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永乐大帝:好圣孙可旺三代 > 第211章 谜题的最终解(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眼见得二人已经完全进了门,张玉握紧宝剑,趁其不备,一剑刺出,直奔走在前面的矮个子咽喉哽嗓而来。

    他已经精密的计算过,这一剑下去,先撂倒前面的矮个子,再顺势一拳打中后面高个子的鼻子,再拔剑刺过去就能顺利解决掉二人。

    但就在他的剑要刺到来人咽喉的时候,前面那人却反应敏捷的从腰间抽出一把软剑,将他的攻势荡开了。

    张玉心中一惊:“这两人是高手!”于是便顺势滚在一旁,伺机再出一剑。

    那矮个子却是惊呼一声:“荣国公?”

    张玉一听,顿时一愣,连忙放慢手上动作,低声说道:“你们是何人?”

    那矮个子却是摘下了斗篷,掏出一个火折子来吹亮了。借着昏暗的火光,张玉见到了一张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脸。

    “郑。。。郑公公?!”

    张玉完全懵了,他怎么都想不到郑和居然会出现在鸡鸣寺中。想了想又问出一句:“你不在皇上身边侍候,来此作甚?”

    突然他像是猛然想起了什么似的,看着那高个子朝着郑和问道:“皇。。。皇上?!”

    郑和看着张玉,微笑着点了点头。

    “当啷”一声,张玉手中的宝剑脱手掉在了地上。他连忙跪倒在地,解释着自己的行为。

    “皇上,臣不知您圣驾来此,误将您和郑公公当成了前来对皇孙殿下不利的贼人,险些误伤陛下,请陛下治我唐突惊驾之罪!”

    朱棣此刻也是摘了头上的斗篷,微笑着双手扶起了张玉,拍了拍他的肩膀满意的说道:“世美不用自责,朕来此是秘密前来,私下里朝谁都没有说过,你不知,自然是无罪了。何况,朕让你保护瞻基,你如此警觉,说明着实用心了,朕十分满意,不但不会怪罪你,还要重重的赏你。”

    张玉却是惭愧的说道:“张玉险些犯下大错,如何还敢称功。陛下宽仁不治我的罪,已经是对臣最大的奖赏了。”

    朱棣笑着用拳头击打了几下张玉的前胸,夸赞道:“从军中退下这么多年了,身手还是那样敏捷,若不是郑和实在太熟悉你们老哥几个的绝招,想必我们现在已经着了你的道了。”随后又看向屋内,口中接连问道:“朕那宝贝孙儿呢?快让他皇爷爷好好抱抱。”

    “皇孙和少师他们睡在内室,陛下请随我来。”张玉将宝剑插回剑鞘,又引着朱棣他们来到内室。

    “皇孙殿下。。。陛下来。。。”张玉趴在熟睡的朱瞻基耳边,轻声唤道。朱棣却伸出手来制止了他,随后从怀中掏出一个葫芦做的容器来。

    只见朱棣将那容器放在朱瞻基耳边,随后用手指轻轻的弹了弹那葫芦的底部。

    “唧唧。。。”葫芦中马上响起了蛐蛐清脆的叫声。

    朱瞻基迷迷糊糊中听到了蛐蛐的叫声,初时还以为自己在做梦,后来才感觉到那蛐蛐声音就在自己耳边回荡,不由得带着疑惑睁开了眼。

    映入眼帘的,除了装着蛐蛐的葫芦,还有那张自己朝思暮想的脸庞。

    “皇爷爷!”朱瞻基开心的喊着,从床铺之上一跃而起,弹进了朱棣的怀中。

    “唉,我的好大孙儿。”朱棣也是紧紧的抱住了朱瞻基。一老一小沉浸在相逢的喜悦中。

    朱棣把手中的葫芦塞到了朱瞻基的手中,笑着说:“给,朕专门给你抓的,青头麻翅大元帅,可不好找呢。喜欢吗?”

    “只要是皇爷爷送的,孙儿都喜欢!”朱瞻基拿着蛐蛐开心不已。并不是因为自己多喜欢蛐蛐,而是蛐蛐已经成了他和朱棣之间的共同兴趣,成了一种感情的纽带和桥梁。

    见朱瞻基喜欢,朱棣又是把他抱起来亲了又亲,之后又是把他放在自己的膝盖上,一副舍不得撒手的样子。

    “皇爷爷,我和姚少师早就猜到您要来啦!”朱瞻基把玩着手中的葫芦,得意的说道。

    “哦?为什么?朕今日可是给荣国公说了不来鸡鸣寺的啊。”朱棣捋了捋胡须,有些好奇的问道。

    朱瞻基却是胸有成竹的说道:“皇爷爷那是怕宫中隔墙有耳,故意说与他人听的。如此大事,若是不谨慎些,便不是我圣明烛照的皇爷爷了。”

    朱棣大喜,抚摸着朱瞻基的小脑袋赞赏的说道:“还是我大孙子聪明,不枉我大半夜来鸡鸣寺一趟。”

    “皇爷爷,您今天来鸡鸣寺。我和二位师傅还有重要的信息要禀报给您呢。”朱瞻基收起了笑容,正色说道。

    朱棣点点头:“我知道,姚少师的那封信为了就是这件事吧?你们也如此郑重,让朕亲自来一趟,想必此事一定十分重要。”

    “正如皇爷爷所说,皇爷爷请看。”朱瞻基起身拿起了白天被打湿的那张纸,递给了朱棣。

    朱棣接过纸片,好奇的看了看,却发现上面空无一字,不由得好奇问道:“这不是上次那张白磷写的纸条吗?上面还有秘密?”

    “是的,但是要处理一番才行。”朱瞻基说罢,从朱棣手上拿回纸条,依旧是将它放在水里,捞出后略控了控水,紧接着又是将细沙洒在其上,片刻后用毛笔扫去表面的浮沙。

    那纸条上又同样的浮现出了写好的字样。

    “这。。。这不是闽人的墨胶隐字法?”郑和讶异的说道。

    “你知道这个法子?”朱棣疑惑的问道?

    郑和连忙奏道:“启禀陛下,奴婢的祖上曾经在云南为官,因为要向海外运货,多来往于泉州一带,和闽人多有交往。他们的这个法子,传说为唐代古法,是以墨鱼墨混合鱼骨胶,在纸上书写,然后在阳光之下曝晒。等到一段时间之后,墨散胶干,从表面上看,是一点都看不出来的。但是只要这字纸一湿,鱼骨胶恢复了些许黏性,便可以以细尘覆盖其上,其字自现。待水干之后,胶性消失,再拍一拍,便又成了一张白纸,什么痕迹都不会有的。传说唐宋两代,还有科举考生利用此术作弊呢。”

    “哦。。想不到,这一张小小的密信,竟用了如此手段。”朱棣感慨道。

    “皇爷爷,您若是看了此上的内容,便知道他们为何如此谨慎了。”朱瞻基提醒道,说着便连忙将纸片折了以下,让“经”字处在了正确的位置上。他现在急切的想要让自己爷爷知道那些人的阴谋诡计

    朱棣仔细看着纸条上的内容,脸上表情越发凝重。待看完了最后一个字,方才抬起头来,长出一口气道:“看来,这上面的内容和锦衣卫所探听的情报结合起来,便对的上号了。瞻基啊,你可算是救皇爷爷于水火之中啊。”

    朱瞻基正色道:“孙儿唯愿皇爷爷圣躬金安,大明江山稳固,其余别无他求。”

    朱棣欣慰的抚摸着朱瞻基的头顶,顿觉心中温暖。

    但此时,身为帝王的他异常理智冷静,坚毅果决的吐出几个字来:“看来,是到了时间收网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