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清山变 > 第5节 旅顺口(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5节

    旅顺口(1)

    刚刚过了午时,比沈葆桢所计算的时间更快上一个时辰,就已经可以看见旅顺口外停泊的炮舰在风中摆动的旌旗和彩带了,“皇上您看?最前面的一艘船,就是同为远字级的镇远号,正在向这边驶过来,恭迎圣驾了呢!”

    皇帝举起手中的单筒望远镜,从镜头中看过去,果然,镇远舰的大小和定远差不多,同样是劈波斩浪,快速驶近,船上的汽笛嘟呜作响,似乎是在遥致敬意。

    “皇上您看,在镇远号身后的,就是雷字级的另外两艘,一名雷艮,一名雷巽。其他还有跟随的,都是安庆造船厂所建的万字级快船,左首第三艘,就是万年清号。”

    “你可以看得这么远吗?”皇帝大感好奇的问道。

    “不是臣看得远,不过这些船都是臣当年驻节旅顺之时经常见过的,所以一看便知。”

    几个人饶有兴致的说着话,以镇远舰为旗舰的船队迎头行至定远左近,放慢速度,缓缓调转船头,船尾划出雪白的浪花,变成跟随在船队的后方,一则护驾,二则簇拥着御驾驻留的定远号,一路向旅顺口外海驶去。

    君臣几个立于船头,海面上秋风大起,船身微微摇动着,顺着威远台和老虎嘴之间的水道平缓驶入,两岸的馒头山、蛮子营、威远台、老虎嘴、牧猪礁、劳?嘴上各处炮台同时响起礼炮声,轰鸣大作间,烟雾漫天而起,却在转瞬之间就给海风尽数吹散了。

    定远舰平稳的靠上旅顺口码头,皇帝戴青毡缎台冠,穿酱色江绸棉袍,石青革丝面小毛羊皮金龙褂,戴菩提朝珠,束黄线软带,穿青缎凉里皂靴,步下旋梯,站到一直铺陈到远处的红毡条上。“署理辽宁巡抚,臣袁甲三,恭请皇上万福金安。”袁甲三第一个跪下去,行了君臣大礼,口中请安说道。

    “朕安。”皇帝微笑摆手,“都起来吧!袁甲三,到朕身前来。”

    袁甲三因为咸丰十二年年初一事,给皇帝发遣到关外任职,后来因为筹划旅顺海口布防一事有功,在关外建省之后,由皇帝钦点为辽宁巡抚,已经有四年之久了。

    老人多年之后,重见皇帝,心中又是欢喜,又是委屈,军前不敢失仪,低头快走几步,到了他身前,“皇上?”

    “这四五年来,你很辛苦了!”皇帝说道,“朕虽然一直没有见你,甚至当年命你履任辽宁,也始终驳了你请求进京陛见的奏陈,不是为了厌恨你当年之行,只不过啊……”

    他的声音逐渐放低了一些,很是感慨的说道,“关外初建三省,政务繁多,非你这样一心向主的老臣子坐镇一方而不能够使朕放心。故此,也只好强自舍弃于你的思念之意——朕怕一旦见到你,就舍不得再放你北上!你,可不要怨朕啊?”

    袁甲三呜咽一声,跪倒下去,“皇上……皇上圣心,老臣全都明白了!皇上不以老臣当年之非为非,反以至重交托,臣又岂敢有为一身辛苦而生怨怼之心?”

    “不必行礼,起来,起来说话。”皇帝微笑着,让袁甲三站起身来,顺着他的肩头向后看过去,一片红的耀眼的宝石顶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其中还有十几个金发碧眼的老外,穿着大清官员的服饰,看上去格外令人侧目,“皇上,容臣为皇上引荐省内诸员。”

    和省内军政诸臣分别见过,皇帝依旧由众人护持着,回到玉辂法舆之中,去到旅顺城中搭建而起的行宫驻节,“你们之中的很多人,朕还是第一次见,不过,在袁甲三所保奏的有功人员名单里,朕早已经有所熟悉,也可以说是神交已久了!“他说,”便如同你宋庆吧,朕知道你,在旅顺口外海防御工程之中,连续担值三月之久,东北的冬天,你的手脚都冻伤了,最后没有办法,只好请外国医生,切去三枚脚趾,是不是的

    “臣受国恩深重,旅顺海防,又是我皇上圣心垂念的大事,臣身为一省提督,不敢因一己之私,而致皇上永固海圉的圣心不得展布,多有勤奋之行,愧蒙圣主记挂,臣不敢当。”

    “当得的,当得的。”皇帝大声说道,“对于像宋庆、黄士林、吴兆有之流的忠悃之辈,朝廷就要不吝嘉赏!军机处记档:宋庆、黄士林、吴兆有三员为国筹谋,功在匪浅。宋庆着加毅勇巴图鲁称号,赏兵部侍郎衔,戴三眼花翎;黄士林、吴兆有二员,赏英勇巴图鲁称号,并赏戴双眼花翎。以上三员,着礼部派同司员,绘图旌表紫光阁。”

    绘图紫光阁是武职所能够得到的最高荣誉,咸丰一朝,也只有当年参与对俄作战的朱洪章、林文察、胡大毛、鲍超、程学启等有限几个得蒙殊荣,宋庆等楞了一下,就地跪倒,碰头谢恩,“臣等诚惶诚恐,叩谢皇上恩典。”

    “朕还是那句话,只要肯于为朝廷办差,而且能够为朝廷办差的,是否即刻飞炮?”

    “放吧!”皇帝举起望远镜,镜头对准海面。头也不回的说道。

    于是,台前旗杆上一面金黄大旗,冉冉上升,升到顶端,只听隆隆巨响,硝烟迷漫,波飞浪立,炮火都集中在一处。轰过一盏茶的工夫,炮停烟散,那艘靶船的桅杆彩旗,早已不知去向,海面上布满了碎片油渍。如果这是一艘西洋兵舰,就算轰沉了。

    “好!”皇帝放下望远镜,用力一拍双手,“打得好!放赏,重重放赏!”他说,“旅顺是北洋的门户,门户守得严,京师稳如泰山。将士们操练有功,要好好的赏赐!”

    看皇帝心情极好,肃顺从旁低声说道,“皇上,奴才大胆,有一件事,想请主子的旨。”

    “什么事?”

    “六福给主子发到关外,为高祖皇帝守陵,已经有数年之久了。”看皇帝脸色立刻转冷,肃顺吓了一跳,声音也不自觉的放得低了,“奴才不敢欺瞒主子,这数年之间,六福几次托请到奴才头上,请奴才在万岁爷跟前给他求求情,哪怕回京,到养心殿做下等奴才呢,只要能够离主子近一点,也好让他在主子爷跟前尽一尽孝心……”

    “呆了这么几年,就受不得了吗?”皇帝冷笑几声,“肃顺,你别和朕来这一套!六福和你是结拜兄弟,你以为朕不知道吗?”

    “这……”肃顺和六福结拜的事情不是什么秘密,但不料多年之后,皇帝兀自不肯恕过,还以此为不耻的大加斥骂,却是他没有想到的。一时半句话不敢多说,趴在地上咚咚碰头不止。周围众人一时走神,等回过头来,却见到这样一幕,也都惊呆了。

    皇帝的好心情都给肃顺的这番奏答搅合了。有心重惩这个讨厌的奴才,但低头看看他头顶略见花白的头发,念及十余年君臣之情,终于还是忍不住叹息一声,“以后该管的管,不该你过问的,少跟着瞎掺和!就会煞风景的东西!”

    看过海船演练阵法,接下来皇帝移驾黄金山,看各炮台打靶,从澳西馒头山起,蛮子营、威远台、老虎尾、牧猪礁、劳?嘴,用二十四寸和十六寸口径的托克卢布后门钢炮连环打靶,周而复始,声震山谷,烟焰成云,东西两岸构筑的炮台,布置的巨炮轮番发射,构成一道密集的火力网,将旅顺口外海洋面完全***,彻底起到了拒敌于国门之外的作用!

    接下来又演练水雷爆破,和地雷之法相近,以手指按动电线,引火入雷,轰然大作间,海面上炸起百余丈高的水柱,夹杂着海底的泥沙,可以想见,若是有敌人的舰船恰好经过的话,未有不为之倾覆者。眼见海防战线有如斯神威,皇帝大感满意之外,心情也随之安稳下来:如此阵势,应当能够挡住京中那些人事不做,只知道鸡蛋里挑骨头的清流的嘴巴了吧?

    咸丰十二年的时候,向英国造船厂订购六艘铁甲舰,总造价高达两千余万两银子的事情给通政使于凌辰和大理寺少卿王家璧认为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败行,分别上奏章表示反对,“古先贤所以用夏变夷者,是曾国藩、沈葆桢、李鸿章直欲用夷变夏不止。”

    他认为这两个人赞同大力引进西学是败坏风气,其推论是:制洋器、造洋船,就不能不学洋学,学洋学就不能不以是否精通洋学作为人才的取用标准,但师事洋人,不是可耻吗?大家都学洋学,天下就会将礼义廉耻看做无用,那么日后谁来与国家共缓急呢?所以他主张,“但修我陆战之备,不必争利海中;但固我士卒之心,结以忠义,不必洋人机巧也。”最后他提出,“复不可购买洋器洋船,为敌人所饵取,又不可仿照制造,暗销我中国有数之帑掷之汪洋也。”

    而王家璧的态度更加激烈,上一折五片,他还不敢明目张胆的把矛头对准曾国藩,便拿奕?和沈葆桢开刀,抨击这两个人‘矫饰倾险,心术不正,实为小人之尤。是沈鬼奴。

    而在他的批评中,进行了比之于凌辰更加细密的推理,他认为如果说裁艇船以养轮船,艇船五十,可以更番迭战,互相支援,即令一艘有失,尚存四十九只,四十九船俱失,尤有一船尚存,若裁并为一艘大轮船,设遇有失,则一举而失五十艇船;又如派员出国订造军舰,加入赍巨款如徐福求仙一去不返,又当如何?如果所派之员回国称船已造好,而未能得洋人允许,未能出口,又怎么办?即使治其欺罔之罪,不也是贻笑洋人吗?大风小说

    他认为铁甲舰及其他军舰水雷不但毋庸购买,亦不必开厂建造,更不宜托请洋人订购,“但就我所能办之炮台,轮船。样枪、参以我所常用之艇船、舢板、快蟹、长龙登船;劈山炮、子母炮、线枪、火弹、火箭、刀矛弓矢及易得之铜铁各炮,练习不懈,训以忠义,水陆兵勇互相援应,即足矣固江海之防也。”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