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清山变 > 第110节 创建海军(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10节

    创建海军(1)

    经过连续四轮的纷争,费劲了彼此的口舌之力,中俄两国终于在热河签署了《热河条约》,在条约中有规定:中俄两国在签署合约文本的六十天内,分别派遣以两国外相为正使,总理各国事物衙门(理藩院尚书)为随行人员的使团,赶赴中俄两国新约中划定的疆圉之地,为正式划定边界,做勘察之务,同时,勒石立碑,以记其事。

    在新签署的两国条约中的内容,和在北京签署的《初稿》没有很大的出入,只不过是把俄国对中国的军费赔偿问题,做了一些修改,在最后的定稿中,俄国要分十五年的时间,向中国赔偿军费银两2760万两,而所有赔偿中国的军费银子,一律要以英镑结算(关于这一点,后文详叙)。另外在合约中规定,在条约签署的十二年后,俄国方面可以提出,就条约中一些款项,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不过,这些都是下一步的事情了。

    这一次和俄国人的战争,到四月初三日,终于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从咸丰十一年八月初一日开始,历时八个月的时间,清朝方面付出了16,596人死亡、20,488受伤的代价,换来的是东北国土完好无缺,并在贝加尔湖东岸取得的北海、永固两座城镇及尼布楚、雅克萨等城在内的贰佰七十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消息传来,举国欢腾,热河城中有皇帝驾临,更是热闹到了极致,百官吁请,万民恳辞,第二度把请求皇帝上大帝称号的事情拿了出来,甚至连许乃钊、文祥两个人,也觉得以皇帝如此英明神武,受天下敬仰,晋位嘉号,正当其时

    皇帝端坐在御案之后,心不在焉的听着文祥的奏答,手中翻看着合约的正本,拿起御案上的笔,在合约的最后一页写上一个‘览’字,随手放在一边——这就算作是成为官方正式的文件了。便在此时,听文祥说,“……我皇上文治武功之盛,远过祖龙之下,历朝明君,在我大清绪统,绵延不绝之中,步武圣祖仁皇帝,而若论及武功,与俄罗斯一战,历时数月,建立如此丰功伟绩,比之荡平三番,收复台湾之功,犹有过之,故而奴才等皆以为,皇上当顺应百姓所请,上大帝徽号,以慰天下黎庶之心。”

    他跪在下面滔滔不绝的说着,皇帝听得几乎要打哈欠了,等他说完,笑了几声,“百姓感于朕武功之盛,上万民书,合辞吁请朕上大帝徽号,这固然是朕临朝十余年来,稍有德行,遗惠于民。但也不可止步于此,以为天下大定,今后太平无事,重现当年文恬武嬉之景的理由。”

    “……你们是不是以为,仅凭这一纸文约,就可以使东北龙兴之地长保太平了?俄国人就不会再有鱼肉瓜分我天朝的企图了?那么,顺着库页岛以外的太平洋洋面上,新来的英法美西等国呢?他们会不会借某些难以宣于言表的理由,对我天朝东北之地虎视眈眈呢?这些事,难道不该你我君臣居安思危的想在前面吗?”他说,“不过取得了这么一点芝麻绿豆大小的胜绩,就要上大帝称号?嘿!朕才不会如此短视呢!”

    皇帝口出这样的抱怨言辞,令***感摸不到头脑,一人向隅满坐不乐的道理给他运用得十足十,一时间,澹泊敬诚殿中安静了下来,片刻之后,文祥碰头答说,“皇上训诫的是。我天朝上下正该以此为契机,上下一心,奋发图强,为使我大清福祚绵长,传之万世而效力,不该以此荒嬉之道,反误了正事。”

    “两国之间,不能说不存着忠信之心,但要是把希望全部寄托在这样一张纸上,就太过糊涂了。”他拿起文约,在手上晃得哗啦啦作响,口中说道,“当年朕曾经说过,国与国之间,不会有永远的和平和战争,却有永远的利益。俄罗斯与天朝接壤的土地绵延千万里,而其中很多都是一些苦寒贫瘠之地,羁萦之道,不外乎两条。第一是以教化育人;第二,则是要以利益引人。具体的说,教化之事,要在东北三省家位于朴茨茅次的小型造船厂,同样也是这十三家船厂之一的日思格造船厂出面,邀请众人在伦敦开会,提出一个办法,既然都不能单独拿下这样一笔生意,为什么不能暂时放弃利益,把这一次来自中国的邀请,当做远东的一次旅行呢?到时候和中国人见了面,听一听对方的要求,同时考虑一下己方的收益和付出能不能形成利害关系。若是有利可图的话,自然是好;即便不能达成最后的协议,不是也可以将这一次的远东旅行,当做孩子床头的故事吗?而若仅仅是为了彼此利益不能整一,而放弃了这样好的机会,难道不是身为商人们最大的遗憾吗?

    这种开明的主张,逐渐得到了众人的赞同,正好,英国政府为表示对于中俄战争之后中方取得大胜的祝贺,以及为黑龙江流域抑制俄国人的势力通过的问题,英国方面派遣文翰为代表,远赴中国,和中国政府会商进一步抑制俄罗斯人在黑龙江流域的势力进一步发展的话题,要启程前往中国。于是,英国造船厂的代表及专业技术人员同船而行,一起来到中国。

    文翰曾经担任过英国第一任的驻华公使,虽然已经去职多年,但对于这片东方的土地,总是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从北京启程来到热河,和文祥等人相见,另有一分旧人相见的欣喜之意,暂时居住在热河城中的管驿,道过乏之后,和文祥分宾主落座,“多年不见,中国大人阁下已经入值军机处,成为大皇帝陛***前的近人了,而且鄙人在来此的一路上,听闻阁下与俄国外相就两国争端一事,往复多日,有功于贵国,真是可喜可贺啊。”

    “勋爵阁下谬奖了。我皇上英明神武,老夫在御前行走,不过犬鸡之用,这等口舌争辩,又怎么及得上我大清皇上,以万千之尊,远赴关外,亲自领兵,抗敌于前?”

    “哦,是了。”文翰问道,“贵国的皇帝陛下真的是亲自出关领兵了吗?”

    “自然是真的。”

    “确实了不起。”文翰笑道,“确实是了不起啊!或者在俄国人看来,对不起,请原谅我的直率,即使是在鄙人看来,这样的做法,也实在是太过疯狂了!”

    文祥翻了个白眼儿,没有说话。

    文翰自知,在中国人的心中,对于皇帝的尊崇和敬爱不但流于表面,更加是很多人内心所感,这种对于最高掌权人的敬畏之情,或者就是中国人能够在关外如此严酷的环境中,坚持作战并且取得大胜的根本原因!想到这里,无端的有些羡慕起中国皇帝来:世界上的君主,再也没有像中国皇帝这样,享有世界上最广大的百姓的敬服,和最漫无边际的权势的了吧?

    文祥等了片刻,开口问道,“勋爵阁下,这一次带团访华,可是为我朝提出的,关于建造舰船一事?”大风小说

    “哦,这只是我到贵国来的目的之一。另有一节,是要和贵国做进一步商谈的,就是希望能够和贵国合作,开发贵国的黑龙江流域。我们知道,贵国已经准备在黑龙江建省,并且大规模的修建铁路和电报线路,以使得中央和遥远的边疆之地的通信瞬间可达变为事实。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开发并挖掘黑龙江特有的各种矿物产品。不知道我的消息来源可还准确吗?”

    文祥迟疑了一下,他没有想到,英国人的耳朵居然这么长?这样的事情只不过是在御前君臣共议的时候说起过,甚至还没有落到谕旨上,英国人就知道了?

    看他神色有异,文翰微微一笑,“中国大人阁下,请相信我们英国人,是有能力也是有诚意帮助中国人进行东北地方的进一步开发的,而且,凭借英国人的技术力量,可以使贵国的工作,变得更加容易——你们中国人不是有句话,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吗?这器之一物,请允许我的坦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技术和生产能力,是可以胜过英国的。”他又说,“我有理由相信,贵国如果同意我国加入到开发东北的队伍中去的话,对于我们彼此,都是无比有利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