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永乐大帝:好圣孙可旺三代 > 第215章 兵符到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只是嘴上还是云淡风轻道:“多谢二哥指点迷津,愚弟这便告辞了。”说罢便是朝朱高煦深鞠一躬,就欲出门。

    朱高煦在身后有些犹豫的说道:“三弟可是去大哥那里?”

    朱高燧微微一笑:“确是去大哥那里,二哥你教我的,要讲规矩,有礼数。这面子上的事情,还是要有的。不过二哥放心,给大哥的特产自是与你不同,毕竟大哥喜欢吃甜的。二哥莫送,弟弟这便告辞了。”

    说罢竟是飘然而去,只留给朱高煦一个背影。

    朱高煦的目光一直停留在朱高燧身上,直到他出了大门视线所不能及之处,方才收回。只是此刻他的脸上,已经不是刚才似被拿捏的神情,而是透出一丝凶狠。口中还自言自语道:“小毛孩子,和你二哥玩起心眼来了。也罢,反正你是自己贴上来的,二哥便容你些时日,就让你先得意几天吧。”说罢便一甩袖子,得意的迈着方步朝着书房走去。

    永乐二年的冬天,相比往年要寒冷一些。应天城虽在南方,竟亦是多下了几场雪,引得城中百姓不少人纷纷拖家带口,前往紫金山上去赏雪景。

    但千里外的云南昆明府,却不曾有下雪这一说。此处四季如春,植被茂密,物阜民丰,着实是一处富饶宜居之地。

    眼下已是临近过年,城内百姓均熙攘奔走,为自己家中预备着年货,不光是肉菜蔬果,连带着祭灶用的麦芽糖和香火也变得畅销了起来。

    富春街上的一间不起眼的茶肆里,坐着几个喝茶的客人。为首之人穿着一身丝绒的黑袍,看不清面目,只能看出来是个年轻人。

    这人的对面坐着两个穿着粗布衣服,戴斗笠之人。都打着绑腿,腰间鼓鼓囊囊,一看就揣着家伙事儿。

    年轻人慢条斯理的呷了一口茶,缓缓抬起头来,目光在这两人身上来回扫视,半晌之后才问道:“沐镇那边,都办妥了吗?”

    二人对视了一眼,连忙回答道:“回主子,西平候府那边诸事均已办妥。沐镇连同其生母、姐妹均已经被我们控制在一处地方,现在沐家已经是群龙无首的态势。”

    “嗯,办的不错,那东西拿到了吗?”年轻人点点头,夸赞二人道。

    “请主子明示。”二人面面相觑,都不知道年轻人说的是什么。

    “两个痴儿,自然是能调动沐家军的兵符啊。”年轻人眼中闪过一丝愠色。

    “哦。。。您说那个啊,拿到了。。。拿到了,请主子过目。”二人中略壮的那个忙不迭的从胸前掏出一个木制的五边形兵符来,双手递到了年轻人眼前。

    “啧啧,这便是沐家横行大明南疆数十年的倚仗,沐家军的兵符吗?想不到竟是如此小巧玲珑。”年轻人把玩着手中的兵符,感慨道。

    “主子别看这东西小巧,里面的精妙之处还不少呢!”年轻人对面的蒙面人讨好的说道:您看,只要将这兵符中间的刻着的“沐”字的圆钮按下,便会弹出机括,将兵符一分为二,便可以用来调兵遣将了”

    “哦?若是如此,那这便试试。”年轻人饶有兴致的按下了兵符中间的圆钮。

    随着一声脆响,兵符应声弹成了两块。年轻人笑着拾起兵符的两个半边,合到了一起,随着“咔哒”一声脆响,兵符又天衣无缝的合在了一起。

    “好,尔等办事得体,俱是有功之臣,待大事成了,必论功行赏!”年轻人开心的说道。

    “愿为主子赴汤蹈火,祝主子大业早成,千秋万寿!”二人也是立时伏地拜道。

    “哈哈哈,好,若是此事成了,尔等俱封公侯!”年轻人笑着起身,走过二人的时候还伸出手来在他们的肩头拍了一拍。

    “恭送主子!”二人受宠若惊,马上调转身形,朝向年轻人的方向拜送道。

    年轻人也不说话,径直出了茶肆,跨上拴在路边的高头骏马,自有边上小厮来解开绳索。他两腿一夹马肚,和早在一旁等候的侍从纵马而去。

    因为朱瞻基处在“危在旦夕”的状态,朱棣下旨,除夕迎春及朱瞻基的寿辰俱不得大操大办,除了必须的祭天等项之外,并无多余,宫内宫外也没有什么庆贺,甚至连花灯庆都停了,满朝文武除了姚广孝、张玉、朱能几人外,都被蒙在鼓里,上上下下见了朱棣都是战战兢兢,生怕触了什么霉头。

    而这一年方才伊始,似乎便有些犯了太岁,这才刚到二月中旬,大明的边关便频频报急,不管是已经分裂成了鞑靼和瓦剌的蒙古,还是之前和哈密七卫安然共处的亦力把里,更不必说还有大明南疆的一些撮尔小国,也在蠢蠢欲动,似乎是说好了一般,在劫掠大明边疆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明的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就像是上了发条一般,成了永乐二年率先忙起来的部门。一连七八天时间,朱棣和徐辉祖都未曾怎么合眼,好不容易等到诸事都一桩桩一件件的处置完毕,已经到了二月二十三日。

    疲惫的朱棣取消了早朝,就连中午也没怎么露面,一直到了日落时分,方才强撑着疲惫的身躯坐在龙椅上,开始批阅奏折。

    可能由于连日劳累的关系,朱棣显得十分不耐烦,一会儿嫌宦官倒上来的茶水烫了嘴,一会儿又嫌宫女点的蜡烛太多,没由来慌得眼睛生疼。最后更是大发雷霆,将这满殿的宦官宫女统统赶了出去,只留下郑和一人服侍。

    许是这几日陪着朱棣操劳,才到了前半夜,郑和便忍不住眼皮打架,靠着宫内的柱子打起盹来,整个乾清宫内只有朱棣还难得的保持着清醒。

    待到丑时过了二刻,好容易批完奏章的朱棣抬起头来,伸了个懒腰,将批过的奏折放在一旁,这才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朝着空无一人的大殿内高声说道:“既然来了,就下来吧,藏在暗处有什么意思?”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