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清山变 > 第13节 咸丰南游(9)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3节

    咸丰南游(9)

    进到江宁城中,沿途早已经由府城衙门,首县上元县衙发出告示,里里外外,不但张灯结彩,而且贴上许多梅红笺纸的门联,虽都是尧天舜日之类的老套,但纸新墨浓,显得很有精神。

    行宫设在三山街大功坊的瞻园,当年大明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的府邸,在这一次桂良和椿寿、灵桂几个人的策划中,这里是第一要地,本来园子中就颇具池台花木之胜景,桂良仍嫌不够,命人重新翻修,银子如流水般的花出去,大肆更张之下,果然见效。比之京中的圆明园或者不及,却有一番江南灵动秀丽之美

    帝、后众人还是第一次到这海内膏腴之省来,趁着天色还亮,也不顾舟车疲倦,由桂良做引导,在瞻园中大大的转了一圈,回到原本属于中山王的寝宫中休息下来,皇后等人下去各自休息,皇帝带着笑意召见两江治下的臣僚:“这一次为了朕南巡,江南各省疲扰过甚了吧?”

    “自高皇帝南巡以来,江南百姓未睹天颜久矣,故而这一次闻知皇上要到江南来,人人奔走相告,皆言皇上到来,是江南百姓的福分。其中更有两江治下的士绅商贾,踊跃捐献,只为皇上能够展颜一笑,就于愿足矣。”

    “话是这样说,不过自古以来,帝王出巡,莫不是伤民之举,朕心中不忍。”皇帝说道:“这样吧,左右朕还要在江宁驻跸数日,你下去之后,归拢一下,省内此番捐献踊跃的,拟个名单上来,朕临行之前,见上一见。”

    桂良大喜,正要碰头谢恩,随班觐见的袁甲三迎头一拦:“皇上,臣以为不妥。”

    “怎么个不妥法?”

    “商贾本是贪利之辈,此番踊跃捐献,也不过是看在有利可图的份上,怕是这些人心中正想着借这一次的机会,瞻仰天颜,日后有了向人炫耀的资本,奔走于闾里之间,到处吹嘘,臣以为,于皇上圣德有玷。”

    皇帝心中好不痛快!袁甲三做江苏学政,到咸丰六年的时候期满,而皇帝没有搭理他上的折子,并不是心中对他有什么嫌恶之感,而是另有安排——起因是袁甲三在任上上过的一道奏折,此番到江南来,就想着和他认真商讨一番折子中所谈及的事情——所以在码头见到他的时候,皇帝命他明天递牌子进来。想不到他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来?

    殿中静悄悄的,众人都以为袁甲三不识趣,又不敢、不能出言训斥,迟疑了半晌,只听皇上问道:“袁甲三,你这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所为何来?”

    “臣不敢!”袁甲三立刻碰头,大声答说:“商贾贪利而忘义,自古以来,青史列列分明,这样的人,如何能够到御前奏答?”

    “你糊涂!”皇帝大怒,“贪利本是商贾天性,这一节也算你说的有点道理,只是,你怎么知道,商贾就一定是忘义之辈?咸丰四年起,朝廷推行商课新法,大清十八行省的商贾,不论是行商还是坐商,均能够甘心缴税,维持国用,从无半点委屈碍难之情。怎么到了你的嘴里,这些人就成了忘义之辈了?”

    “商税新法,本是皇上与朝中列位大人在考量之时细如毫苗,左右审判之下所成,更将往年税制之法中的弊端多方加以改进之下,各省胥吏难以从中取利,方有了国课日足的成效,臣以为,和商人是否甘心,并无关系。”

    皇帝从下船伊始保持的好心情给袁甲三全数搅合了!气得脸色发青,却很难找出什么话来反驳他——在袁甲三之流的理学大家看来,‘士’与‘商’是冰炭不能同炉的存在,要让他承认商人的作用,简直比杀了他还要难以接受!

    “和商人并无关系?你每个月的俸禄,各省练兵所需的粮饷,都是从何而来?你以为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喘了几口气,皇帝问道,“还不是百姓耕作、商贩往来四海,使财物流通,方有了今天这繁花胜景?到了你这读书人的口中,居然和商人全无关系?”

    袁甲三还想再说,灵桂在他身前转过脸来,用力给他使了个眼色,才算把他的话都憋了回去。

    他不说话,皇帝仍然不饶:“袁甲三,你是不是心中大不以朕南巡为然,嗯?若不是如此的话,眼见君父兴致高昂,为什么故意说不可召见商贾的话?你莫不是看不得朕高兴,有意给朕添堵?”

    听着皇帝口中句句都是诛心之言,众人都吓坏了。本来也是的,很高兴的兴头,全给袁甲三一番答奏弄得烟消云散不说,还惹得龙颜震怒,这是何苦?

    皇帝恨恨的哼了一声,起身入内,把桂良以下的众人,全数晾在了当场。

    进到寝宫,皇帝余怒未消,连本来想召集群臣赐宴也省了:“告诉他们,该回哪去回哪去。朕今天谁也不见。”

    六福暗暗叹了口气,出去传旨,不提。

    皇帝给袁甲三的一番话惹得心头积郁难宣,草草用过晚膳,本来想到佳贵妃房中休息,内侍回奏,佳贵妃等一众,找到了一户人家,距离瞻园只有一墙之隔,这里在前明的时候是大学士王锡爵的府邸(王锡爵在明史上留下了很浓重的一笔,当然,未必都是很好的评价。这里简单的介绍几句。)

    其事是在神宗万历年间,万历十年,恭妃王氏生皇长子;四年之后,郑妃生皇三子,万历喜欢郑妃,生育之后立刻晋皇贵妃,古代时候,母以子贵,而同时子以母贵,长子出生,母亲丝毫未获封号,倒是三子出生,其母大获帝心,未来就很有可能为皇三子以幼夺长,继承大统。

    当时的大学士,宰相申时行、王锡爵等认为不妥,上疏请立长子为皇太子,万历不准。他的理由是,皇后年纪还轻,若是日后皇后有了孩子,又当如何?

    这也可以算是一个理由,于是事情便拖到了万历二十一年,王锡爵等再度上章,请皇上早立元子(就是皇长子)为皇太子,皇帝依旧不准,弄到最后,王锡爵等以求去相争,君臣互相顶牛,一直到万历二十五年,皇帝终于屈服了,立长子为皇太子,其余诸子分别封王。那个郑贵妃生下的皇三子,皇帝觉得委屈了他,便封他为福王,封国在洛阳。

    到了万历四十九年,皇帝宾天,皇太子即位,改明年为泰昌元年,谁知道大约是因为做了多年太子,一朝解放,嗣皇帝放纵开来,在热孝之中荒淫无度,在位仅仅十天,就得了病,当时朝廷中有个叫李可灼的,官职是鸿胪寺丞,进了一丸丹药,自称是仙丹,其实是从女性经水之中提炼出来的红铅,这是一种壮阳的丹药,正和了嗣皇帝的心意

    用过之后效果很好,嗣皇帝觉得胃口大开,晚上又服了一丸,哪知道到了第二天早上,呜呼哀哉!这就是明朝历史中有名的红丸案。其时是九月初一,倒霉是嗣皇帝只坐了一个月宝座,就撒手而去了。接下来的是熹宗,宠信魏忠贤和客氏,把个大明江山更加搞是乌烟瘴气,终于不可救药了。

    等到了康熙朝,王家又出了一个鼎鼎大名的大学士,是王锡爵的孙子,名叫王?铮ㄒ羯啤S锌垂?缡泳纭队赫?醭?返亩琳撸?辜堑媚歉隼咸??樱?幻判乃嘉??忧笄榈睦险呗穑烤褪钦飧鋈耍?K?强滴蹙拍甑慕?浚?偷缡泳缰械谋硐秩?徊煌?氖牵??⒉皇翘?拥睦鲜Α?滴跷迨??辏??锷媳恚?牖实廴?冉ùⅲ?堑没实哿?照鹋?<负醢淹?锷钡簟

    ******************

    康熙年间,太子两度废立,皇帝伤透了心,所以想出一个秘密建储之法,到了康熙五十六年,王?锷媳砬肭蠡实哿⒋ⅲ?灯鹄匆彩撬叫淖魉睢

    清人修《明史》,对于其祖父王锡爵力争国本,请求建储的这件事,很是批驳。认为若不是王锡爵等人以求去相争,万历皇帝知道百官不同意自己废长立幼,等到过了几年,或者在临终之时择贤而立,则明朝的气运就有可能另有一番境遇了。

    这样的话不能说不对,只是身为后人的,眼看着祖父在官修正史上留下大大的骂名,如何能够甘心?所以王?锞拖朐谧约和砟辏?芄蛔龀鲆患?吕矗?旎匾坏阃跫业难彰妗

    奏折呈上去,皇帝以王?锬旯?呤??僖寻菹啵?裢庥湃荩?懔糁胁环ⅲ?晕?弥?焕恚?匀痪臀奘铝恕K??烙懈錾轿鞯烙?罚?谐录伍嗟模???烁鐾?牛???鲜瑁?彩乔牖实哿⒋ⅰ

    康熙认为王?锝ㄑ悦挥邢挛模??灾甘钩录伍嗉父鼋恿Γ?闹写笪?宦??憬??锏淖嗾酆土硗饧父鋈说墓?垡黄鸾荒诟笠榇Α

    当时内阁的首辅的武英殿大学士马齐,他是公认的八爷党,如今王?锞尤恢髡鸥戳⑻?樱?烊坏木统闪寺砥氲牡腥耍?蚀寺砥胂虢璧渡比耍?敝谔崃撕眯┎蛔记嵫粤⒋⒌目谮妥魑??荩?淹?锒?怂雷铩

    康熙不准,而且亲自把王?锝械狼?骞?呐?笾校??剂礁龅蜕?盗撕芫玫幕埃?ㄗ镆皇拢?簿涂砻猓??硗獍烁鋈耍?裁挥腥魏巫锕?

    及至皇十四子封郡王,受命为抚远大将军,特准用正黄旗纛,于是满朝尽知,天命有归;等到康熙六十年,安藏之事也已经圆满成功,百官上表,在三月十八日万寿节时,请准朝贺,皇帝不准。心情如此之坏,又是为了什么呢?

    王?锎矶?四越睿?晕?实鄱允?淖硬宦??行脑倭⒍?⒏纾??嘤谖薹ㄗ晕易?鳎?虼嗽俣壬献啵?胧头哦?⒏纾?馄?圩拥幕八档煤芗で校?幼庞钟幸桓龉阄鞯烙?罚?刑找偷模?篮贤?偈?蝗耍?渲幸舶?ㄉ弦淮紊鲜榈哪歉龀录伍啵?俣攘??献啵?谌莺屯?锼档耐耆?嗤?

    这一次皇帝可真是动怒了。前后两次,如出一辙,头一次还可以原谅他本心无他,第二次明知故犯,绝非偶然!在康熙看来,王?锸怯幸夂妥约旱返埃?蝗盟??柑焓嫘娜兆樱?虼舜Ψ址浅Q侠鳌

    诏旨发下,是“把这十二个人发往军前,交抚远大将军差遣,效力恕罪。”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