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明末大寨主 > 第八百四十九章 崇祯欲亲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而最近,楚行又是筹划着,继国子监、王室理工学院后,再开办一所大学,这将会是一所全新的综合性的大学,专门招收各省预科学校毕业的学生。

    因为随着学制的确立,小学、中学、预科学校的数量会急速增加,每年毕业生的数量也是逐渐增加,他们虽然可以考入国子监或者是王室理工学院,但是录取的人数有限,大量的预科毕业生总得有一个继续就读的渠道。

    当楚行给礼部那边下了要求后,礼部的官员动作迅速,没几天功夫就是给楚行拿出来了一份筹办新大学的计划方案来,而看到了这个方案后,楚行却是有些哭笑不得,这些礼部的官员也是真够懒的,竟然是学了陆军的扩军方案,打算把国子监一分为二,然后各自补齐学科,摇身一变,就是把一所大学变成了两所。

    礼部的官员虽然偷懒,直接照抄了陆军那边的扩军模式,来一个一变二,但是这样也是目前大乾王朝要筹办一所新的大学最好的办法了。

    对于如今的大乾王朝来说,推广新式教育的最大问题,不是士子的反对,实际上士子们前期虽然反对,但是现在他们却已经人命了,因为科举里的考试内容,新式学科的内容越来越多,士子们想要自学难度极大。

    而最近两年,国子监的毕业生几乎是霸占了榜单,这自然是让非常多人不满的,他们一方面是骂着国子监的学生不要脸,一方面又是想要进入国子监,而同时也是有一些人开始自行开办教授这些新式学科的书院。

    如今大乾王朝推广官办学校,这对于目前读书只为了当官的士子们而言,可是一个利好。

    此外,资金问题虽然也大,但是也不是不能克服的,因为很多官办学校,都是直接从明王朝的县学、府学里直接改革而来,校舍是现成的,所需的日常资金,因为收取学费也不会太大,再加上当地的县、府等衙门也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而这年头,士绅们对于办学还是比较积极的,捐献资金比较多。

    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师资!

    国学、算学这两个学科都还好,但是中学开始教授物理、化学等学科,老师就是明显不够用了。

    如果说中学、甚至预科学校的学科,还能够找到一部分老师的话,但是大学阶段的老师那就很难找到了。

    如今整个大乾王朝,能够教授比较高深内容的理工人才,几乎都是在王室理工学院那边,而更关键的是,里头的人还都是自学的。

    王室理工学院的学制非常的特殊,他们采取的是自学自教,同时还肩负着科学研究任务,他们采取的都是高年级学生教低年级学生,而高年级学生,基本上只能靠自学了。

    而以后世的现代教育水平而言,即便是王室理工学院里的几个被楚行当成了宝贝的高年级学生,其水平也就相当于高中生水平而已,大部分学生顶多也就是初中生的水平。

    当然了,即便是高中生、初中生的水平,放在这个年代里,也足以碾压全球了。

    但是这些人,他们自己的学习、研发任务都是非常的繁重,虽然偶尔会有七年级学生去国子监那边上课,但是对于庞大的需求而言,依旧是远远不够的。

    礼部那边把国子监一分为二,而且是打算着把新的大学就建立在王室理工学院的旁边,打着的就是继续让王室理工学院的学生们兼职讲课的想法

    所以楚行也是没有过多的为难礼部的官员们,直接批准了他们的计划,国子监一分为二后,国子监改称为国子监大学、分出来的部分成立金陵城大学。

    但是这也是给楚行一个启发,综合性的大学要筹办起来,难度太大,急缺师资,而且不仅仅是大学却老师,那些预科学院、中学更缺老师,所以楚行准备筹办一批专门的师范学院。

    专门培养新式学科的老师!

    楚行的想法就是,这些师范学校不培训全才,只培训专才!

    只需要学习其中一门学科,并大概精通,能够照本宣科教授学生就足够了。

    这样一来,就能够大大减轻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同时缩短学制,培训一个普通的预科学生,正常时间需要三年,但是培养一个师范学生,楚行只打算花一年!

    在攻克广东两天后,楚行正式下发圣旨,要求各省开办师范学校,专门培养老师。

    金陵城作为天子脚下,同时也是办学条件最优厚的城市,自然是第一个响应的!

    几乎是只花了三天,金陵师范学院就是正式成立了,并开始广泛招生,而且第一批招生就是三百人!

    不过为了确保培养出来的师范毕业生最后去当老师,而不是又跑去参加科举去了,这一次招生也是有着明确要求的,那就是入学之前,就必须签订协议,一年毕业后,需要到礼部教育司制定的各所中学、预科学校担任老师若干年以上。

    最低需要连续担任三年老师,就读师范学校期间学费全免,当老师三年后可获取报考国子监大学或者金陵大学或者是直接参加会试的资格。

    要知道,现在的国子监不是什么人都能够考进去的,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考的,如今的大乾王朝的国子监对想要报考该校的学生有着明确的要求:拥有大乾的举人功名、或者是从明王朝开始的军制革新里,南方各省练新军,而北方各省,边军也是练新军,京师等北方省份所造出来的各种新式枪炮,大部分都是装备了边军和京营以及北方各省新军。

    而这些新编练出来的军队,已经是先后抽调了不下十万人南下,这已经是严重影响了北方防务,但是崇祯皇帝当时也是顾不上许多了。

    而现在,形势比去年更加危险,如今的崇祯皇帝,已经是准备把北方各省以及各地边军尽数抽调,哪怕是导致北方防线空虚,女真会趁虚而入也是在所不惜了。

    再不抽调兵力守住北直隶、河南一线,这大明王朝都要完蛋了,还顾得上什么北方防线安危啊!

    哪怕是抽调兵力,会导致各省的内乱急剧增加,甚至到攻城略地的程度,但是崇祯皇帝也是不管了,其他地方的叛军虽然也让人头痛,但是其威胁程度和南边的伪乾比起来,却是不值一提。

    只要能够挡住伪乾贼军北上的势头,给他一定的缓冲时间,他就能够重振大军!

    此时此刻,已经是到了大明王朝最危险的时候,其危险程度远远超过了当年的土木堡之变,而崇祯在下定了决心之后,就是以雷霆手段直接抽调各地军队南下。

    而这一次,他不打算派什么朝中大臣去督战之类的,他要亲征!

    当崇祯皇帝说要亲征的时候,可是把明王朝的大臣们给吓了个半死,一个个都是哭着喊着大王三思,但是崇祯皇帝却是不为所动。

    朕再不亲征督战,这大明王朝都要给你们给败光了。

    如今的崇祯皇帝也算是看透了,朝廷上的臣子们,虽然忠臣还是有不少的,硬骨头也有,但是大部分都是软骨头,今天他们兴许是明王朝的大臣,说不准明天就是伪乾的臣子了。

    崇祯皇帝也算是了解这些读书人的心态了,他们效忠的是皇帝。

    但是他们并不是很在乎这个皇帝是谁,只要这个皇帝符合他们心中的标准,那么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献上他们的膝盖!

    而什么标准呢?

    自然是看刀子锋利与否,能够给他们带来利益与否!

    君不见,当伪乾贼军每攻占一个地方,当地的读书人、士绅阶层之前虽然叫骂着,但是最后还是不是捏着乖乖交税,而且还屁颠屁颠的跑去参加大乾王朝的科举,去当大乾王朝的官去了。

    崇祯皇帝前两年按照马士英的提议,打算在江南开设商捐的时候,一群大臣们跟崇祯皇帝要杀他们的爹妈一样,哭着喊着反对,撞柱子的都有好几个了。

    但是现在呢!

    现在崇祯皇帝都是有些羡慕南方的伪乾楚行了,看看人家这皇帝当的,多么的舒畅的,谁反对就杀谁,想要收商业税就收商业税,想要士绅一体纳税就一体纳税。

    崇祯皇帝要亲征了,而且是打算放手一搏,直接把北方所有能够抽调的军队都带上,但是大军出征要钱啊,这钱那里来呢?

    国库?大明王朝最近两年的国库能够空的饿死老鼠。

    王室内库,早些年崇祯皇帝也是积累了一些家底的,但是最近几年的战事,每一年崇祯皇帝都是拿出去了不少,现在,只剩下区区百万两银子不到。

    而就这些银子,都还是崇祯皇帝悄悄让心腹太监把皇宫里的一些珍玩拿出市面去出售回笼的资金。

    靠变卖珍玩来凑集军费,崇祯皇帝觉得自己也是够倒霉催的了

    而且之前拿出去的这么多银子,崇祯皇帝都知道,只有半数不到的银子变成了军费用在大军,而剩下的半数,尽数进了朝堂上众多大臣们的腰包。

    大军要出征,但是没钱怎么办?

    难不成要凉拌不成,这可不是崇祯皇帝的风格!

    他可不是先帝,崇祯性格坚强,而且向来不按照常理出牌,所以他举起了屠刀开始玩抄家了!

    抄家捞钱,那边的楚行玩得,为什么他崇祯就不能玩?

    朝中的大臣们,有一个杀一个,全都不会冤枉他们,所以崇祯就是翻出了以往众多留中不发的弹劾折子,然后和一群太监们分析,到底哪家臣子的钱财比较多。

    这一次崇祯皇帝玩抄家,罪大恶极、中心与否都不是判断的标准,判断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谁有钱!

    于是乎,广东惨败的消息传到京师的三天后,崇祯皇帝以通贼、督战不力等各种乱七八糟的理由一股脑抄了逮捕了十多名朝中官员,而且还是重臣哦,其中就有魏德藻和周奎二人。

    说实话,他对魏道藻还是比较欣赏的,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家财太多,崇祯皇帝也是舍不得杀他。

    这么一闹,一时间整个京师里都是人心惶惶,但是现在,急红了眼的崇祯皇帝也是顾不上许多了,直接按照谁家的钱财比较多,列出名单就是逮捕抄家。

    至于那些臣子们反对,崇祯也是顾不上了,他抄家也不是乱来的,针对的都是文官体系,而勋贵和外戚除了周奎,却是没有动,当然更加重要的是,如今的京师里的两万多京营,尽数都是在勋贵的掌控之下。

    而这些勋贵们对崇祯皇帝打压文官的行为,那可是举双手欢迎,这和个人喜好没有关系,因为这代表着,他们勋贵将会重新崛起,再一次把文官给压下去。

    这么一抄家,钱可就来了!

    而这钱,多的还超过了崇祯皇帝的预料!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