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清山变 > 第160节 京中大审(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60节京中大审(2)

    载滢没有休息数日,他是年轻人,自问身体支撑得住;心中来这件哄传全国的案子也实在好奇,回府呆了一天,第二天便到了刑部,名为白云亭的治公之所,和绍祺、桑春荣、刚毅、翁曾桂几个人见了面。这其中绍祺和桑春荣是刑部满汉尚书,翁曾桂听审此案,却是因为他是刑部浙江司的主事。

    桑春荣为八月二十日的时候,提京会审杨乃武一案的上谕大伤脑筋,因为第一,宝?早有嘱托,希望他对这件案子格外关顾;第二,浙江巡抚杨昌浚刚刚送了一份重礼。走的是外省督抚照例的碳敬的名义。

    以刑部尚书的身份,每年的冰炭二敬总是在一二百两银子,但这一次却高达一千两。得人钱财,为人消灾,煌煌上谕虽然不能公然违抗,但想办法拖延,还是能够给杨昌浚一段化解的时间的。

    因为这样,浙江司主事的吉顺拿着根据上谕所拟的咨文上堂请求画行的时候,桑春荣摆摆手说,“先放在那里,等我看过了再说。”

    这原也正常,桑春荣虽然不像刚毅那样精通律例,但说要看,也是合理举动,因此吉顺并未多说。但一等两三天,桑春荣始终不提此事,让吉顺有些按捺不住了,“白公……”桑春荣号白斋,所以这样称呼他,“卑职看,还是马上办出去的好。”

    “为什么呢?”

    “刑部复核此案,几次驳下去,都让浙江顶了回来,威信大损;如今既有上谕,正该及早发出,若是耽搁太久,怕不好交代。”【1】

    【6】

    【6】

    【小】

    【说】

    桑春荣无理之下,只得胡搅蛮缠,“我看,胡学使的复奏也该到了,等看看他如何说法,再做道理,比较妥当,也许已经审明白了呢?那就不必多此一举了嘛!”

    “复奏是复奏,上谕是上谕;如果浙江那边真的已经审问明白,自然也可以申复,请求免提人证卷宗,那时候再奏闻请旨也不要紧。”

    “不,不能这么办。”桑春荣执意不允,却又说不出一个理由。

    吉顺很觉得无奈,只得去找绍祺。绍祺是个泥菩萨,为人只知自谦以保名,任何得罪人的事都不做;眼看此事要出现岔头,没奈何之下,只好去找一个人,此人叫汪鸣銮,他是在京中的浙江籍的翰林魁首之一,任职在国子监司业,是翁同?的学生;还有一个人是咸丰十年的状元钟骏声,现在的翰林院侍读。

    这两个人和另外十八个人连衔起草了一份状子,但领衔的却不是他们,而是一个叫汪树屏的杭州士绅,这样做的目的是表示呈控乃是出于地方公意,而并不是以浙江的京官意图干预桑梓的公事。

    折子递到都察院,认为此案惟有提京部审,才能有正确的结果,而惶惶上谕如天,竟然在刑部为人打了折扣,这样的事情,不知道朝廷问不问,管不管?上圣心所求,秋曹折狱,不可草‘管’人命的至意,不会落到空处而已。”

    刚毅经常读白字,把草菅人命的‘菅’念做‘管’,把皋陶的陶字念做本音(这个字应该念做摇,传说他是虞舜时候的司法官),给部中同僚当笑话讲;关于他的笑话还有很多,其中一个是:刑部提牢司报请公文,有一个犯人‘瘐’毙狱中,刚毅提笔改作‘瘦’毙,且训斥司员不识字。

    另外有一次,四川报称,征剿番夷获胜,其中有‘追奔逐北’一句,刚毅不懂,以为是对方写错了,“怎么就知道是向北跑的?难道就不能向东、南、西逃窜吗?”一时为众人引以为笑谈。

    但其人秉性峻刻,而且心眼儿极小,旁人知道他这个毛病,本着与人为善的念头,轻易不会纠正他,他还自以为得计;载滢初至,不知内情,很是楞了一下,看看周围人诡笑的眼神,猜到了一些,“子良兄,草菅人命。”

    刚毅还不明白,瞪大了眼睛,“什么?”

    “不是草‘管’人命,是草菅人命。老兄读错了字音了。”

    刚毅脸一红,载滢是他得罪不起的,只好唯唯应承。转而又觉得奇怪:自己念了多年的‘管’,旁人怎么就不提醒一下?难道是他们都不识得?还是故意不说,让自己在听审的阿哥面前出丑?!这样一想,心中更是大恨!

    小白菜是九月初六日解到北京的。在杭州,这个提审的消息引发了极大的轰动,茶坊酒肆到处有人议论,有那好事的,钻头觅缝的打听两个人起解的日期,走旱路还是水路?好赶到前面要冲之地去一睹庐山真面目。

    但始终没有确信,据说杨昌浚在接到刑部的公事后,大发雷霆,说,“正案既有确供,案子铁定不移,要提人证卷宗到京,简直是自找麻烦。”

    杨昌浚这样的说话,在省内引起很大的麻烦,士绅百姓对其早有不满,听到他言辞中公然诋毁,开始上下活动,要给他一个好看。便是他的幕僚也认为居停大人这种做法殊为不智,苦劝良久,才终于成行,但也只有小白菜一个人;杨乃武伤情极重,必须要等医好了才能就道。

    杨乃武的刑伤非常严重,本来已经调养得差不多了,但胡瑞澜重开此案,由边葆诚主审,又大大的吃了一番苦头,新创引发旧伤,寸步难行。于是杨昌浚决定,全案卷宗连同葛毕氏及一干认证先行解送;杨乃武这一斌,等他的伤好了,再由海路进京。

    浙江逆伦大案哄传天下,经过两年有余的往返繁复,终于到了水落石出的日子,北京城中百姓又是好奇,又是有心凑趣,知道这一天是押解的威远带着正犯、人证和卷宗解交到部的日子,因此一早起来,刑部门外聚满了百姓,都想看看这花名叫小白菜的女子是如何颜色!

    ……

    /a>

    166小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