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明末大寨主 > 第二百一十六章 燃眉之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众人有众人的苦恼,楚行也有楚行的苦恼。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楚行觉得刘青山他们虽然有用,但是作用在弱化,他想让虎贲军的年轻小子们担任千户官。

    但是这个想法,在盘旋了一阵之后,就被楚行抛弃了。

    这倒不是说,这些小家伙能力不足,就算是能力再差,好歹这群小家伙,在战场上屡立战功,经历过数次厮杀,数次翻盘之战,实战经验早就足够了。

    而且这些小家伙,跟着自己学习时间都足够长,被自己认真洗脑过很长时间,而且在自己不负责洗脑之后,依然有思想教官对他们进行培养。

    最关键的是,这群小家伙都识字,接受过楚行和钱进的军事技能培育。

    能看得懂各种复杂的军事指令。

    这一些列操作,都表明他们比刘青山他们优秀太多了。

    而秦去疾,则是因为随着地位的发展,和数次大战过后,楚行觉得他略微有些膨胀,变得不完美起来了。

    这小子,总是在家中,跟一群小伙伴吹嘘,自己是大王的左膀右臂,大王没有他不行,他数次在关键时刻,替大王拯救了危局。

    不得不承认,楚行确实非常喜欢秦去疾,但是却不喜欢一个飘起来的秦去疾。

    但是统治这个山贼窝子久了,楚行也成熟了,他知道,很多时候,并不能真的完全因材施用,哪怕是你真的知道他们很优秀,也不行。

    这里面还涉及到作为一名高级军官的经验、威望、影响力、以及内部的团结问题,甚至一些未来的发展问题。

    刘青山、孙玉秀,他们本身也足够优秀,只是年纪大了,进步的有些慢一些,但是他们的缺点,完全无法掩盖他们的优点。

    他们都是最早跟随楚行的一批人,要知道楚行带着大家打天下的时候,刘青山是第一个义无反顾交出全部兵马,是第一个带队打阻击的,这是劳苦功高。

    而且,自从成军以来,刘青山数次作为统帅,为救民军也是立下过赫赫战功的小说

    此外,在很多时候,刘青山具备一个统帅的诸多因素,那就是遇大事而不乱,且有很强的与明军战斗到底的决心。

    所以,论功的话,楚行可以抛弃任何人,但是刘青山不行,这样会寒了所有人的心。

    现在救民军,刚刚新编了三千人的军队,自己就开始打压像是刘青山这样的功臣,其他人还不得担心他们将来跟刘青山一样啊!

    这对于队伍的未来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因此,在千户官的任命上,楚行并不打算将虎贲军的军官提上来,他们太年轻,而且没啥太大的功绩,跟老将没法比。

    之所以他现在还没有将虎贲军千户所的千户官任明出去,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现在经常上战场,楚行自己想担任虎贲军千户所的千户官。

    楚行的危机意识太重了,而且他通过系统的学习,也知道了太多的历史典故,什么黄袍加身,西安事变,作为军事统帅,手底下没有禁卫军,没有羽林卫,那他娘危险了。

    但是他作为三军统帅,去担任一个千户所的千户,有些过分了。

    所以楚行耽搁了一段时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不过也没有耽搁太久,在招募士兵的今这斥候队有马五十余匹,号称救民军中最富裕的队伍。

    此外,还有弓箭手队伍,如今的弓箭手比之前富裕了许多,有弓箭手二百五十人,楚行也没小气,给了他一个千户的职务。弓箭手的千户官也姓安,老家是济南府人,之前跟着钱进,是最早投降救民军,而且积极改造的一批人。

    其实这般安排,楚行已经很用心了,但是依然并不是非常满意。

    对于救民军来说,培养军官一直是非常用心的一件事情,首先救民军自从在东镇庙落脚以来,与朝廷,与其他山贼之间的摩擦,便非常频繁,战士们参与战斗的频率非常高,能够活到今天的,几乎都是精华之中的精华。

    其次,不论是思想教育,还是文化教育,楚行一直没有放下,从亲自上阵到李宗为、赛八仙、钱进,都是轮番轰炸。

    再次,便是频繁的军事演习,以及战后的推演,让军官可以迅速成长。

    但即便是这样,因为快速膨胀,军官依然处于一种极其不够用的情况,尤其是特殊兵种的军官,即便是楚行想要培养也没有机会和渠道,只能抓现成的取用。

    所以,便能看得出来,楚行想要提拔虎贲军的原有的优秀少年,担任军官的意图,到底有多急迫了。

    当人事工作安排好之后,军装便作为一件紧急的工作,显得迫在眉睫了。

    之前人少的时候,大家都很不正规的时候,有什么穿什么,条件好的穿官兵的衣服,条件不好的则靠抢劫来的衣服穿着,而且五花八门,有穿僧袍的,有穿道袍的,有穿着大户人家的圆领衫的,有穿戏班子的戏服的,最可恶的是有将人家大户小姐的内—裤顶在头上当帽子的。

    楚行呵斥了好几回,也没有办法,因为有些士兵,家里真穷,一家人就那么一两件衣服,平时谁出门,谁穿衣服。

    而救民军作为东镇庙精神的象征,总是穿的那么惨,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为了方便,楚行直接将军队的衣服定位为蓝色,因为这种颜色辨识度相对比较高,只要不需要穿铠甲的士兵,以后就是统一蓝色军装,打绑腿,像极了近代的军队。

    不过也有一点,让楚行非常头疼,那就是布匹的问题。

    其实,早些年大明并不缺乏布匹,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定下了一项国策,他曾经命有地5—10亩的,需要种桑麻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地方官督促不利的,要处罚。

    楚行曾经翻阅过松江府志,单单是宋江府,每天销售的松江布,要在15万匹以上。根据嫂夫人估算,大明全年,布匹的产量,能有两千多万匹。

    这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这一切都在自然灾害面前被打破了。

    大家伙连饭都吃不上,谁有心思去种棉花?

    楚行每一次抢劫,也非常头大,因为他们抢劫来的物资,铁,粮食,盐巴都不算是非常稀缺,唯独布匹,简直成了他的噩梦

    尤其是军队打仗,对衣服的损耗比较大。

    楚行甚至担心,这么下去,有一天他要带着大家伙光着屁股打仗了。

    就当楚行为了军服的时候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一个来自于江浙的商人找到了救民军,说能解救民军的燃眉之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