爷及地了!’”

    “书童这才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很是失悔。于是,一路上再也不敢说话,便是再有大风将少爷的帽子吹落,也只是把帽子捡起来递还,口中不敢再发一言。”

    众女知道故事不会就这样结束,静悄悄的听着:“到了晚上,主仆两个投宿客店,书童想了一个好办法,找来两根布带,缝在帽子下面,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把帽子交给少爷,将布带在颔下系牢,便是再大的风也不用怕了。”

    “少爷心中高兴,很是夸赞了书童几句,不合书童又多了句嘴:‘这一回,少爷再也及不了地了。‘”

    最后一句话出口,不但老太妃完全忘记了仪态,失声大笑起来,就连一边随侍的宫婢、太监也无不掩口。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