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明末大寨主 > 第1253章 真正的主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所以哪怕是送,也是没几个富商愿意当冤大头!

    因此,捐献主要还是捐献出来充当各地官学的校舍,也是不再强行要求学校必须维持百分百的原样,不过基本的保养还是需要做到的。

    还有一些宅院连当地的官办学校都是不愿意接手的,更是在楚行的指点下,来了一个收费开放,允许民众去游玩,或者干脆变成商业设施,然后收取各种费用以充当维护费用。

    反正人家皇室产业科是不愿意每年都承担巨额的维护费用。

    如此一来,实际上皇室产业科保留在手头上,并且每年都花费资金进行维护的皇室行宫,数量就不怎么多了,加起来也就二十多座而已,东西南北各地都有。当然了必要的时候,他们还可以动用之前被挪作他用的大量行宫,稍微准备之后就能够用来接驾。

    不过在上海的皇室行宫,却不是这些前明藩王府邸,相反,这还是皇室多年前自行修建的一栋大规模的庄园。

    人家皇室产业科里负责不动产运作的官员也不是傻子,这房产值不值钱,得看地方啊,上海那地方一看就知道房价会上涨。

    此外,上海那地方工商业如此重要,同样也是重要的交通要地,皇室今后出行必然是会经过这里的,所以所以当年上海开港通商的时候,皇室产业科就已经是圈下了三百多亩的土地,用以建设行宫,不过地方虽然大,但实际上建筑的规模并不大,占地不过十多亩而已,而剩下的地方则是大片大片的绿化园林。

    然而这么多年来,上海行宫虽然每年都会迎来皇室成员,但是陛下以及几个皇子却是从来都没有来这里住过,

    这些年来,比较经常来上海的主要是已经就藩海外的三位皇子,但是这三个皇子都没有在上海行宫住过。

    就藩北海省的皇长子齐王,人家喜欢住在吴淞江饭店。

    就藩万丹省的皇次子赵王,他则是喜欢住在自己的私人公馆里,他在上海有一栋公馆,每次往来上海都是住在自己的公馆里。

    就藩吕宋省的三皇子秦王,他前些年年满十六,就藩吕宋省,并没有和之前不少人以为的那样是就藩美洲,那是因为现在大乾在北美洲的势力还过于弱小,而且虽然蒸汽机已经出现了,但是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跨洋客轮这些大吨位船只,前往美洲还是比较困难的。

    所以楚行就是先把皇三子封在了吕宋。

    秦王每次往来封地和京师经过上海的时候,也是没有住上海行宫,为啥?因为他的两个兄长都没住,但凡有点政治觉悟的人,都不会大大咧咧的跑到上海行宫去住。

    他和长兄齐王一样,都是选择在饭店下榻,不过不是吴淞江饭店,而是上海地区的老牌奢华饭店,上海商贸饭店,该饭店为了保持高端的竞争力,尤其是为了和吴淞江饭店以及其他几家饭店竞争上海第一饭店的名头,前几年重建了一栋新的主楼,一共六层,高度在几十米的大楼,在当代的上海来说只能说一般,但是里面的装修设计却是最顶级的奢华装修。

    而且奢华之余,也是大规模采用了各种新技术,秦王李?X每一次经过上海的时候,都是在上海商贸饭店的新楼下榻的。

    那么上海行宫这些年来,有人住过吗?

    自然是有的!

    自从江南大铁路开通后,也有蒸汽客轮后,偶尔还会有王室的嫔妃、公主特地上海来,她们一般就是住在上海行宫里,你要说这些妃子里没一个是上海人,省亲也不会来上海,那么为什么还会跑到上海来小】

    【说】

    因为这里繁华热闹,可以轻松购买到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各种货物啊。

    嗯,人家来上海就是为了购物的!

    花钱血拼是女人的天性,不分古今中外,也不分高低贵贱!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楚行在这方面比较通融,不会和其他封建王朝一样,连让自己的女人回趟娘家,出门逛个街都不让。

    好吧,其实早些年他也是不准的,一直到铁路开通、有了蒸汽客轮之后才比较通融。

    这主要是因为早些年交通不便,妃子回家省亲麻烦不说,而且还需要花费庞大的金钱。

    你要说一个女人回趟家能花几个钱,只能说你图样图森破。

    而且楚行又不止一个女人,光光是有名有号的嫔妃就上百,那些没名没号的连楚行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

    这么多女人如果都回娘家省亲的花费,饶是楚行这个皇帝都得头疼!

    前些年的时候,康妃回苏州首,皇室产业科为此花费了十几万,而这还不是全部呢,人家宋氏自己还掏了好几万的私房钱。

    此外苏州宋家为了迎接康妃回家首,提前一年就开始准备,花费巨资新修建了规模宏大,奢华的宅院以供宋康妃首时居住。

    同时苏州当地的官府也是大张旗鼓,做了不小安排。

    宋康妃回家首一趟,各方提前一年准备,动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各方花费加起来绝对超过三十万。

    回一趟娘家就花几十万,普通的普通农民临时赶走,但是这种事也不是每个地方的官员都会这么干的。

    时值春天,农民们正在田地里劳作,除草翻地等等,为播种做准备。

    所以一路上,楚行所看到的乡村地区是三个极端,就没多少是正常的乡村景象。

    一种是啥人也看不到,这是地方官府为了安全,或者是稳妥起见,禁制所有人出现在铁路沿线,这也是普遍状况,圣驾经过的铁路沿线,基本上都是被彻底封锁了起来,有的地方甚至连两边数百米的都是封锁了起来,不允许任何人进入。

    还有一种是铁路沿线的农田上,有着农民进行劳作,而且都是衣不遮体,看似瘦弱,全家老谢起上阵,孝子都是光着屁股努力的挥着锄头翻地。

    这些地方的地方官员基本都上了不少折子请求京畿给予资金扶持的,所以楚行一看就知道这些地方官员故意这么干的,他们在哭诉呢!

    而且楚行也知道,他们这还不是装穷,故意让穿着破烂的农民来伪装,因为不用装,现实里的乡村地区大多就是真的这么穷。

    还有一种是农民们普遍穿着上好的衣裳,家家户户耕地的时候都有喷地,有些还会席地而坐看似吃着丰盛的饭菜。

    看起来,用就是文人笔下最完美的乡村画卷了。

    但是每当楚行看到这种地方,都会让随行秘书记下这个地方的名字!

    等他回京了,就第一时间把这些正事不干,就知道弄虚作假的地方官员通通流放到南洋去。

    除了能够看到原野乡村地区外,看到的城市自然也是不少的!

    但是,却是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和上海这个城市一

    首先是高楼!

    御用专列驶入了上海城区后,铁路两旁就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楼房,普遍都是有好几层,甚至有一些还是五六层甚至七八层的高楼。

    虽然说众多的楼房无法说明太多,但是只有有一点可以说明的,那就是这个城市的人口足够多!

    人口稀少的城市,是用不着这些七八层的高楼的,因为人口少,有大量的地方可以建房子。

    唯独上海这个地方,场人口已经是突破了百万,而且这还不包括这些行踪不定的临时居住人口呢,至于临时居住人口有多少,上海地方自身都难以统计,但是保守估计也是有几十万人的。

    人多,但是上海的城区也就这么大一点,同时受限于这个时代的交通水平,人们的工作和居住的地点,是不可能间隔太远的。

    在后世,两者的间隔能够在十多公里甚至更多,因为十多公里开车或者乘坐地铁的话,也用不了多久。

    但是在现在的上海,哪怕是你乘坐公共轨道马车,走走停停得一个多斜呢,当然了,你有自己的私人马车或者干脆骑马又不一样。

    但是话又说回来,你都用得起私人马车了,直接在市中心购置或者租用一套房子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人多,楼房多,这是上海给楚行的第一影响!

    怎么说了,有种七八十年代的城市的感觉,又有一种近代老上海的感觉,但是又像是古代影视剧里的近代的伦敦等西方城市。

    有点奇怪,这就是一个大杂烩!

    嗯,楚行的第一感觉是奇怪,绝对不是什么震惊。

    你总不能让一个看习惯了数百米摩天大夏、车水马龙现代都市的现代人,看见这么一个半吊子城市震惊,然后被惊掉下巴啊。

    不过楚行淡定无比,随同他一起来的那些官员们可就不一样了,尤其是那些从来没来过上海的官员,此时一个个都是睁大了眼睛看着呢。

    他们之前都是从文件上看到过各种关于上海的描述的,有描述上喊象的文章,更有罗列无数数据的报告。

    但是任何的文章和报告,都是无法和他们亲眼看到的上海相提并论!

    楚行的身边,几个值房的重臣们也是议论纷纷

    此时就有人道:“以往听人说上和是半个江南还觉得有夸张之嫌,但是现在看来,不夸张!”

    “是啊,不来上海不知繁华!”有人附和着。

    不过说着说着,周毅然却是道:“以上海目前的状况,还真不适合作为一个普通的县了,哪怕是特设县!”

    楚行听到周毅然的话,不过依旧没有回头,而是继续站在车厢,透过玻璃看着外面的上海城区。

    周毅然此时看似和其他同僚闲聊,但是谁都知道他是说给楚行听的,因为他一直都是主张把上海这个经济重地,直接纳入中央直辖的。

    为何?

    因为这样的话,中央就能够直接管辖上海的同时,获取更多的中央财政收入。

    目前的上海虽然是特设县,但是上头依旧是还有一个松江府和一个江南道,税部从上海收取的各种税收,汇总起来后,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四份的,一份直接上缴国库,作为中央财政收入。

    一份上缴江南道财政,一份上缴松江府府财政,一份上贺设县财政留存。

    如果中央能够直接上海,那么道、府这两级的财政分账,自然也就免除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