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清山变 > 第188节 负荆请罪(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喔,”载滢问道:“何谓‘四大天地,?”

    “是骂稚璜的话:‘闻公之名,惊天动地;见公之来,欢天喜地;睹公之政,昏天黑地;望公之去,谢天谢地!,四川菜麻辣酸,出语亦复如此!”

    “好恶难言!”载滢又一次感叹,“稚璜督川,是皇上嘉惠四川的德政,想来清官必为地方爱戴,那知道亦有此恶声。*.**/*说稚璜为政‘昏天黑地,,我终不服,莫非他官声也有可议之处吗?”

    “稚璜为政,兴利除弊,致力唯恐不锐,自难免招人怨尤,以致横被恶声,幸亏朝廷保全。不过,用丁价藩,却是失策。”

    “是非难言!”载滢问道,“稚璜用这姓丁的,必有他的道理,总不会假手于此人有所聚敛吧?”

    “那是决不会的。稚璜真是一清如水,四川人都知道,总督常常穷得当当。”

    “这,”载滢大为诧异,“只怕言过其实了吧?”

    “确有其事,我不止听一个人说过。照例规······。”

    照例规,四川总督的收入,有夔州关的公费每年一万二千两,川盐局的公费每年三万两。丁宝桢一概不取,只取奉旨核定的养廉银一万三千两,自咸丰七年增成发给,每年实收一万八千两。分十二个月匀支,每月所入,一千有余,由藩司在月初解送。

    这些廉俸银子要开支幕僚的薪水饭食,分润来告帮的亲戚故旧,以至于常在窘乡。每逢青黄不接的时候,丁宝桢便检一箱旧衣服,命材官送到当铺当二百两银子,旧衣服当不足那么多钱,便加上一张铃印了总督部堂关防的封条,朝奉不便揭封开箱,只凭丁宝桢的身分·说当多少,就当多少。久而久之,这只衣箱就不动它了,这个月赎回来·下个月原封不动送进当铺,朝奉一见,不必材官开口,连银子带当票,就都递出来了

    载滢听了大笑,笑完说道:“有句俗语:‘关老爷卖豆腐,人硬货不硬。,有了总督的封条·货不硬也不要紧了!这叫做:丁宝桢当当,认人不认货!”

    载滢的隽语,惹得那丫头也忍俊不禁,赶紧掩住嘴忍笑,将一张粉脸涨得通红,放下水烟袋,一溜烟似地闪了出去,在窗外格格地笑个不住。

    载滢却对丁宝桢大感兴味·“既然如此,他那些额外花费那里来?”他举例问道:“譬如进一趟京,各方面的应酬·少说也得三五吊银子吧?”

    “这话,王爷问到鸿章,还真是问对了。换了别人,只怕无从奉答。记得那年是癸酉……。”

    癸酉——咸丰二十五年冬天,丁宝桢还在山东巡抚任上,请假回贵州平远原籍扫墓。船到汉口,李鸿章的长兄,湖广总督李瀚章,派人将他接到武昌,把酒言欢。宴罢清谈·李瀚章叫人捧出来好几封银子,很恳切地说:“我知道老兄一清如水。不过这一次回乡,总有些贫乏的亲友要资助,特备白银三千两,借壮行色。老兄如果不收,就是看不起我。”

    说到这样的话·丁宝桢不能不收,收下来交了给他的旧部,其时在李瀚章幕府中的候补道张荫桓代为保管,将来再作处置。

    第二年秋天销假回任,仍旧经过湖北,便托张荫桓将那三千两银子送还。张荫桓认为原封不拆,显见得不曾动用,以彼此的交情而论,未免说不过去。不如拆封重封,总算领了李瀚章的人情。

    “这是张樵野亲口告诉我的。”李鸿章又说:“丙子冬天,稚璜奉旨督川,入京陛见,上谕‘驰驿,,正好我也在京中,鸿章先期派人在贤良馆等着,邀他到府中相叙。就因为知道稚璜的宦囊羞窘,京中这笔应酬花费,尚无着落,特为凑了一万银子送他。....这一次总算稚璜赏脸,比起家兄来,面子上要好看些。”

    说到这里,他从靴页子里,掏出一个小红封袋,隔着炕几,双手奉上:“转眼就是春节了,宫中必有些开销,接下来是福晋的生日,更不能省。鸿章分南洋廉俸,预备贝子爷赏赐之用吧。”

    载滢略微踌躇了一下,将封袋接了过来。袋口未封,抽出银票来一看,竟是四万两。“太多了,太多了!少荃,受之有愧······。”

    “不!”鸿章将双手往外一封,做了个深闭固拒的姿态,“里面还有招商局的股息,是爷分所应得的。”

    当初筹办招商局,有官股、有商股,使个化公为私的手段,官股不减而商股大增,无形中变成官股不值钱了。多出来的商股,李鸿章拿来应酬京中大老,名为‘干股,,有股息而无股本。载滢手里也有些‘干股,,听李鸿章这一说,也就不必再推辞了。

    话题暂时告一段落,载滢照例留饭,李鸿章也正有些话想和这位主子说,当下也不推辞,和着他主客两个一起入席。

    载滢酒量虽浅,府中存酒却多,而且很多是洋酒——这是因为他在总署衙门任职多年,又曾经有留学美国的经历,能说一口非常流利的英语,和西洋各国驻京公使衙门多番往来,这种事自克日本本土的战斗势如破竹,各国也见识到了中国人兵锋的威力,知道照这样下去,用不到多久,就能够彻底打下日本这会儿借出去的钱,完全等于扔到太平洋中,因此,不但筹款不成,反而多了很多讨偾的,要求把前期借与的银子尽快还来;好在两造间有合同,大隈重信还能以合同规定的还款期限未至而拖延。但要想借钱,却是怎么也借不到了。

    在这种情况下要在再向中国赔款的话,不要说本来没有钱,就是有钱也万万挡不住中国人的狮子大开口,因此才想出这样一个以退为进的办法,他明知道中国人不会同意,但不想还不及开始谈判,在御前会商的时候,就为同僚驳斥了。

    “行了。”明治天皇摆摆手,制止了大臣们的争吵,“西乡隆盛的事情不要再提了!”他这样说道,“至于对中国的谈判,朕以为还是要如大藏大臣阁下所说的,一方面请求西方各国调停;一方面和中国人提出军费赔偿办法。即便他们不同意的话,也要尽可能的拖延时间,争取拖得越久越好!”

    伊藤博文一行人进京乘坐的是美国的迈尔斯号,是一艘三千七百吨的商船,抚今追昔伊藤博文心中好不难过!当年的时候,他也曾经到访过中国,当时乘坐的还是观光号,那艘船论及吨位还不及迈尔斯号,但毕竟是属于自己国家的,而现在,能够开得动的,吨位是四位数以上的船都被国家征用,参加到了对中国的海战中,最后的结果,无一例外的被俘虏,或者被炸沉到海底了,堂堂的日本帝国,连一艘像样的商船都找不出来!

    这一艘商船是美国斯坦利船务公司制造的,这家公司和日本的各处造船厂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但一念及此,伊藤博文心头忽然闪过一丝狐疑:在初初收到驻日英国公使的公函,是受中国人的托请,要求日本政府派人到中国的北京去,参与和平谈判。

    记得当时自己接到天皇的命令,将这件事重重的拜托英美两国,希望他们从中调停,一旦战事休止,日本必有重报——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款项,就是在横须贺、神户、大阪、长崎等由北至南的各地海港城市,两国的货物税额减少三分之二!

    这虽然是饮鸩止渴,而且受到大隈重信的严厉反对,但在天皇的支持下,还是被强迫通过了。只是接下来的事情让他觉得有些异常:英美两国公使对他提出的条件始终不肯表态,只是说要等待国内的政令——这自然也是应有之义,但伊藤博文久经宦海,感觉到这其中有不为自己所知的内情!旁的不提,只是在得到两国提出的条件在政务堂获得通过之后,他们似乎并没有什么欢喜之色;而对于日本请求的,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希望两国在舆论干涉之外,能够派遣兵舰到港的要求,更是不置一词。

    伊藤博文一时间还不以为这两个素称友好的国家会在暗中和中国达成什么协议,毕竟日期紧迫,公务太繁,也没有太多的时间给他考虑,便急匆匆的登船西来了。

    在天津下船,直隶总督刘坤一遣天津知府高心燮到港迎接,一方作揖,一方鞠躬,也没有太多的客套话可以说,安排日本人登车直奔北京。

    进京已经是十二月初十的下午,中国方面的接待倒还客气,以总署衙门日本股帮办大臣志颜负责,把一行人安排在管驿中,交待了几句话,告诉伊藤博文等人,十二月十一日早上的巳时,在总署衙门正式开始有中日英美四国共同参加的谈判会议,随即告辞,进宫复命。

    一夜无话,到了第二天早上辰时刚过,轿马喧阗,仪从云集,总署衙门里里外外,从没有那么热闹过。

    奕早早的就到了,这天是由他主持会议,与议的有礼王世铎、奕、容闳、志颜等总署衙门的大臣、司员;以及新加了总理衙门行走的户部尚书立山、刑部尚书绍祺、工部右侍郎徐用仪、兵部右侍郎廖寿恒、顺天府府尹沈秉成、内阁学士续昌。本来还有一个总理大臣是鸿胪寺正卿#阝承修,奉旨派到云南、广西去会勘中越边界,上谕就是这天一早下来的,#阝承修闹脾气故意不出席。

    一到总理衙门先吃早饭,饭罢品茗,然后闲谈,谁都知道,这一次的会谈不是三天两天就能够拿得下来的,距离每年的封衙期没有几天了,便是连奕也有些心不在焉似的,但却不是为此,而是为了皇帝的话:他要亲自到场参与会谈!

    皇帝的脾气奕太熟悉了,当年就曾经以甘子义为化名,参与到对日谈判中,闹出了很大的麻烦,这一次居然还要再来?只得以两国交恶,一旦日本来使有心怀不轨之举,便是把日本变作尸山血海也万难挽回为由,始终不肯答应。

    皇帝不同意,“朕又不是天天去,偶尔走上一遭,日本人又不知道朕几时会去,且不必提每次会谈之前,双方的与会者都要进行严格的搜查——难道你们只是以为朕会去的时候,才要检查吗

    /a>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