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明末大寨主 > 第六百七十九章 困境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伪明自万历朝开始,国家局势便开始逐渐败坏,至天启、崇祯二朝,更是千疮百孔,江河日下。

    楚行与军机处的臣子们,经常谈论伪明与大乾之间的区别,以求以史为鉴,不走伪明的老路。

    诸如政治败坏,土地高度集中,财政败坏等诸多弊端,都是大乾极力避免的。

    当然,既然走了造反这条路,楚行自然不会止步于此。

    因为楚行有着宏达的战略构想。

    这一点,从大乾王宫悬挂的舆图,不再是伪明舆图,而是坤舆万国全图便能看得出来。

    不过一切宏大的战略构想,都需要强悍的军事实力作为支撑。

    曾经颠沛流离的楚行,比谁都清楚,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可以目前大乾王朝的实力,想要实现楚行的构想,真的不容易。

    先不说,大乾目前只占据了大明的一隅之地,甚至连楚行自己一直看不起的拜上帝教教主的日子都不如。

    单单拿军事实力来说,大乾经过整编之后,军事实力依然算不上庞大。

    有丰富战斗经验的部队,其实也就那么些,诸如六个扩编后的步兵师,一个独立团,一个虎贲师,两个还有两个综合性较强的混成团,一个类似于后世党卫军性质的救民师,这些都算是正规军。

    此外还有一些暂编团、新兵营,这些队伍实力差一些。

    这些队伍,加起来也不足二十万,跟大明动不动就百万大军,完全没有办法比较。

    尤其是,暂编团在楚行看来,跟治安军差不太多,最大的价值就是充当次要战线作战,亦或是弹压后方,很难用于前线作战。

    而战斗力强悍的主力部队,诸如六个主力师、虎贲师、混成团、独立师,大多数都有自己的任务,比如说山东、徐州、凤阳、扬州府、苏州等地方的防务,此外还要留存战略部队,用来应对海防被突破,被伪明的水师长驱直入

    此外,为了维护崇明岛,保证长江黄金水道的安全,也需要布置起码一个混成团。

    虽然说兵力捉襟见肘,楚行依然准备给第二混成团增加点砝码,此外还要让正在重建的第二舰队跟他们配合。

    为何这般呢?

    首先便是崇明岛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其次便是大乾与伪明之战的崇明水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很多之前观望中的海商开始不顾朝廷的警告,主动与大乾通商了。

    目前来说,大乾在长江水道上的贸易,占尽了好处。

    所以楚行已经下令户部和工部,加大对长江水道各港口的投入,进一步扩大大前王朝对外的贸易往来。

    这一段时间,大前王朝在户部赵汝才的牵头下,已经组织了数次与海商的贸易往来,不论是内部商人,还是外部商人都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因为郑家雄厚的实力,楚行的贸易肯定是受一些影响的。

    不过大乾的船队,依然可以开到马六甲海峡,采购诸如火炮、硝石、硫磺等战略物资,而大乾则出口诸如瓷器、丝绸、玻璃、皮革、茶叶等各类产品。

    不仅如此,作为华夏的三吴之地,不仅仅是粮食生产充足,而且各类工艺品,也是大明急需的。

    所以这也造成了一种诡异的现象,那就是一方面朝廷明令禁止不允许商人与伪乾贸易,但是各地的商人,依然冒着杀头的风险,主动来大乾交易。

    大乾的生意,甚至做到了长江上游。

    鉴于长江航道如此重要,所以不仅仅要大规模的重建第二舰队,更是要增加第二混成团的实力,如果不是实在是缺钱,枪炮也紧张,楚行都有在这里驻扎一个师的打算。

    而重新组建后的第一混成团,其主攻方向,是起一段时间第一兵团丢失的广德州。

    广德州地理位置不俗,但是人口却算不上多,至崇祯三年,总人口也不到五十万人,如果大乾能够彻底占领此地,便能正式对应天府形成合围之势。

    而明军也显然知道广德州的重要性,在这里与大乾反复争夺。

    对此,大乾也付出了相当不小的代价,因为广德州得而复失,导致镇江与广德州对溧阳形成了夹击之势,第一兵团的主力部队,不得不后撤至常州府。

    对此,楚行严厉斥责了李大虎,有心情跑到扬州府来要银子,却连一个小小的广德州都守不住。

    值得注意的是,大前王朝的老朋友,曾经忽悠楚行相当有一手的,大明兵部侍郎刘宇烈,依然活得十分滋润。

    要说刘家一门,可真不是一般家族,先不说祖上的显赫,单说刘氏三兄弟,刘宇亮、刘宇烈、刘宇扬都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公,在万历朝就声名鹊起的人物,门生故吏更是遍及全国各地。

    如今大乾王朝崛起,将大明北方几乎与江南隔绝,刘宇烈控制下的队伍,也逐渐军阀化。

    当然,倒不是刘宇烈真的想割据,实在是刘宇烈此人写奏折确实有一手,但是在剿灭反贼上,道,崇祯朝,一个县顶多也就几万人。

    他们如果遇到大乾,绝对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所以当何腾蛟联系他们的时候,他们自然想尽一切办法支持他。

    当然,何腾蛟前期的仗打的也却是一般,苏州府那么膏腴之地,说丢也丢了。

    当时崇祯也震怒过,甚至朝堂之上也都厌恶何腾蛟,但是旋即大家伙又将责任一股脑的给了刘宇烈,逼得刘宇亮没办法,天天给兄弟擦屁股。

    不过,因为剿贼有功,同时鉴于伪乾的兵峰日盛,开始威逼浙江、江西,所以崇祯皇帝在何腾蛟的差遣前加了几个字,总督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四省军务,一来牵制刘宇烈,二来阻击伪乾的进攻。

    何腾蛟摇身一变,成为真正的督师,正儿八经的封疆大吏。

    同时明王朝也是意识到了伪乾叛乱不是什么小叛乱,而是足以威胁明王朝统治根基的生死大敌,现在已经是重视无比了,江南地区的钱粮,北方地区的兵力都是开始陆续抽调给何腾蛟,甚至连北方的边军都是抽调了一部分南下。

    所以过去几个月里,大乾趁着伪明撤退的日子,不断与伪明摩擦,意图占领更多的控制区,伪明一直在积蓄力量,整编部队。

    如今的何腾蛟实力不可为不强大,除却湖广、贵州的兵马他不能动,眼前的兵马,诸如江西、福建、广东他都可以调动,甚至于大明水师,他也有权限使用。

    要知道,大明的广东、福建等地的水师,可是拥有数百艘战船,将士破万的队伍。

    而陆军更夸张,根据不完全统计,如今何腾蛟起码掌握着几十万大军。

    至于具体是多少,不少意思,何腾蛟自己也不知道,因为很多都是地方卫所兵,地方官府的募兵,以及乡绅们招募的民勇,这些兵力根本就没有一个准数,因为下面的人都喜欢夸大报告,一个只有两三百人的千户所,地方官都敢说成一两千人,就为了从何腾蛟手里骗取钱粮军械。

    如果按照纸面来统计的话,他麾下的兵力最少也有六十万万以上,但是这个数字谁信谁傻,何腾蛟不傻,所以他自然是不信的。

    按照他自己的估计,自己麾下的大军数量应该是在三十万到四十万之间,至于具体多少,何腾蛟就得发飙了:这是要命的事情!谁统计这玩意,谁就得死!

    不过即便是这三四十万的大军里,也不是所有大军都能打的,在何腾蛟自己的心里,除了自己手底下的两万督标精锐以及朝廷特地从北方抽调来的五千边军外,其他的都不可靠。

    顶多顶多浙江新任都指挥孙传庭麾下的八千火器兵靠谱一些,其他的,也就是打打下手的,不能真指望他们。

    何腾蛟手底下的这两万督标,能够被他如此重视自然也是有理由的!

    这两万督标里,除去了一开始从上任之初带来的京营以及骑兵外,其他的清一色的都是招募的青壮,也就是在明军体系里的‘募兵’。

    而且还装备了很多火器,仿造伪乾火枪自行仿制的火枪就足足有四千多杆,火炮也是不少,什么老式的虎蹲炮,将军炮是一大堆,然后新仿制的伪乾火炮也不少,还有不少购买的葡萄牙人的火炮。

    如果单纯比火器数量的话,其实何腾蛟手底下的这个督标,比大乾王师两个步兵师加起来的火器都还要多

    此外孙传庭麾下的火枪军,也是拥有火枪足足一千多杆。

    从这也是足以证明,明王朝的底蕴还是很深厚的,被大乾撵得全国各地到处跑,但是人家一消停,没过多久,就整出五千支火枪来,这玩意不服不行。

    火炮也是同样如此,造炮啊,谁不会啊,又不是什么多难的事,明王朝里这么多工匠,哪怕是生产效率低一些,但是造依样画葫芦造个炮还是可以的,顶多就是口径小一些,威力小一些,质量差一些,但是绝对是能用的。

    除了两万督标以及八千火枪军外,剩下被何腾蛟所看重的就是边军了!

    这五千边军没有装备什么火枪或者大口径的火炮,但是他们的佛郎机炮不少,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北方的边军因为经常和外族对抗,有明一朝,历来都是明军之中的精锐。

    崇祯皇帝甚至为了支援何腾蛟,专门派人从榆林调来的部队,朱大典阵亡之后,余下的榆林部队,也一股脑的给了何腾蛟,凑了五千人。

    从士兵的素质而言,何腾蛟认为这五千榆林边军足以吊打自己的两万督标!

    而何腾蛟手里的这些督标、边军、火枪军再加上数十万普通卫所、青壮士兵,就是救民军想要夺取湖广的麻烦之一了。

    尤其是那两万督标以及五千边军,不把他们歼灭就想要夺取湖广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何腾蛟这个人表现出来的实力确实强悍,谁知道大乾的部队在湖广打的正热闹的时候,何腾蛟会不会与刘宇烈一道出兵,进攻苏州府。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