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清山变 > 第209节 和珅之死(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回宫多日,皇帝一直眉梢不展,旁的人不知道究竟,以为他龙体欠安,但只有一个惊羽在他身边多年,这件事又是她从头听到尾的,明白他是在为如何处置而发愁;但明白归明白,朝廷有规制,这种大事不是她一个女子能够进言的,只得想别的办法开解他,“皇上,您上一次和奴才说的故事,还没有说完呢?”

    “嗯?”皇帝心不在焉的,“你说什么?”

    “就是高皇帝时,和?之事啊?”

    “啊,这件事啊?”皇帝苦笑了一下,“惊羽啊,等日后吧?”

    “没几天就开年了,到时候您就又该忙起来了,奴才也不敢为这种事劳烦皇上,还是趁现在吧?”

    听她软语哀求,皇帝知道她是在有意和自己说话,不让他多想烦心事,不忍驳了她的好意,点头一笑,“那好吧,上一次我们说到哪里了?”

    “上一次您说到睿皇帝要招朱师傅进京来。《《》》()”

    “哦,是的——。”

    朱?是?琰做皇子时候的老师,师弟情谊极好,到十五阿哥由嘉亲王立为太子,进而继位,其时武英殿大学士福康安和文渊阁大学士孙士毅相继出缺,太上皇决定调朱?进京,他这一来,一定是入阁拜相,这在嗣皇帝自然是‘固所愿也,不敢请耳’,一时高兴,想做一首诗为老师祝贺。

    不料诗刚刚做好,还不及寄出去。就为和?知道了,到太上皇面前告了一状,而且是公然进行的,“嗣皇帝想讨好师傅。敕旨未发,机密先泄。”证据就是那首诗。

    太上皇对权柄的掌握非常在意,因为熟读二十四史的他鉴于唐肃宗、宋高宗、明英宗的故事,深知做一个‘太阿倒持’的太上皇是如何的痛苦,所以认为嗣皇帝此举是准备开始夺权,简直大逆不道。

    惊羽本来不敢打扰,这会儿终于忍不住了,“皇上。什么诗让太上皇这么生气啊?可是其中有很多犯忌讳的话?”

    “若是认真究详起来,这首诗确实很糟糕。”皇帝仰起头,回忆了片刻,“不行。记不得那么仔细了,其中几句还能记得,都是大大的犯了太上皇忌讳的。是这样写的,圣主古稀虽,鸿儒花甲年。这是把朱?和太上皇相提并论,是为不恭;接下来的一句是吏权资重任,台鼎待名贤,这句话是对臣子许诺以重任。是为僭越;再下面是期颐长颂祷,如阜更如川作结。这句话是越礼。”

    惊羽惊讶的吐了吐舌头,“好多的罪啊!”

    皇帝不置可否的一笑。继续讲述,“太上皇召见同班觐见的军机大臣,对东阁大学士董诰说,你在刑部多年,这件事在《大清律》上怎么说?”

    董诰大惊失色,太上皇岂可用刑律来衡量嗣皇帝的作为?想了一下,碰头答说,“圣主无过言。”

    这是当面指责太上皇失言,众人无不惊惶,都为董诰捏一把冷汗,不过太上皇终究是英主,沉吟半晌,点点头说,“你是国之大臣,好好替朕辅导嗣皇帝。”

    话虽如此,太上皇仍深具戒心,不但不招朱?进京,反而把他调到安徽任巡抚,嗣皇帝得知此事,自然更加小心,对和?也是格外客气。{/更新}其中深意,戴衢亨旁观者清,所以急忙劝谏,“召朱师傅进京,似乎不宜亟亟

    “为什么?”

    “只恐打草惊蛇。”

    皇帝仔细一想,恍然大悟,把这件事暂时压了下来。

    到正月初二的晚上,亲贵及军机大臣都住在宫内,永璇、永?、永?都在乾清宫上书房内,通宵不寐,围炉静坐,等着给太上皇送终。

    到天明不久,养心殿太监来报,说太上皇大行在即,于是众人涌入养心殿,只见内务府大臣芸布站在台阶上摇手,示意噤声,等到放轻脚步,进到东暖阁,只见太上皇已经被扶了起来,背后放着一大叠锦衾,左右两个太监扶着,商彝和贾伯雄跪在御塌前,后面站着皇帝,闻声回头,但见一脸的泪痕。

    众人跪倒,只见一直在诊脉的商彝忽然转头向贾伯雄说了一句,“线香。”

    取来一支点燃了的线香,商彝持着凑向太上皇鼻下,线香的火头一明一暗,显示还有微弱的鼻息,这样一盏茶的功夫,商彝把线香交给贾伯雄,转头向紫檀茶说,“皇上成全。”这才收住了眼泪。

    正月初五日,初掌权柄的嘉庆帝下了一道旨意,内容如下,“皇祖皇考御极以后,俱颁诏旨求言,兼听则明,偏听则敝,若仅一二人之言,即使至公,亦不能周知天下之事,况未必至公,”为此,“通行晓谕,凡九卿科道,有奏事之责者,于用人行政,一切事宜,皆得封章密奏。”

    改朝换代,嗣皇帝下诏求言,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个抄本来自左都御史吴省钦,而且在‘九卿科道’和‘用人行政’这八个字旁,用红笔加了圈圈,就有些非同寻常的意味了。

    吴省钦和乃弟吴省兰都是和?门下的走狗,其中吴省兰因为和?的关系,做了《四库全书》的总校勘,后来又升做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吴省钦则做到左都御史,为其钳制言路。

    这一次皇帝遣人送来的上谕,又在九卿科道和用人行政八字旁打了圈圈,显见是在暗示九卿科道,不妨对把持朝政的大臣发动攻击。

    和?倒并不怕,他和皇帝的关系不坏,加以有固伦公主在,不会有什么大祸事,例如那一天,治丧大员的名单,故意漏掉自己的名字,皇帝不是立刻就指了出来?由此可见,皇帝没有罢黜自己的意思,不过要像从前那样大权独揽怕是办不到了。

    但和?完全错误估计了形式,正月初五求言旨下,初六就有人上奏了,一个叫王念孙,一个叫广兴,分别是吏部和刑部的给事中,都是大有来头,前者是吏部尚书王安国之子,八岁做文章,十岁读完了《十三经》,被人誉为神童;乾隆四十年点翰林,学问渊博,久为乾隆所重视。

    在他的奏折中,并非弹劾和?,而是奏陈‘剿贼六事’,不过第一条就是责备和?,于各路军报任意压搁,欺蔽太上皇,以致川楚教匪如此猖獗——而这种看法,与皇帝完全相同。

    另外一个是广兴,他是大学士高晋的幼子,也就是慧贤皇贵妃高佳氏的外甥,虽然是旗人,但笔下很来得,他的封奏除和?之外,兼劾大学士苏凌阿、礼部侍郎吴省兰、兵部侍郎李潢、太仆寺正卿李光云,这些人都是和?一党;在封奏中说和?在蓟州的坟茔设享堂、置隧道,当地百姓称之为‘和陵’。

    这两份封奏都没有发交军机处,和?就觉得有些不妙,但内廷的线索都断了,养心殿、乾清宫的管事太监都换了人,无从打听消息,不过聊可自慰的是,若果这两个人参他,罪名一定不轻,皇帝不办自己的罪便罢,要办一定要查抄家产,那就一定要招刑部尚书和步军统领衙门,当面有所交代;偏偏这两个衙门的堂官都未曾进宫。

    他不知道的是,嘉庆将对付和?一事,完全当做家务来处置,只和三个人商量,分别是仪亲王、成亲王,还有一个是皇帝的女婿,新派在御前行走的科尔沁郡王额驸,名叫索特纳木多布齐。

    君臣四人议定,由仪亲王和成亲王宣旨收捕,同时朱笔密谕两道,一个给刑部尚书董诰,一个给管理步军统领衙门的定亲王绵恩。经过一天的部属,正月初八的一早,和?刚刚到军机处,便有苏拉来报,“仪亲王驾到。”大风小说

    亲贵是很少到军机处来的,此事显得有些突兀,和?还不知道如何处置,一个侍卫已经掀起门帘,仪亲王昂然直入,开口就问,“福长安呢?”

    坐在里面的福长安答应一声,“在这里。”

    “有上谕。”身为,仪亲王走到屋子中间,面南而立,这是正式宣旨,屋子里所有的人都朝北跪了下来。

    于是仪亲王把上谕展开,朗声念到,“科道列款纠参大学士和?,户部尚书福长安,情罪甚重,着即革职,拿交刑部,并派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大学士王杰,刘墉、前任大学士刑部尚书董诰,兵部尚书庆桂,公同会审,议罪具奏,钦此!”

    宣旨完毕,照例还要‘谢恩’,但魂飞魄散的和?和福长安哪里还想得到此?仪亲王自然也不会和他们计较,只向带来的四名乾清门侍卫做了个手势,管自先走了。

    从乾隆驾崩到和?被逮下狱,不过五日光景,大清有史以来权臣被祸之速者,未有过于和?者。(未完待续。。)

    /a>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