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明末大寨主 > 第五百二十八章 这就叫专业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众臣看来,楚行在这个时候,还有心情巡视兵工厂,无疑是对时局非常有把握的一种表现。

    其实他们哪里知道,青州府作为龙兴之地,大乾的根据之所在,哪里的百姓在饱受摧残,楚行的心里其实是非常难受的。

    多少个夜晚,楚行夜不能寐,在楚冯氏的陪伴下,一宿宿的商讨对策。

    可是他已经是一国之主了,他不能在外面面前表现出一丝脆弱。

    所以即便是再疲惫,再骄躁,此时的楚行依然表现的风轻云淡。

    此时与楚行一道去视察的除了各部的重臣之外,重点人员分别是军机处刘必显,他会采集兵工厂的生产数据,拿回去跟军机处的人做具体的核算,参谋长钱进,他会对兵工厂生产出来的武器的性能做具体的了解,作为大都督府的重要数据留存,以及参谋次长孙元化和新的座上宾何汝斌。

    在普通人看来,孙元化是个极其低调的人,对于大乾来说,他更像是大王千金买来的马骨,占据高位,却一直没有什么表现。

    其实孙元化也确实低调,除了极个别的战场时刻,他大多数就是在田园里耕耘,亦或是在书房里写写算算。

    甚至在大乾作战司的会议上,也很少发言。

    但是只有真正懂行的人,诸如楚行、钱进、赛八仙、胡爷之流才知道,孙元化到底有多厉害,给大乾的综合实力的提升,带来了多么大的帮助。

    如果说,之前大乾是地地道道的土八路的话,现在的大乾就是鸟枪换炮的国军。

    因为孙元化的到来,给大乾带来了梦寐以求的技术。

    陷于当下生产力的桎梏,楚行一直觉得在遂发铳出现之前,火器的顶点已经出现,大乾火器虽然强,但是也就那么回事儿。

    但是一直道遇到了孙元化,楚行才知道,原来在封建社会,也是有技术壁垒的,没有孙元化这样的顶级人才,很多技术他永远接触不到。

    甚至楚行不得不感叹,大明真的是无道,为何有孙元化这种技术大佬默默的为大明耕耘着,为什么朝廷依然一日不如一日。

    举个简单的例子,孙元化对火炮和火铳的形制构造进行了新的设计,竟然能进一步提高火器的有效射程。

    甚至在一次闲聊的过程中,孙元化拿着一根树枝,现场给楚行讲解了什么叫做弹道理论。

    什么叫做不同的仰角,定立不同的射程度量标准。

    这他娘的不是穿越者大能该干的事情吗?人家明朝的官员就已经会了啊!

    大乾虽然一直在摸索,但是就是没有人家孙元化提出来的科学。

    到如今孙元化的《西法神机》,已经成了大乾的军方必修课,地位直逼操典和孙子兵法。

    而鉴于大乾水师无力,没有良好的人才,孙元化一封信,就召来了一个总兵级的大佬,苏州何汝斌,宁绍副总兵,直接举家来投。

    帮着大乾建设水师,并且献上必胜心血《兵录》,为大乾现如今教科书之一。

    搞得钱进每天都无比头大。

    没办法啊,人家的专业性更强啊!

    而虽然在技术上暂时无法突破的大乾,在孙元化和何汝斌这二位大佬的加入之下,再加上一堆被俘虏的传教士共同努力,使得大乾的军事技术跟坐着火箭一样直接起飞。

    虽然不能突破技术层面的桎梏,但是这群人研究出一些列参数,保证火器的使用达到最大的射程,对各种铳炮的装药量与铅子都重新确定了标准

    甚至火炮下面的木头垫多高,炮尺的读书,都有了新的规定,让楚行大呼,学到了!

    所以扬州兵工肯定不是之前预定的那么简单,因为他是在孙元化、何汝斌、钱进等军方大佬以及工部的严格要求下,按照新标准制定出来的。

    这一次扬州兵工厂虽然未必可以生产出新式的遂发铳,但是却面,由你来制定。”

    孙元化行礼道:“大王放心,这方面的问题,臣在早有预案,今日回去之后,便上呈到您这儿。”

    工部这边儿也表示,一定会听从孙大人的建议。

    没办法啊,扬州兵工厂,乃是工部第一次尝试筹建大规模的综合性兵工厂。

    这座兵工厂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多少工部官员就指望着靠这家兵工厂升官呢,而且外头的人,尤其是督察院里的官员们也是指望着从中抓些废物典型,然后好升官。

    这万众瞩目的工程,给工部的人一万个胆子也是不敢出问题啊!

    扬州兵工厂的新厂房远远都还没有影子,现在甚至连地形都没有完全平整齐全呢,众人的视察重点自然不是新厂区,而是临时厂区。

    因为大乾的海陆军对各类军械,尤其是枪炮的需求非常庞大,别说军方等着用,楚行也是三天两头过问,所以哪怕是新厂区都还没有建设完成,但是扬州兵工厂已经是在临时征用的民房里开工了。

    反正这年头的工业都是手工业,哪怕是扬州兵工厂也是如此,根本就没有什么机械设备之类的,不管是火枪还是火炮,甚至是炼铁,清一色都是手工打造。

    只要有简单的工具,随便给他们一个棚子实际上就能够开工了!

    所以说扬州兵工厂里最有价值的不是偌大的厂房,也不是根本就没有多少的器械,而是人,准确的说是那些技术娴熟的工匠们。

    大乾王师进军扬州府后,按照惯例,第一时间就是散落各地的工匠们都是征召来了,甭管是自愿还是不自愿都是被征召来的。

    这些新征召来的工匠,再加上之前培养的工匠们,这个扬州兵工厂的工匠数量已经是超过了三百人,另外还有一千多人的学徒,普通工人大约两千余。

    目前这些人有些已经安顿了下来投入试生产中,有些还蹿安顿之中,有些甚至都还在路上。

    鉴于这些工匠们,尤其是那些技术娴熟的老工匠们如此重要,楚行对他们也是极端的重视,当初青州府遭到湖广明军进攻的时候,大乾王朝第一时间就是撤走了青州府里的工匠们也是基于这种理由小】

    【说】

    只要有这批工匠在,只要有足够的原料,大乾王朝随便在什么地方都能够重建一个兵工厂。

    这也是当初为什么海州和淮安这两个地方的兵工厂能够这么快速投入量身,扬州兵工厂连厂房都没有建设完毕呢,就已经是开始试生产的原因。

    因为兵工厂能不能开工的重点不在于厂房和机械,而在于这些工匠们。

    除了给予他们安全保障外,还给予了他们比较丰厚的待遇,薪水一律在市价的基础上增加数成,并且给予了各种激励政策。

    比如说这些资深工匠们如果能够带学徒,那么就会额外给他们一部分补贴。

    如能提出加快生产效率的方法,一律发高额奖金,如果是能够有所创新的话,甚至都能授予官职。

    如今大乾王朝的工部里,可是已经有不少工匠被授予了官身,而且品级还不低,比如说扬州兵工厂的几个重要部门的首席工程师,比如炼铁分厂的首席工程师,火枪厂的首席工程师,清一色的匠人出身,但是现在都已经是穿上了正七品的官袍。

    工匠能够当官,这对于长期遭受白眼的工匠来说,这无疑是对他们社会地位的一大提升。

    在大乾王朝,不仅仅是写的一手好文章的人才能当官,这木匠活,铁匠活干得好,照样能够当官。

    而当官,这对华夏人的吸引力可是大到没边了,上下数千年里,华夏人对当官的执着始终是未曾变过的。

    但是对于楚行来说,给他们一个官袍其实并没有什么,不会为此额外付出哪怕一文钱,因为不给他们官身,这该发的工资也不能少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