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明末大寨主 > 第1060章 草原巨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中原地区的马政政策,大乾是以政策扶持,民间自愿养殖为主,而且这效果比官方强行推动好多了,因为如今民间对马匹的需求极大,马匹价格一天一天的涨,养马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民间很多人家都很乐意养牛耕田的同时,也养一两匹马卖钱!

    诸多情况综合之后,也就让济州岛这个昔日蒙古人的海上马场,如今也是变成了大乾王朝的海上马场,和当年蒙古人不顾当地人死活不一样,直接圈土地养马,让当地人种不了粮食活生生饿死不同,大乾王朝还是比较仁慈的。

    他们把当地人全部集中起来,然后安排他们移民到吕宋去了!

    不管是之前还是现在,吕宋府各岛都缺人的很,那地方土地肥沃,除了土著多了点,各种病菌害虫什么的多了,因此导致的移民死亡率高了点,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地方了!

    至于你问移民死亡率具体有多高?

    大乾周刊官方报道,只有区区百分之一而已,不值一提!一百个才死一个,比走路摔死的几率都要小!

    什么,你不信?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的!

    不过话也说回来了,假如这些移民们能够在吕宋岛扎下根来,凭借他们所获得的大片免费的土地,再加上当地良好的气候条件,生活将会比在济州岛过的还要好。

    如今几年过去了,济州马场也是逐步发展为最受陆军重视的马场,这里不仅仅远离海外,只要有大乾海军在,那么就可以保障绝对的安全,同时地理上的隔绝,也是能够让马匹的培育工作变的更加容易,至少不用担心发生莫名其妙的不可控杂交,导致马匹质量下降这种事了。

    这样的优良条件,导致济州马场里放牧的马匹数量虽然还不算多,但是质量却是最高的,而且都是清一色的西北马。

    所谓的西北马,其实并不是说西北本地原有的马匹,而是指大乾利用中亚马和蒙古马杂交之后的后代!

    而大乾引入的众多中亚马,其实也不是单一的马种,根据王室理工学院医学系的那些变态们的判断,大乾引入的中亚马,其实应该是众多不同种类的马种,中亚马,只是一个统称而已。

    但是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普遍有着阿拉伯的血统,其中一部分保留的阿拉伯马血统还相当多,以至于普遍高大,冲刺力比较强,但是耐力差,饲养麻烦。

    如今的这些中亚马,其实作为乘骑军用马来说已经是不错了,大乾从引入的众多中亚马里,挑选出来的一部分用来繁殖培育的中亚马,普遍带有比较多的阿拉伯马血统,普遍肩高可以达到一米四三以上,优秀的甚至可以是达到一米四八以上,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算是阿拉伯马的近亲,同时还保留了一些中亚地区本地马的特性。

    这种筛选过后繁殖的中亚马,已经不是一个统称,而是一个马种了,目前也算是初步满足了大乾陆军的骑兵乘骑用马需求。

    但是军队嘛,总是希望得到更加优良的马匹,他们还希望马匹能够耐力更好一些,喂养更简单一些

    他们说如今的这些中亚马,个头是大,短距离冲刺能力也的确不错,乃是目前军方最佳的乘骑用马,但是这种马对气候的适应能力太差,同时非常的娇贵,喂养成本高昂而且麻烦,一不小心,养着养着就掉膘甚至死亡了。

    随后,在大乾王室理工学院医学系的支持下,嗯,鬼知道这些学医的变态们是怎么还懂杂交培育马匹的,反正如今整个大乾的马政的技术支持都是他们在搞。

    就在甘肃的大马营马场开始了中亚马的繁殖以及杂交培育工作,当年为了确保马种的纯粹性,不让马场里原有的劣质马,乃至是引入的部分不合格的中亚马混入其中,军方直接是把大马营里的适合用的马匹全部征用或者是转移到了其他地方养殖。

    一整个大马营马场,都是用来进行中亚马的繁殖以及培育工作,他们从这一批中亚马里和蒙古马里找到了所能够找到的最优秀的种马和母马进行杂交培育,然后这些杂交出来的马匹,就被称之为西北马,进行初步繁育后,送往国内的其他部分官办马场进行培育。

    当然了,这种全新培育出来的西北马的数量还少,短时间很难大量满足军方乃至民间的需求,因此国内的众多马场还是继续繁殖蒙古马乃至西南马的。

    而大马营马场,也算是地理位置比较适合,虽然是他们培育出来的西北马,但实际上他们主要以繁殖、培育、改良中亚马为主,现在又引进了纯血的阿拉伯马,繁殖纯血阿拉伯马的同时,进一步改良中亚马的性能。

    倒是济州马场,变成了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于繁殖、培育、改良西北马的马场。

    这种西北马,成功的保留了中亚马的大部分体型,成年后普遍肩高可以达到一米四左右,比中亚马略微矮小一些,但是也不算矮太多,其中的优秀者可以达到一米四五左右。

    不过更加重要的是,这种马,比中亚马的耐力好很多,喂养虽然还比较麻烦,但也比原来的中甘肃巡抚衙门内。

    新任,同时也是首任甘肃巡抚胡德志皱着眉看着手中的信件,这是第五兵团转交过来的公文,公文的内容很简单,说是北边的蒙古人似乎有所异动,军方已经是加紧防备,同时也希望地方衙门能够配合好军方,做好民众疏散,物资储备工作。

    在大乾军政分离的政治生态里,军方那边自然是不会把军事事务详细通报给巡抚衙门,但是甘肃这边情况是非常复杂的,而军方很多时候也是需要地方上的支持,所以双方的互动是比较多。

    看着手中的军方送过来的公文,胡德志皱着眉,这些蒙古人又要有所动作了吗,这一次是想要入关劫掠物资,还是说想要突破长城封锁线,杀入青海等地,又或者是想要在甘肃这边对大乾施加压力,以减轻他们在河套地区所受到的庞大压力?

    胡德志虽然不是军事将领,但是身为大乾高官,更是被委以重任,担任新成立的甘肃省巡抚,此人自然不是什么普通的文官,见识和能力各方面都是相当出色的。

    他很清楚,为了进一步压缩蒙古人的空间,更是为了夺回河套地区,大乾在崇祯十一年开始,就已经是秘密展开了河套战略。

    什么战略呢,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甚至都不是什么军事上的行动,而是通过移民蚕食,大乾沿着黄河两岸沿途修筑棱堡,建立移民点。

    一开始,对面的那些蒙古人还不觉得有什么,大乾在黄河两岸建立的棱堡规模都不大,而且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只有少量移民。

    并且也不主动去袭击河套平原上的蒙古人的部落,更何况,这一段的黄河到了冬天的时候是会结冰的,因此在蒙古人看来,这种小规模的修建堡垒和殖民影响并不算太大,他们依旧可以来去自由。

    但是,当一个个小型的棱堡修建起来之后,并依托这些城堡形成了一条稳固大约五十多公里的前出通道后,蒙古人终于是意识到,大乾是想要逐步蚕食河套地区,他们就开始紧张了起来。

    河套地区的重要性毋容置疑,数千年来都是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的必争之地,当中原王朝强盛的时候,往往就能够控制该地区,但是一旦中原王朝衰弱了,那么北方的游牧民族就会控制这一地区。

    甚至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各部落而言,这个地方也是彼此的竞争区域!

    数千年来,河套地区的历史基本上就是战争的历史,各部落,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间不断的进行厮杀,无数的将士们洒下的鲜血成为了滋润这一片土地的最佳养料。

    大乾试图收复河套的举动,让蒙古人感受到了危机,所以也是开始出动兵力拔出这些小型的棱堡。

    只不过之前,双方都还算比较克制,一方面是双方也算是达成了协议,大乾还给林丹汗封了一个封号呢,双方也还保持着互市关系。

    此外更加重要的是,前些年大乾的重心是恢复民生,发展工商,对外扩张是保持了克制,而蒙古人也是忙着打察哈尔,打女真。

    双方都有事忙着,这大规模的战争自然是打不起来,但是小规模的武装冲突却是相当的频繁。

    然而今年开始,胡德志却是知道,大乾已经是开始逐步改变北方政策,其主要诱因也不是说大乾已经是准备好了北伐,实际上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大乾高层的基调还是发展农业工商经济,强大自身为主,大规模的对外扩张,依旧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计划

    这从去年年底的财政预算支出分配里就看得出来,大量的财政支出依旧是集中在内政上,军费支出依旧持平,但是大乾的财政收入一年一比一年多,相对的财政支出也是一年比一年多,但是军费的总数却是没有得到增加,这也就意味着,军费支出比例是逐年少量降低的。

    大乾在去年年底的时候,还没有大规模对外扩张的规划!

    但是今年三月份,从北方草原传来的一个消息却是让大乾感受到了北方的威胁,因为在今年二月份,蒙古人在草原上发生了一场规模相当宏大的战役,据传蒙古人在这一次战役里投入了十多万兵力,而林丹汗的对手也是投入了七八万的大军,而结果呢,林丹汗大胜,反对派主力被歼灭大半,最后狼狈而逃。

    这也就意味着,蒙古人在北方草原已经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尽管他们还没能彻底的消灭或吞并察哈尔部等,但是其实力却是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草原其他部落如今自保都困难,更加别说什么和林丹汗对抗了。

    这也就让大乾试图让北方维持一个均衡,让大乾有更多准备时间的谋划落空了。

    如今林丹汗在草原上是如日中天,这自然也就让大乾感受到了威胁!

    为此,在三月底的时候,大王楚行亲自召开了御前军政会议,这是一场军方和内阁的高层都参加的会议,而会议的主体就是如何应对北方局势。

    会议的详细内容自然是不会公布的,但是依旧是可以通过一些事情来推断,大乾的北方政策已经是出现了重大的变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