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清山变 > 第63节 中英会商(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63节

    中英会商(1)

    军机处几个人鱼贯到养心殿前,等了片刻,皇帝升座,行礼之后,奕?说道,“纳尔经额自上年十月间患病以来,皇上两次赏假,命他回京调理,如今再度陈情,请求免去直督之位。臣弟等皆以为,直督拱卫京师,公务繁忙,实在是不可或缺。既然堂翁确系有病在身,不如就请皇上另选贤能,以充其用。”

    一省督抚大员,或者患病,或者为年老体衰,上章请辞的时候,朝廷照例是要有一番诸如赏假、赐药、慰留的恩旨的——这也不过是为表示朝廷顾念之意而行的举动而已。

    “朕年前曾经让薛宝善到他府中为之诊脉,回来和朕说,纳尔经额年纪老迈,眩晕之疾每日发作,只能静养调理——既然如此,也不好强人所难——你们以为,可有谁能够作为适当的人选?”

    “臣弟想,湖南巡抚骆秉章,出仕多年,久历外务,而且在任上,官声极好,可担其责。”

    “也好,骆秉章是道光十一年的进士,先帝也是很赏识的。”皇帝做了决定,“他走之后的遗缺嘛,着荆州将军官文补上——军机处下去之后,廷寄以上二员,让他们进京来,朕见一见。”

    “是。”

    “还有,朕接到椿寿的折子,山东自去年战事之中下过一场雪之后,到开春,就再无雨雪落下,想来,开年之后,墒情难保啊!”

    “是,臣弟也知道此事,不过臣以为,自咸丰四年起,各省新建官仓,不下一二百处,所囤积之粮,足够赈济、发放及作为种粮之用。便是天时偶有不谐人意处,两年之内,亦毋庸担心百姓有流离失所之景小说

    翁心存虽然交卸了户部尚书的差事,但自入军机以来,就是奉旨管部的,听奕?说完,他也插言道,“皇上,恭王爷的话臣也赞同。各省官仓所储,总数不下六千万石。只要天朝不是出现全国范围的大旱,一省一地之灾情,大可以从邻近省份调粮供应——臣敢保证,即或山东省内出了大旱,亦定当可以缓解。”

    皇帝的心中总觉得有些不托底,但在场的这些人,都是饱读圣贤文字,所谓天道茫茫,圣人难知。自己若是再追问下去,旁的人即便不说什么,心里怕也是不以为然的,认为他是在杞人忧天。

    当下点头,“水旱灾荒,最牵万民之心。廷寄山东椿寿、劳崇光,告诉他们,组织民力,开挖深井以取水,春粮播种不能耽搁。”

    “是把他的话复述了一遍,随即碰头,“臣弟记下了,下去之后,将皇上的这番保墒爱民的至意,廷寄鲁省。”

    “若到了五六月间,仍自无雨的话,”皇帝临时转变了话题,“告诉椿寿,省内晴雨表改为每旬日奏报一次,朕要随时知道山东一地的旱情进展如何。还有,河南、山西两省,也要照此办理。”

    奕?心中奇怪,现在不过是二月上旬,往年山东这时候也是最最缺雨的季节,也不见皇帝如此重视,这一次是怎么了?难道山东今年真的要大旱了吗?心里想着,口中答应下来。

    “再有……”皇帝说,“去年的时候,朕让阎敬铭、肃顺和周祖培几个拟定《吏治整顿章程》,前几天已经呈抵御前了,你们也拿过去看一看,其中尤其以百姓与所属州县各级官员,有贪墨、挪用、砌词推诿等项,有越级呈告一节,朕以为,正合了今天我们说到的话题。自古以来,这等朝廷为体念百姓而行的赈济善政,便是底下那些黑心的混账上下其手,人人腰包丰盈的利薮呢!”

    阎敬铭几个人在做的事情,奕?也知道,整顿吏治是一篇大文章,只是,皇上意欲使百姓有告官之权,他心中是大不以为然的:自古以来,官官相护。不说没有哪个胆大的小民敢于为所受不公而越级呈告,就是真有人去递了诉状,官司审下来,难道还有判百姓胜的吗?

    曾国藩随众跪着,心中想的却是另外一件事。和奕?所思虑的差不多的是,他也不认为有哪一个百姓敢于呈告。不过,若是能够借助这一次山东大旱之机,给天下人看到朝廷有意整肃吏治的决心,倒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皇帝说道,“告诉椿寿几个,省内百姓若有呈告,断不许各级互相推诿扯皮,要是有人为了人情而伤了理法,最终使百姓到京中来呈讼,朕第一个就找椿寿问责。”

    奕?干干的咽了口吐沫,“是,臣弟都记下了。”

    皇帝点点头,“都跪安吧。”

    回到军机处,命俗称‘达拉密’的军机章京的领班王文韶起草廷寄,几个人在房中说话谈天,载垣笑着说道,“定是上一年之事,皇上始终记挂在心,这回,终于还是饶不过椿子密了。”说完哈哈大笑。

    众人知道,他说的是皇上南巡的时候,驻跸山东,椿寿本意是献美邀宠,不料惹出来一场大败兴的故事,奕?苦笑着摇摇头,“怡王,留几分口德吧。椿子密终究也是一片侍主之心,又何必如此?”

    载垣的年岁虽然比奕?大上很多,按照辈分来说,却是他的侄子,闻言讪讪的一笑,不再说话了。

    王文韶笔下极快,不一会儿的功夫,廷寄写好,进屋来面交奕?,后者站起身来,双手接过——这倒不是奕?礼贤下士,而是军机处的传统——还不及细看,门口就有人呼喝了一声:“王爷?王爷?”

    听声音正是总署衙门任职章京的惠瑞,奕?把奏稿放在一边,迎了出去,“啊,是畿雅啊,有事?”

    “是,回王爷的话,总署电传司收到天津府所发的电文,英国首相特使,新任外相格莱斯顿阁下所乘坐的船舶,已经到了天津大沽口外海了。”

    “电文呢?”

    惠瑞递上电文,奕?拿过来看了看,正是天津府知府胡林翼所上,内容和惠瑞所说的大同小异,英国外相格莱斯顿阁下派所属文员并通译“老六,你听见了吗?七弟比你当年,谋略或者不及,这份英武之气,却大有不同呢!”

    奕?笑着躬身答说,“臣弟从小荒疏,全靠皇上耳提面命,方有小成之日。想来七弟秉性纯良,得皇上训诫之下,日后定又是我天朝一代贤王哩!”

    几句话的功夫,皇帝已经做出了决断,“正好。前几天肃顺这个奴才上折子说,京中所练的神机营兵士,近来又有疲弱迹象,他现在正是忙着新政章程起草的差事,军中事物也实在忙不过来——不如你过去吧,替朕认真的管一管。”

    奕?心中大喜!他为人才疏志大,一直在想整顿八旗亲军练成劲旅,纵然不能步武创业的祖宗,铁骑所至,纵横无敌,至少也要旗帜鲜明,器械精良,摆出来满是士饱马腾,显得极精神的样子,才能把‘到营要少、雇替要早、见贼要跑’的坏名誉洗刷掉。

    如今未及自己请旨,皇上就洞见己心,高高兴兴的跪倒碰头,“是!臣弟定不负皇上所托,将军中将士练成无敌铁骑,以上报主知。”

    奕?微皱双眉,皇弟领兵,大非所宜,而奕?也是高兴得忘却了忌讳,连辞恩也不曾,就跪倒承旨了?不过想想,皇帝登基以来,锐行新政,便连汉人书生如曾国藩一般领兵的旨意都发下来了,又谈什么祖制?【1】

    【6】

    【6】

    【小】

    【说】

    皇帝笑着点点头,对奕?说道,“老七,朕让你到神机营去,一来是历练你一番,二来,也是想让你以皇弟之威,好好的管束管束下面的那些丘八——不要顾及什么情面,在这方面,你和肃顺好好学学。只要是对天朝有利的,就不要管他是什么人的学生、子弟、抑或同乡。你明白吗?”

    “是,臣弟都记下了。”

    “日后会有旨意给你。你先下去吧,朕和恭王几个还有话说。”

    奕?退下去之后,皇帝问奕?,“老六,朕记得,英国专使是今年新年刚过,就到了香港的,是不是?”

    奕?回忆了一番,点点头,“是,臣弟也听美国公使说,英国人已经到了香港,不过却不知为何,迁延良久之后,方始北上。”

    皇帝冷笑着,“嘿嘿!英国人做了亏心事呢!”

    “皇上的话,请恕臣弟不明白。”

    “等到我国的兵士回来,向他们一问,就知道了。”

    ************************

    新春佳节刚刚过去,格莱斯顿所乘坐的船就到了香港,行于海上,消息断绝,一直等所乘坐的艨艟巨舰抵达了香港码头,见到来迎接自己的总督包令、前任驻华公使奥德里奇子爵几个之后,格莱斯顿才知道,新成立的内阁中,自己为首相提名,议会通过,任命为外相一职了。

    彼此交谈几句,在总督府中居住下来,格莱斯顿首先把刚刚从北京返回的奥德里奇和巴夏理招到近前,相信询问上一次进京商谈换俘事宜的细节,两个人逐一说了,“要是这样说来的话,中国人还是很通晓人道主义的?”

    巴夏理着实不喜欢这个野蛮而落后的国度,但身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绅士,又不能昧着良心说话,点头表示同意,紧接着说道,“不过我仍然以为,中国人是个短视的民族——世界上怕是没有哪个国家会认同这种将敌战国的兵士羁押起来之后,要将所有的花费,都逐一记录下来,日后向对方讨要的吧?”

    格莱斯顿把手中的雪茄烟放到一边的烟碟里,笑着说道,“中国人的这种做法,我也是大不以为然的,不过我想,这样的条件,总是能够通过谈判解决的。倒是在香港羁留的中国战俘,如今的情况怎么样?”

    巴夏理和奥德里奇停了片刻,方才说道,“我承认,中国战俘在香港羁留期间,稍稍遇到一些凌辱打骂之事,不过,这些人身体完好,精神也很是爽利,一些受伤的兵士,也是得到了我方应有的照顾的。”

    格莱斯顿入耳便知,己方在对待中国战俘的问题上,绝对不及中国人的人道,想了一下,他问道,“那,若是要这些人恢复到旧有状态,须时多久?”

    “若是能够认真将养的话,大约有一个月的时间,就很可以了。”

    “那好吧,我就在香港多呆一个月的时间,等到这些中国战俘恢复旧貌了,再携同他们,一起北上。”

    就这样,格莱斯顿在香港停留了一个月的时间,咸丰八年的二月初二,将所有一千零九名中国兵士逐一安排上船,然后自己和奥德里奇、巴夏理两个人乘坐另外一艘船,同时从香港码头出发,北上天津。

    英船靠岸,以藩司边宝泉署理直隶总督会同天津知府胡林翼等人,和英国人见了面,彼此拱手鞠躬,行礼之后,安排英国人连同一千零九名兵士同时乘车上路,浩浩荡荡赶赴北京。因为两国换俘之事尚未正式开始,故此明明心中希望就此将天朝兵士逐一保全,也要再等待数日,左右天津密迩京畿,用不到几天的功夫,料想两国公事一了,这些人就是自由之身了。

    为了这个目的,英人入城之后,中方将其安置在北城广化寺驿馆,只停了一天,并与英国人阐明:第二天一早,有总署衙门的章京前来引导,到衙门中会同中方代表——以恭亲王奕?为首——共同商讨两国国事。

    格莱斯顿也是快刀乱麻的脾气,为国人凌辱战俘,心中大感丢脸,不得已在香港驻留多日,早就等得不耐烦了,闻言大喜,“请阁下上复贵国亲王殿下,中方行事如此高效,着实令人赞赏。鄙人等待着明天和亲王殿下暨贵国谈判大员会谈的一刻的到来。”

    “既然如此,那我就告辞了。”前来传话的荣禄笑着拱拱手,“明天早上,我再来次促驾。”说完,转身告辞而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