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清山变 > 第71节 四省公务(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71节

    四省公务(1)

    每天一早的军机处见面,是从雍正年间成立该衙门一百余年来无一日或缺的,便是前几天皇帝精神不振,这样的叫起也从为间断,只是时间有长有短而已。前几日,每天见面,说不到几句话,皇帝就摆手示意众人跪安,弄得奕?也很觉得无可奈何,列祖列宗,以勤政为优长,新皇登基数载,秉承了这份好习惯——不过为崇实一番奏答,大大的影响了心境,众人无不心知肚明,只是找不到什么言辞解劝而已。

    不过今天面君,奕?立刻发觉了不同:皇帝的脸色大见红润,黑白分明的眸子熠熠生光,唇边带着一抹笑意,比之往日那样显见不同。进殿碰头行礼,奕?说道,“臣弟见皇上龙马精神,恢复如初,心中实在欢喜……,圣体康健,不但是臣工之福,更是天下百姓之福。臣弟不胜为我皇欣喜。”

    奕?的话说得并不得体,大异他平时言辞便给的本色,不过皇帝感念他一番眷恋君父之心,是很感动的神色,“朕这几日身体不爽,国事上,军机处的几个人都多多辛苦了。”

    “为皇上分忧,厘清国事,本就是军机处职责所在。臣不敢当皇上嘉勉之词。”

    “你们都是朕的近人,也不必说这些话了,”皇帝点点头,“说正经事吧。崇实离京了吗?”

    “这,还不曾离京。”翁心存说,“昨日崇实到臣的府上来,自陈在任上行事恍惚,辜负圣上厚望,心中追悔不已,妄求皇上开恩,能够政事闲余之际,拨冗传见,他想在皇上面前,一呈忠悃

    “朕不见。”皇帝说道,“等一会儿下去之后,立刻拟旨,着崇实即刻动身,从哪里来,让他回哪里去。若是真有心报答朕躬一番提携之恩的话,就在任上好好做出一番模样来。若仍旧是这般颟顸度日的话,难道朕就当真不舍得杀了亲手选中的第一个门生吗?”

    他想了想,“就照朕的这个意思拟旨,给他的措辞不妨严厉一些。”

    “是。”翁心存碰头答说,“崇白水是皇上登基之后,从泥途之中捡拔而起的我朝第一个异族状元,心中感怀君父,自不待言。皇上对他的器重,也是臣等一一看在眼里,所谓响鼓不用重锤,崇实小兄得皇上谕旨,定将如前朝郭?般,断指明志,以湔前耻。”

    “他若是能够这样想,自然是他的福气。”皇帝不愿意为崇实的事情多费心思,转而说道,“咸丰四年的时候,朕巡看京畿、直隶兵事,曾经问过胡林翼,他说,任职天津府,旁的事情还容易料理,只有一节,就是,京、外官员,过境甚多,供应浩繁,赔累不起。朕让他以后所有供应饮食,全数从简,两菜一汤,白米饭管够——这件事,你们还记得吗?”

    “是,臣弟记得的说,“如今天下各省,只是用于这等往来迎送之间的官费,就不知道要花销多少——都是一些巧立名目,慷公家之慨的国家蠹虫。”

    “正是如此。今后各省招待过境官员的,一概照天津例办理——若是在城中有一二交好,公务之余愿意延至府中,呼朋唤友招待的,朕管不到。若是有假借公家之名,行大张享乐之实的,一经查出,概行撤职查办!”

    奕?等人知道,皇上这几天来心血不顺,都是由崇实的一番奏答引致,这时候哪敢触他的霉头?更何况,听崇实鹦鹉学舌一般的复述一遍,也觉得各省之中的这种浮躁、奢靡之风是到了该狠狠煞一煞不可的时候了,当下恭敬碰头,“喳。臣弟都记下了。下去之后,会同内阁,明发各省。”

    皇帝兀自不依不饶,“朕这几天想了很多,越想越觉得奇怪,当年在天津,胡林翼所奏陈的府道苦楚,难道旁的省中就没有吗?四年的时间过来,居然就再也没有第二个官员,为同样的事情有所奏陈?难道他们就不知道,这等花费国家的银子,填充一己口腹之欲壑的做法,是为君子所不耻的?”

    “这等同僚迎送,臣弟想,不过是因为多年沿袭而下的陋习,官场之上早已经习以为常,便是有君子立命之人,怕也难抵浊流滔滔,轻易不敢进言说,“今日皇上实事求是,一扫官场歪风,想来诏旨所白了,好整以暇的端起***浅浅啜着,一直到奕?说完,“你的话,不能说不对。只是有一节,这几个人持身方正,狷介不取,又能够保证下面的僚属,和他们一样心存公正吗?各省粮道,自古以来就都是美腴甲于天下,每岁陋规多至二十余万银——你当朕不知道吗?”

    “不要说彼此同为一省官员,上下通气,或具贴邀请,或上书乞帮,怒其无因,悯其无赖,未尝不小加点染。张集馨当年任陕西粮道,出京前为留别之用,告贷了一万七千余两银子,任职一年,不但本利全数还清,还寄回老家一万余两银子——张集馨犹算得贤者,尚且如此,他人又当如何?”

    皇帝越说火气越大,厉声怒斥,“别以为念过几年《朱子格言》,抄过几本《高头讲章》,就可以在朕跟前说什么‘人心’、‘礼法’,人心若是可信、可靠的话,朝廷又何必有刑名之设?”

    他大声说道:“你自己算算,当值以来,出京过几次?见识过多少百姓疾苦?今天居然在朕面前说什么,派司员到省内详查,会使这几个人‘失却任上威望?’等到灾民饿着肚子,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时候,一旦有人聚众起事,这几个人连身家性命都保不住,还谈什么官箴?”

    众人想不到皇帝会突然发这样大的脾气,吓得跪在地上,咚咚碰头,皇帝以手抵额,深深地喘息着,“朕不是说椿寿几个一定为官不清,也不是说各省所建官仓内中都是虚假账目,只是,这样的事情,朕……”

    他有心说:见过太多太多了!又一想,自己从小在禁中长大,几乎从来没有离开过京畿之地,如何知晓下面的这些弊政?虽不惧旁人会问诘,但终究是不妥。话到嘴边,又变了,“朕心中实在是担心啊!”

    曾国藩看看众人一时间都有点无言答对,在后面碰头说道,“臣以为,皇上方才所说,准许各省自查,于发现粮仓空虚之后,向朝廷上表自首,并既往不咎之言大是。这样一来可以给朝廷充分准备,从邻近省份调粮支应,救助灾民;二来也给了这些人以自新之机,正合乎圣人仁恕之道。臣以为此法甚为妥当。”

    皇帝勉强点点头,“那好吧,就依照朕刚才说的,着各省认真自查,一旦发现情况有失,及时陈奏。齐园岭几个,暂时不必出京办差了。”

    ************************************

    廷寄到省,椿寿行礼之后,展开看过,命下人把府中的幕僚清客唐先生请了过来。

    唐先生叫唐树义,字子方,贵州遵义人,举人出身,为椿寿笼络在身边,到府不过数日的光景,进到堂中,先给大人请了安,椿寿坦然坐受,等他起身,随即递了一封公事过来,说道:“你先看一看这道上谕。”

    唐树义知道,这是军机处转达的谕旨,称为“延寄”,不过虽久闻其名,却还是第一次瞻仰,只见所谓“煌煌天语”,不过普通的宣纸白单帖所写,每页五行,每行二十字,既无钤印,亦无签押,如果不是那个铃了军机处印的封套,根本就不能相信这张不起眼的纸,便是圣旨。

    认真的过,双手奉还,“大人,不知道大人心中,可有定见?”

    这倒像是学生考先生了,不过椿寿知道,他到府的时日不多,有些事未必清楚,当下对他说,“上年皇上临幸山东的时候,曾经说过,山东平,则天下安。而平安二字,在我以为,首在民心安定;民心安定,首在仓廪充足。只是,我到任不足一年,足迹不出济南,……省内所见官仓,皆是在兖州、泰安、东昌等地,我从未去过,又如何知晓

    “此事倒也容易,学生想,请辛阶大人过衙一问,不就清楚了吗?”

    “你说的容易,若是真如皇上所料,粮仓之中空空如也,又当如何?”椿寿瞪了他一眼,“难道还真的能够上奏自劾吗?”

    唐树义一笑,“怎么不能?”他说,“大人,莫不是忘记了,少公子南行之前,曾经和大人说过的话吗?”(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