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永乐大帝:好圣孙可旺三代 > 第100章 向老祖宗告状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啪”,距离灵璧仅有五百多里的京师乾清宫内,心惊胆战的建文帝手中的奏折再也拿不稳了,掉在了龙椅前的地面上。

    “为什么?到底这是为什么?”建文帝歇斯底里的吼着。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将领们面对朱棣的时候却是屡战屡败,为什么自己策划了一系列完美的计划,却屡屡被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所挫败,甚至大风都能成为朱棣作战的帮手?

    他实在是想不通,难道自己的爷爷和父亲都不再保佑他了?难道自己的气运就这么差?努力了半天却只换来了一场又一场的失败?自己和四叔到底差了些什么?

    沮丧的建文帝呆呆的坐在龙椅上,颓然的看着面前的桌案,那上面都是近期各地报送的紧急军报。可这些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的奏报无一例外,都是一些坏消息。

    辽东派去和盛庸汇合的军队半路上被朱高炽拦住,没有辽王坐镇的他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被朱高炽派军两面夹击,杀得大败,只能灰溜溜的退回了山海关之外

    至于山西、河南的军队,更是被朱高炽提前阻击,压根没进北平地界,就在各自的边界上打了个来回就都退走了。

    这就意味着,建文帝和他的臣子们商量好的计划,已经正式宣布破产。现在的他,只剩下两个选择,要么派人和朱棣和谈,拖住朱棣的脚步,再让人去招兵买马,想办法和朱棣周旋。要么就得自己披挂上阵,和朱棣刚正面,真刀真枪的较量较量。

    建文帝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面的那一条路。只是他派去和谈的人选,实在诡异的有些过分。此时此刻的他,竟然因为害怕把方孝儒、黄子澄他们派到燕王身边,会被愤怒的朱棣杀死,而选择了一位女性作为自己的信使。

    此时的朱棣又在干什么呢?

    出乎建文帝预料的是,大胜之后的朱棣的行军速度,却明显的慢了下来,他并没有朝着建文帝料想当中的镇江一带突进,而是朝着泗州的方向行进,一路朝向的能够做到朝发夕至,攻进京师。

    盛庸只能再疯狂的鞭策自己手下的部队,抛掉一切辎重,不惜一切代价的往凤阳和淮河一带赶。

    也许是老天爷可怜盛庸,在朱棣进军的路线上下了几场大雨,受到了大雨的干扰,朱棣的进军速度得到了延误。盛庸这才得以反超朱棣,提前赶到了淮河边小】

    【说】

    刚刚得到了喘息的盛庸来不及放松和休息,他指挥自己的士兵立即在淮河一线布防。特别是凤阳和淮安方向,是去应天的必经之路,盛庸把大部分的兵力都布置在了这一线。他有信心在此堵住朱棣,为后面增援的部队争取包围朱棣的时间。

    只是一天之后,盛庸就会知道,他还是原来的他,朱棣却已经不是原来的朱棣了。

    盛庸的判断很准确,如果是从前的朱棣,一定会突破淮安、凤阳之后再图南下,稳扎稳打。但是现在的朱棣经过了道衍和朱瞻基的启发,已经充分认识到没必要攻打一地,占领一地,再攻打另一地。这样不但拖慢了自己行军的速度,被占领的城池不断的抵抗还会让自己分散大量的精力去维持治安。

    所以现在朱棣的策略就是,从不纠缠,快速通过,旁人不问,唯攻京师!

    于是朱棣先是派出大部队佯攻淮安和凤阳,吸引盛庸的注意力。紧接着派朱能和邱福带着七八百人直奔淮河的上游,用渔船悄悄的度过了淮河,直奔盛庸的粮草而去。

    这下先崩溃的又成了盛庸,粮草被烧,京军的抵抗能力立马下降了七八成,盛庸不得不将所有的兵力集结在淮安凤阳一线,抱着必死的决心,哪怕用尸体堆,也要堆出来一座让朱棣无法逾越的山出来!

    盛庸没想到的是,朱棣打淮安和凤阳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让盛庸把部队集中起来,放松对淮河上游的防卫。五月初九的晚上,趁着月色朦胧,朱棣率领了自己的部队绕过了盛庸的防线,偷偷的度过了淮河,攻克盱眙,然后又不再停留,直奔扬州富庶之地而去!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