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清山变 > 第44节 天颜震怒(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44节天颜震怒(2)

    天颜震怒,派阎敬铭彻查内务府官员从大工款项中贪墨情事,加以阎敬铭为人毫无瞻顾之情的性子,户部考量司大小官员不敢马虎,随着工作的进行,内务府、工部与***张记皇木厂内外勾结,采用低买高报的手段从大工款项中做大肆中饱私囊的勾当,给他挖了出来。

    内务府大臣大多都是兼差,除了总管大臣文庆和郑亲王端华,怡亲王载垣等宗室亲贵担任之外,还有一些各自分担其职的内务府大臣,赵双山就是其中的一个。

    赵双山是汉军旗人,原来是固山贝子奕缙门下的包衣——这是满洲话,就是奴才的意思,后来入了内务府当差,补上了一个堂郎中的差事,他做的这个差事主要的是接一些宫内殿阁门廊的整修、装饰、糊裱等琐碎事务,不过,这些差事很多地方都需要和工部打交道,工期的排定,工人的选择,宫内的忌讳等等。后来,彼此熟悉起来,经过一个叫陆晓辉的工部主事引荐,认识了京中张记皇木厂的掌柜的张利剑

    张利剑是广东人,在原籍开有商行,做的都是和洋人交往的生意,道光二十二年的时候因为广东发生的中英武装冲突,他自己多年来和洋人交往,担心有那恨自己的同行携机报复,赶快把商行顶了出去,带着银子北上京中,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走通的门路,和内务府大臣怡王载垣拉上了关系,经载垣结识了总管太监董承祥,据说两个人还换了帖子,结成兄弟——他本来比董承祥的年纪要大上几岁,却甘于做小,以大哥相称。

    因为有了这两层关系,张利剑的生意做得非常大,到后来局势眼见的平稳,张利剑对自己把商行买卖顶出去后悔不迭,花了一大笔银子,在载垣、董承祥、两广总督琦善的运作下,又给他拿了回来。这样一来,他的生意做得更大,号称是京中伺候皇差第一家木料场。

    张利剑当年久与夷人打交道,做生意的门路也清楚,手段也高明,他深知,像自己这样的皇木厂在京中还有数家,要想长保富贵,财源广进,第一要诀就是要消息灵通,所以,这些年来赚来大把的银子,倒有多数都用在了和各方人等拉关系上,其中,尤其以宫中内侍为最。便以咸丰三年正月十七董承祥的弟弟过寿为例,他就差人送上了孝敬银子八千两。

    这样做的结果便是他总是能够得到旁的人不能得到的消息,这一次孙瑞珍上折子,提请皇上做北狩,到热河会见东蒙古诸王,虽然圣意未定,张利剑却立刻意识到这又是一次可以发财的好机会:热河行宫已经有数十年的时间没有接过驾了,内中纵然说不上是断壁残垣,也一定有太多要修缮,整饬的所在,这其中所用的木料,便是极大的一笔开销。可以说,今后张记皇木厂是吃肉还是喝粥,只看这一铺了。

    于是,他让自己的儿子张良赶在诏旨下来之前,先一步赶到贵州的梵净山——开木厂的离不开山中野生的木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就是‘包山头’,简单的说就是把一座山的某一片区域包下来,山上出产的美木良材都归他一家所有。

    当然,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不是简单的事情,香樟香楠、柏椿梓杉等等高贵木植北地是没有里对内务府人员疏于管教所致,皇上不要为了这些人气得伤了龙体啊。”

    “不用你拍马屁,朕的身体好得很!”皇帝厉声怒斥,“你们说说,这个赵双山和刁清源该当怎么处置?”

    “臣以为,既然证据俱在,也容不得这二人抵赖,还是移交刑部,按律治罪吧。”

    “不行!”皇帝立刻驳了贾祯的提议,他只觉得胸口似乎有一团热火在燃烧,原本清秀白皙的脸蛋涨得通红,大声说道:“刁清源也就罢了,赵双山身为内务府官员,便如同是朕的家养奴才,不能就这样饶了他。不但是他,所有案中有贪墨情事的内务府官员,都要严厉治罪,交……交内廷处置!朕要重重的以家法惩治他们

    “臣不敢苟同。”贾祯吓了一跳,回头看时,却是周祖培进言了:“皇上身为四海之主,该当以一颗公心坦对天下,不论是内务府官员或者是六部有司,身犯律法,正要由刑部按律治罪,皇上以家法处置,臣以为乃是非刑之举。”周祖培大声说道:“臣身为管刑部的大臣,万万不敢奉召,请皇上收回成命。”

    周祖培的说话句句在理,皇帝竟全然没有办法反驳,心里一股怒气怎么也压制不住,口中怒喝连连:“反了!反了!周祖培,你敢当面顶撞朕?你……你,食毛践土之辈也知道礼仪为先,你就是这样跟君父说话吗?朕要办你,朕要重重地办你!”

    听皇帝说话都变得不利落起来,赛尚阿和贾祯都觉得有点好笑,又有点疑惑:不过是官员受贿,用得到发这样大的脾气吗?

    周祖培看皇帝动怒,心中害怕,不敢再多说,跪在地上以头碰地,亟亟有声:“皇上,不可以非刑待臣下啊。日后为天下人知道,只恐有伤圣德于万一啊!”

    赛尚阿和贾祯在一旁也说话了:“周大人所言甚是,请皇上三思!”

    皇帝气得一个劲儿的翻白眼儿,终于一句话也没有说,气哼哼的转身进了暖阁,竟是把几个人晾在了当场。

    君臣见面闹得不欢而散,皇帝为几个贪墨的官员处置和军机处大佬当场翻脸,在新君登基以来还是第一次,一时间内外员工纷纷张望,各自打探消息,却都是道听途说,没有半点可触及深处的。

    甘子义在这个时代生活有将近十五年的时间,他很清楚的知道,清朝的终于灭亡的第一个原因就在于吏治败坏!而吏治败坏的一个最显着的特点,就在于贪墨横行。

    清朝自康熙年间起流传下来一个非常不好的传统,便是对于官员贪墨的容忍。不提旁的,只是说和?,最后被杀也不过是依靠拟定的二十款大罪中的‘大不敬’一条——这是因为做官做到督抚、王公、宰相等位的时候,贪墨罪行是万万没有死刑的——更不用提和?到乾隆末年已经算是与国同戚的重臣?

    因为这样一个很不良的传统,造成了四海之内无不以贪墨为公开的敛财手段——长此以往下去的话,即使有自己这样一个后来人执掌朝纲,怕也难抵百姓小民心中越聚越多的怒火了吧?这才是他一定要从重从严惩办大工款项之中贪墨官员的用意。

    皇帝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在这一次和军机处的争执中占到上风,就不相信自己一朝天子,想办几个有罪的官员还办不得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