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清山变 > 第153节社稷之臣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53节社稷之臣

    皇帝虽然把这件事迁延了下来,可心里的不快是任何人都能够看得出来的,但宝?的话不是无理,该如何驳倒他呢?翁同?想了很久,终于找到一个办法。

    他是鸿德殿总师傅,负责教授十五、十六两个阿哥,还有大阿哥之子,名为溥伦的皇孙,还有几个年岁相当的宗室子弟。这一天奕奉皇上之命,到这里来看师傅授读的情况,让翁同?找到一个从容进言的机会。

    “刑部那个折子,王爷怎么想?”

    “浙江那件杀夫的案子?”

    “是。”

    “刑部提审,没有前例。”

    “回王爷的话,皇上亲鞫的案子,也是有过的。”

    奕眉头一挑,他以为翁同?是要说当年桂良贪墨的案子呢。实际上不是的,翁同?知道这件事对奕来说是一生之痛,恭王福晋就是因为救不得老父,郁郁而死的。他又哪敢提及王爷的伤心事?“事在顺治十五年四月,前些日子我查旧档发现的,王爷要是不信的话,我可以呈阅。”

    “不用,不用。”恭王想了一下说道,“这个案子自然不能轻纵,你看,派大员到浙江去,怎么样?”

    “恐怕没有人敢去,去了也未必能秉公办理,无非再多死几个无辜之人而已。”

    “这是什么话?”恭王不高兴了。大风小说

    “王爷,可能还不知道吧?我给王爷说一段内幕,你就明白了。”他说的是钱坦之死。钱坦是浙江余杭县一个叫爱日堂的药店的掌柜的,杨乃武被陈鲁刑求不过,胡乱招供,说砒霜是在爱日堂买的,店老板叫钱宝生。

    等到陈鲁派刘锡彤传来钱坦,一问之下才知道,钱坦从来没有用过钱宝生的名字,口供和实情对应不上,这本来是杨乃武的自救之计,日后再审的时候,只要遇到一个头脑清醒的,看到彼此的人名都不能合榫,岂不立刻就可以发现漏洞?

    不料刘锡彤和陈湖技高一筹,威逼钱坦承认,宝生二字是他的字,这一次杨乃武自速其死,案子也便彻底确定了下来。

    但连着两年余的折腾,案子始终不能了结,钱坦又是惭愧,又是害怕,一时想不开,上吊而死了。

    “事情很明白的摆在那里,浙江的大吏一定要维持原判,钦派大员到了省里,难免受人情的包围,如果公事公办,审问还可以委托身边带着的司员,提传案内的人犯呢?仍旧是要地方官办差,其中有关系的证人,势必受到威胁,倘若不从,便又如何?可想而知。”

    “嗯,嗯。”奕深深点头,“地方官要借故杀之灭口,是很容易的事情。”

    “正是。”翁同?突然脸色一正,低声说道,“王爷,如今朝廷用兵在外,弱干强枝,尾大不掉,往往从此而起,征诸往史,斑斑可考,王爷身当重任,岂可不为朝廷立威?”

    奕恍然大悟,“叔平,”他起身改容相谢,“你真是社稷之臣!”

    因为有了翁同?的话,奕的态度丕然一变,在御前奏对的时候说,杨昌浚用心可恶,蓄意和朝廷对抗,此人并没有什么赫赫功勋,而且身为一省之长,就敢公然如此,那么其他总督、巡抚呢?有样学样,必将国之不国!

    有了奕的支应,皇帝立刻降旨,这段上谕是御笔,一经示人,更是让肃顺几个心惊胆战——皇帝连上谕都拟好了,亏自己还如在懵懂,只知道附和宝?呢!

    这段上谕是这样的,“前有给事中边宝泉奏,浙江余姚县民妇葛毕氏毒毙本夫一案,胡瑞澜复讯为协,请解交刑部办理,当以提案解京,事涉纠纷,且恐案内人证,往返拖累,是以未准所请,仍责成胡瑞澜悉心研究。”

    “兹据都察院奏称,浙江绅士汪树屏等,谴抱联名呈控,恳请解交刑部审讯,据呈内所叙各情,必须彻底根究,方足以成信谳,而释群疑。”

    最后是指示办法,“所有此案卷宗及要犯案证,即着提交刑部秉公审讯,的俸禄银子,却于国事全无建树?如今还将用兵海外一事,全部压到皇阿玛一人的肩上?”

    “此事嘛,若我没有猜错的话,只怕皇上即刻就有所动作了——也正是要借着杨乃武一案为契机,彻底整顿一下各省疲沓之风。”

    “若荃帅所言不错的话,我想,也是该到了整顿一下的时候了。”

    “话是不错,但贝子爷以为,在此事中,该当如何?”

    “我不明白。”

    “杨昌浚数次辜恩溺职,抗旨行事,这一次怕是难逃公道。不过贝子您在其中,不知道想要如何立身呢?”

    载滢脑筋一转,大约猜到了对方想和自己说些什么,但故意装糊涂,“学生不大明白,还请荃帅指教。”

    听他换了一个自称,李鸿章一愣之下,更觉得有些新鲜感,他一辈子没有当过考官,对于诲人不倦最有兴趣,当即也不去问这种‘学生’的自称从何而来,主动而热情的为他解释起来,“皇上宅心仁厚,但秉性尖刻,这一次借杨昌浚一事,有意整肃京、外各省疲沓之气,贝子若是以为可以顺应圣意,从旁踊跃,那便是大错而特错了!”

    “……贝子请想,这样一来,必然使您成为各省督抚的众矢之的,现在还不必提,日后呢?该当如何?”

    “那,荃帅的意思是,要我从中保全?”

    “倒也不必刻意保全。皇上决心已下,这一次要收杀一儆百之效,故而若是先行出头,必为皇上所厌恨;而要是出头太晚,亦难为各省大员所谅。这其中关节,可就要看贝子爷自己把握了。”大风小说

    载滢深深点头,忽然起身,郑重的向李鸿章行了一礼,“多承荃帅指点!载滢日后但有所成,断不会忘记您的恩德。”

    李鸿章心中忽然泛起一阵激荡的情绪,载滢这样说话,很显然便是和自己确定了正式的关系。想来自己日后,亦一定能够取得不弱于自己的老师的功名吧?这样一想,更加不敢托大,慌忙起身还礼,“言重了,贝子爷言重了!”

    二人重新落座,态度比起刚才来,又亲近了很多,“荃帅,您在东瀛,虽然不必亲临战地,但兵凶战危,还是要多多小心啊。”

    “多承贝子爷关照,老夫都记得的。”

    载滢却并不就此离去,又坐下来,言不及义的和李鸿章聊天,最后说道,“哦,还有一件事,上一次三原城战毕,皇上于李大人收发城中银赀,上缴朝廷一事,很是赞赏有加呢!”

    李鸿章不知道他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含含糊糊的答应着。

    载滢转头把听差叫来,吩咐几句,后者转身离开,不一会儿的功夫,又转了回来,手中捧着一个匣子,从中取出一份黄绫包裹的上谕,恭恭敬敬的递了过去,“这份上谕,是我临行之前,皇阿玛交给我的。着我只能交给大人,旁的人皆不得过目。”

    “是。”李鸿章行了礼,双手捧过,展开来看了,上谕非常之短,不过几句话而已。李鸿章看过之后,重新合上,放在案上,“请贝子爷转奏皇上,老臣都记住了。”

    上谕中的内容是连载滢也不知道的,心中自然抱着一份好奇,但看李鸿章的神色,知道即便是自己开口问,他也一定不会说!这样一想,也无谓枉费唇舌了。当下和李鸿章告辞,转身回房休息。

    李鸿章却长久的思考着,皇上在上谕中的文字用词非常古怪:‘有人奏,日本百姓,不分男女,于天兵多有颉颃(音斜航)之情,卿于兵事之外,宜乎多加训诫;而军中士卒之情,亦可稍加拂应。钦此。’

    李鸿章实在是搞不明白这份上谕到底想说什么,而做臣子的,最怕的也就是如此,因为搞不清楚,就不知道如何去做,这会让皇帝觉得此人材质不足,难堪大用!于自己将来的仕途大大的不利!

    有心把张佩纶找来问问清楚,时间太晚,他已经睡下了,还是等明天再说吧?

    !

    /a>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