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明末大寨主 > 第八百七十五章 喜报传金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有的人想着以后这荣华富贵,终于也是能够确定下来了!

    礼部报刊司的人是连夜加班,为此时发行了号外报道,专门报道安平大捷,而且大乾周刊的报道,向来都不仅仅是说战事,而是会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各种影响。

    说白了就是,报道安平大捷之余,更重要的是宣扬大乾王师如何牛逼,万古圣君楚行如何牛逼!

    于是乎,加班加点通宵确定了号外,并把样刊通过驿站体系送往全天下,而金陵作为国都脚下的地方,自然是能够在第一时间就印刷完毕,然后直接发行。

    于是乎,第二天下午时分,金陵城内,一个瘦弱,身上的打了众多补丁,光着脚,大约十一二岁的男孩就是带着一个大挎包,包里装着满满的报纸,手中还杨着一份,用着稚嫩的声音大喊着:“号外!号外!安平大捷!”

    一句号外,立即就是吸引了周围行人的目光!

    他们里头的很多人对这种拿着报纸贩卖的报童已经习以为常,大乾周刊发行多年,已经是陆续建立了完善的发行制度,除了样刊运输,印刷,大批运输外,在报考发行的终端,开发出来了定点投递、街头报童贩卖、商铺出售等发行模式。

    报纸印刷完毕,送到某一个城市后,送报人会把报纸直接投送到订阅了大乾周刊的人家家里或者机构等地方,这种订阅一般都是按照一年一订,再加上送报的费用,价格不低,一般只有体面人家或者是各种机构才会订报,寻常人的人一般都是去茶馆等地方听报,恩,反正他们也看不懂。

    而街头商铺贩卖,则是和买其他东西差不多!

    至于报童则是另外一个特色了,他们沿街叫卖,凭此赚取微薄的报酬!

    他们对街头的报童不觉得奇怪,但是对号外却是觉得奇怪了,因为大乾周刊是很少发行号外的,一般都是有重大事项,嗯,还是大喜事的时候才会搞一次,有时候一年到头也遇不上一次。

    现在,却是有号外了!

    而且后头还跟着大捷这两个字,难不成是北上大军打赢了?

    当即,好几个人就是朝着报童走了过来,最先过来的是一个穿着布衣长袍的中年男子,这一眼看去就知道,应该是小有身家的体面人。

    只见他走过来后,直接拿出了一枚形状对比以往的铜币略大一些的铜币,这是大乾发行的辅币之一,币值五文的铜币,含铜量比一文、两文的要大一些,采用机器批量印制,上面有着精美的花纹。大风小说

    “来一份报纸!”体面的中年男子递过铜钱后,直接就是把报道手中的号外给拿了过来!

    把报纸拿在手上,还可以闻到上面的墨水味道,而且没有经过熨斗熨过,上面的墨水虽然已经干透了,但是拿在手上的话还是会粘在手上,如果是手湿的时候看报,看完得一手黑。

    没办法,现在的印刷技术就是这么的渣!

    此人拿起保持翻看的时候,金陵城城区的一座挂着赵府的三进宅院里,送报人也是把报纸送进了这户人家,仆人自然是不管是号外还是普通的周刊,自然是接了过来。

    小厮把报纸拿进来后,一个管事模样的中年男子看到后,当即问道:“这朝报怎么回事?不是两天后才是送报的日吗?”

    那小厮当即道:“回赵管事,送报人说这是今天临时加发的号外呢?”

    “哦?”赵管事接过了报纸略微一看,然后就是深呼吸了后道:“怪不得发了号外,大事啊,赶紧把报纸熨好,我立即就给老爷送去!”

    这话刚说罢,赵管事突然就道:“算了,我自己来!”

    说着,他就是直接把报纸摊开,然后让旁人往熨斗里倒了热水后开始熨了起来!

    此时,距离远一些的一个小丫鬟露出疑惑的目光问旁边的一个厨娘:“这报纸怎么还要熨啊,不是可以直接看吗?我看见外面的人都是直接看啊!”

    此时,旁边的厨娘道:“如果不熨的话,难道你要让老爷看报的时候沾了一手墨水啊?”

    “我们老爷可是税部的大官,能和外面的闲杂人等一样吗?”

    “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点把点心给夫人送过去,让夫人等久了,可没你好果子吃!”

    那小丫鬟一听,当即就是翘了翘嘴,不过还是乖乖的拿上了托盘出去了!

    赵管事小心翼翼的把报纸一一页一页的熨好,然后再折叠了起来,随后放入一个托盘里头,这才是带着托盘以及报纸出去,转过了多道长廊后,他才是在一个房门前停了下来,然后敲响了房门,同时口中轻道:“老爷!”

    此时,屋内传来一声:“是福叔吗,进来吧”

    赵福这才推开门,然后迈过门槛走了进来,不等屋里的人开口询问,他自己就是道:“老爷,今天有朝报号外送来了?”

    “号外?”此时,里面的人这才从书桌上站了起来,正是最近官场得意,税部征粮司巡查处里的风云人物,号称军事机密,另外为了宣传效果,也会进行适当的艺术化加工。

    比如说蒙古骑兵死伤也就一万左右,逃走了四万多,但是在大乾周刊里,那是死伤三四万,只逃走了两三万,至于具体多少,说实话,不了解事情真相的外人是很难知道的。

    然而不管数字如何,但是大捷就是大捷,这一点却是无法否认的!

    赵进作为一个官员,政治敏感性那是相当的高,一看这文章,立马就是能够猜得到,不管战事的双方具体损失如何,但是既然出了这个号外并广为宣传,那么这一战肯定是赢了,而这代表着什么?

    这代表着大乾已经算是彻底击垮了明王朝,现在彻底统一了华夏不敢说,但是名义上的统一已经是绝对的了,后续继续把残明势力灭掉,那么大乾王朝就会和以往的传统中央王朝一样,成为华夏大地的新主人!

    这个一战,其影响力绝对比之前的扬州战役、安庆战役更大!

    随后他翻看了后面的几页报道,报道上说崇祯皇帝战败身死,当然了,大乾周刊自然是不会说崇祯皇帝的什么好话,更加不会给他一种悲情的感觉,而是说此人完全是咎由自取,然后还说此人最后完全发狂,竟然是大肆屠杀伪明臣子以及将士。

    总之就是尽可能的贬低崇祯皇帝以及伪明!

    大乾周刊,从来都没有抬高敌人,尊重敌人的习惯!

    但凡是大乾王朝的敌人,都是渣渣,都是罪不可赦,这,才是大乾周刊做诸多报道的基本原则,在大乾周刊的文章里,崇祯皇帝坏的流脓,而马士英也是个和恶魔一样的贪官污吏,残害百姓。

    简单来说就是马士英横征暴敛,用以满足自己的奢侈生活,说马士英吃饭的时候,足足有一百多道菜,全都是山珍海味,奢华无比,而这些都是搜刮来的民脂民膏,说马士英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生活,在湖广、四川等地方搜刮无数钱财,迫使百姓卖儿卖女,甚至易子而食。

    天可怜见,虽然马士英和所有的大明官员一样,当官也捞了不少钱,但真没大乾周刊里说的那样奢侈,人家一餐顶多也就是几十道菜而已,这搜刮钱财也是有的,只不过都是用来维持军队的。

    这征税的话,其实马士英征税的手段那是远远不如大乾的税部!

    而且马士英征税的时候,和崇祯皇帝不一样,人家开设的灭乾饷,不仅仅是针对贫民百姓,商人士绅他一样收,只是没大乾收的这么狠,而且还多了很多的弯弯绕绕,比如说以募捐的形势!

    大多时候,马士英都是通过折中的方式来凑集军费的,比如说募捐啊,开设关卡收取过路费啊,要不然靠那些苦哈哈的贫民,他马士英还真养不起十几万的督标以及练军。

    其实某种程度上来看,其实马士英一直都是在仿效大乾王朝这边!

    他的督标和练军,不用说了,编制、训练、武器清一色的抄袭大乾陆军!

    甚至他在自己的幕僚团队里,都是效仿大乾那边设立了一些各种名目的机构,比如说他的幕府团队里有一个粮饷处的机构,名义上是为大军筹集粮饷,但实际上和大乾王朝的征粮司有点类似,都是用来征税,只是马士英征税没有那么直接,手段也是比较温和。

    虽然没有公开说过,但是马士英和心腹们的私底下场合里,经常透露出对伪乾的部分政策的赞赏,说过‘师贼之长以制贼’这种话。

    尤其是收税,如果他马士英能够一年收几千万两银子,何愁乾贼不平啊!

    嗯,这种话是绝对不能往外说的,而伪乾的很多政策也是不能学的!

    他要是敢搞什么士绅一体纳税,摊丁入亩、收取高额商税,甚至是搞税务稽查队这种臭名昭著的组织的话,督标分分钟那是要反的!

    要知道,督标的核心可是地主士绅子弟,人家就是不满伪乾的诸多乱政暴政,这来参加督标反抗伪乾的

    马士英要是和乾贼一样玩士绅一体纳税、摊丁入亩,收取高额商业税!

    他们这些士绅子弟还反抗个屁啊,直接投降伪乾不更干脆啊!

    特地发行的号外并不长,所以赵进很快就是匆匆浏览了一番,然后就是沉思了起来!

    这一次安平大捷,所造成的影响之重大,绝对是救民军和明王朝这数年的争霸之战里最大的,因为安平之战里的那十几万明军,已经是北方数省范围内,最后的一支明军主力部队了。

    击溃了这支明军后,北方数省已经是完全无法阻挡救民军的兵锋,山东,肯定是彻底收复,后续的北直隶乃至伪明京师,那都是手到擒来的事。

    河南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第二兵团现在就在河南那边厮杀,虽然也遭到了部分明军的反抗,但是崇祯皇帝之前是汇集了所有主力在山东迎战,所在河南并没有多少明军主力,更多的还是当地的卫所兵,而卫所兵是绝对就无法抵抗救民军的推进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