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永乐大帝:好圣孙可旺三代 > 第230章 抓到了建文帝?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姚广孝欣慰的看着自己这名最爱的弟子,这一路走来,朱瞻基的天赋和成长他都看在眼里,他坚信自己的这个徒弟将来一定能够成为大明最伟大的君主,自己一生的抱负也将在朱瞻基的身上实现。

    但现在他确实要走,还有两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等待着他。

    姚广孝蹲下身来,把手放在朱瞻基的肩膀上,笑着说:“皇长孙殿下,不必感怀,老臣只是去完成皇上交给老臣的任务,相信这两件事做完的时候,我们一定还能再相见的。”

    “什么事?我要向皇爷爷去请旨,我也要去。瞻基断不能和师傅分开的。”朱瞻基擦了擦眼角不舍的泪水说道。

    姚广孝摇了摇头:“殿下,您年纪尚小,老臣此去必是筚路蓝缕,怎好让殿下遭此磨难。殿下不必着急,过不了多久,殿下和老臣必能相逢,到时候老臣可还是要考较殿下的课业的。”

    朱瞻基知道姚广孝是在故意开玩笑,化解这离别的伤感。也故作轻松的玩笑道:“师傅放心,瞻基自当用功,不负师傅重托矣。师傅此去也要多多保重,切莫过于劳累。待到相逢之时,瞻基再给师傅寻些椿芽和磨盘柿来,让您好好的一解思乡之苦。”

    姚广孝听闻朱瞻基口中的两种食物,却是忽然瞪大了双眼:“殿下,您是如何得知老臣要去的地点的?”

    朱瞻基也愣住了:“什么?师父,瞻基几时说了您要去的地方了?等等?您要去北平?”

    香椿芽和磨盘柿是北平城郊房山的特产,朱棣和姚广孝久居北平,对这两样东西喜欢的紧,朱棣登基之后,更是把这两样东西封为了贡品。朱瞻基自然知道这一点,刚才之所以这样说,只是想要为了用口腹之欲来开个玩笑罢了。却不曾想意外的诈出了姚广孝真正的目的地。

    姚广孝自知失言,后悔不已,连忙叮嘱道:“殿下,刚才的事切莫外传。老臣此次前去是奉了皇上的密旨,万不可为外人道也。”

    朱瞻基点点头:“师傅,若是前去北平。瞻基便已经大概能够猜出你此去为何事了。或许是和迁都与北征有关,事以密成,之前是万万不能教旁人知道的。”

    姚广孝脸上诧异神色呼之欲出,看向朱瞻基的眼神中更是多了三分惊讶,七分敬意。这次他去北平,正是为了两件大事,一是要设计北平的紫禁城,方便后续迁都事宜。第二便是要去昌平为朱棣寻找万年吉地,顺路视察居庸关和周边的长城关隘的防务。

    朱瞻基竟然只凭他要去北平这一点,便堪堪猜出了他要去做些什么事情。这已经和传说中的诸葛武侯一般,“多智近乎妖”了!

    当然,他不知道的是,朱瞻基熟读明史,自然知道他在永乐初年办的几件大事是什么。只要知道了他是去北平,自然就能和史书上的记载一一对应了。

    姚广孝惊诧的说道:“皇孙殿下,您这些日子真是长进不少,老臣深感自愧不如啊。”

    朱瞻基笑道:“这只是我突发奇想,瞻基有如此长进,还是师傅教导的好。对了,师傅,你何日出发?”

    “三日之后。”

    朱瞻基想了想说:“此事如此秘密,瞻基不能透露,也不能让其他人知晓端倪,只希望师傅临走前,咱们再见一面,有些事情还想拜托师傅。”

    “殿下请吩咐。”

    朱瞻基笑了笑说道:“师父,三日之后,自见分晓。”

    下课之后,朱瞻基还在回想着和姚广孝的对话。看来自己皇爷爷已经下定了迁都的决心,那么谭渊那里的大学堂和刚提出的农学院便亦要考虑搬迁的事宜了。毕竟都城一变,南京能够享受到的资源和关注都会减少,这对于办学而言,极为不利。

    还有便是那几件事,回去要抓紧时间去做出方案,方才能够在师傅去北平之前给他。这几件事关系重大,万万不可耽搁了。

    心中有事,朱瞻基便不由得想要看看外面的景色,透透气,就在他抬起自己乘坐的小轿的帘子,从缝隙里看出去的时候,忽然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背影。立时便想起来,现在这个年份,也到了他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了。

    朱瞻基连忙叫停了轿夫,自己轻轻的下了轿,走到那人身后,清了清嗓子。

    那人听到咳嗽声,连忙警觉地转过身来,却是惊讶的说道:“皇。。。黄少爷?您,您怎么会在这里?”

    朱瞻基笑道:“郑。。。郑大哥,您不是也来了吗?来买点书啊?”

    郑和有些不自然的答道:“是的,今个闲了,出来转转,刚好看到这书摊的书不错,便想买来看看。”

    朱瞻基看着郑和手中的书本,不由得夸赞道:“这本汪大渊的《岛夷志略》可是本好书,想不到郑大哥对这海上的事情,还颇感兴趣。”

    郑和把手中的书爱不释手的放在胸前,满眼都是向往之情的说道:“黄少爷,在下的祖先在泉州有些海上经历。我从小便是听着先祖们讲述在海上如何劈波斩棘,如何与岛上的住民交往经商的故事,自然对航海之事颇为神往。”

    朱瞻基点点头说:“郑大哥,其实我对这航海之事,颇有兴趣,想不到郑大哥也是同好之人。”

    听到朱瞻基如此说,郑和的眼中高兴的放出光来,他激动的说道:“这么多年,在下一直以为,这世间对这航海属意的,唯有在下一人,却不曾想黄公子竟也是知音。在下幸甚、幸甚也!”

    朱瞻基见郑和高兴,不由得也被他感染,想要邀请他同回行在,再细细与郑和探讨一番。“郑大哥,既然你我如此投缘,不如找个地方细细探讨一番?”

    却被郑和婉言谢绝了。朱瞻基诧异的问是什么原因,郑和却说出了一个令人不敢相信的消息:

    “建文帝被俘了,这几日便要被押解进京。”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