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回到大明当才子 > 第63章 自告奋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PS:第二更送到,今日一万二千字达成,求票。)

    为了不让自己的罪员亲眷身份影响张大少爷的前途,熊瑚悄悄的与家人不辞而别,彻彻底底伤透了张大少爷那颗纯真而又纯洁的心灵,当时气急败坏中,年少气盛的张大少爷头脑一冲动,毅然向内阁递交了辞呈,准备辞官去追熊瑚,向熊瑚表明自己的心迹。只可惜张大少爷的辞呈递上去还不到两个时辰,已经升任司礼监掌司的宋金就带着张大少爷的辞呈来了,不仅当着张大少爷的面把辞呈撕得粉碎,而且还带来了魏忠贤的原话。

    “小猴崽子,想给咱家撂挑子,没那么容易。咱家很看好你,你如果辜负咱家的期望坚持要走,那就把乌纱帽和脑袋一起留下再走。”宋金学着魏忠贤的口气——其实学不学都差不多,尖声细气的说道:“小猴崽子,咱家知道你为什么要辞官,你也别急,熊廷弼虽然被判了永不叙用,但如果你想让朝廷重新启用他,还不是咱家一句话的事?不过你能不能请到咱家说这句话,就要看你的表现了。”

    “孩儿谨遵干爹钧旨。”张大少爷无可奈何的磕头答应,心中却破口大骂,“挨千刀的魏老太监,简直比狐狸还滑,怕熊廷弼出狱后,我就只听熊廷弼的不听他的,就故意把熊廷弼判一个永不叙用,先把熊廷弼晾着,既可以让我为了让熊廷弼复出,给他魏家当牛做马,又可以在熊廷弼复出时卖一个大人情,让熊廷弼也忠心于他!一个不识字的老太监能把权术玩到这地步,也算你牛了。”

    骂归骂,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张大少爷最终还是无可奈何的收回了辞呈,老老实实的每天带着陆万龄在翰林院修书,等待机会让熊廷弼复出,同时张大少爷也安慰自己道:“等一等吧,反正最多再有两年时间,高迎祥和李自成那帮牛人也该起来闹事了,到时候光靠孙承宗一个人绝对忙不过来,魏老太监肯定得重新启用熊廷弼。再说熊瑚也是我的人了,也不用担心她嫁给别人,就当暂时放在老丈人家里再养两年一样。”

    闷闷不乐的又过了几天,张老财派人从临清送信过来,说是在五月底以前一定赶到京城,而且是带着全家搬到京城暂住,叫张大少爷先准备好房子,免得到时候住不下。看完便宜老爸的家信,张大少爷不由大为奇怪,向老家来人问道:“父亲上次不是说四月间就来吗?怎么又改成五月底了?还全家都来京城暂住,临清的田地不管了?”

    “少爷,你有所不知啊。”老家仆人苦笑着答道:“山东已经连续两年欠收,又从去年八月到现在都没下过一滴雨,今年田地里已经铁定是颗粒无收了,老爷担心闹起饥荒那些刁民乘机抢大户,所以这段时间就急着把我们家里的大部分存粮和商号里的全部货物出手,换成现银,带到京城来暂时躲灾,结果老爷来京城的时间就一拖再拖了。”(注)

    “山东大旱?”张大少爷心里一沉,暗道:“糟了,看来小冰河期就要开始了,朝廷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北方的农民起义只怕就难以避免了。”想到这里,张大少爷赶紧让这段时间同样垂头丧气的张石头安置好老家来人,自己则跑到魏忠贤家里,提醒魏忠贤未雨绸缪做好准备,以应对接踵而来的山东饥荒——咱们的张大少爷虽然很恼恨魏忠贤玩弄权谋,生生拆散了自己和熊瑚的美满姻缘,但是在事关国计民生的大是大非上,张大少爷还是分得很清楚的。

    很幸运,大忙人魏忠贤正好在家,张大少爷的求见也迅速得到了批准。不过在张大少爷把山东旱情和自己的建议向魏忠贤禀报后,魏忠贤却皱着眉头久久没有说话,弄得张大少爷心里是七上八下,心道:“难道魏忠贤真象传说那样,是个不管百姓只顾自己捞钱的老蠢货?如果真是这样,那我这些话只怕就是白说了。”大风小说

    “小猴崽子,你能这么关心国事,主动出谋献策,咱家很欣慰。”过了许久后,魏忠贤终于开口,淡淡说道:“你的主意也不错,提前在山东各地囤积救灾粮食,饥荒一旦出现,立即开设粥厂赈济灾民,一来可以救民于水火,二来也可以让灾民不至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造反作乱——可是,咱家不能答应。”

    “果然如此。”张大少爷心一沉,脸上却不敢动色。魏忠贤仿佛看出了张大少爷的心思,又补充道:“小猴崽子,不是咱家不想成全你的慈悲心肠,也不是咱家不知道百姓的疾苦——咱家也当过三十多年的穷老百姓,灾荒年间百姓过得有多苦,不要说东林奸党那帮伪君子假道学,就是小猴崽子你也未必比咱家清楚。”

    “干爹,那你为什么还不同意赈灾呢?”张大少爷壮着胆子问了一句。魏忠贤长叹一声,苦笑着说道:“小猴崽子,你干爹这个家不好当啊,国库里既没银子也没粮食,咱家拿什么赈灾?”

    “国库这么窘迫?”张大少爷有些怀疑。魏忠贤摇头,答道:“咱家没必要骗你,国库真没钱了,上个月给辽东军队发半年的军饷,还是咱家从皇上的内库拿出的银子。京城粮仓里还有一点粮食,可还是留着给辽东军队用的,咱家一颗一粒都不敢动,真的拿不出银子钱粮去赈灾了。”

    “干爹,孩儿无知,斗胆再问一句。”张大少爷小心翼翼的问道:“我们大明朝幅员这么辽阔,物产又这么丰富,税收应该不少,国库怎么会窘迫到连赈灾的粮食银子都拿不出来?”

    “猴崽子,你没在户部呆过,不知道国库这些年的情况,咱家十……,不!五十万两银子!”张大少爷估摸着答道。话音未落,崔呈秀已经好心的抢着说道:“探花郎,五十万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大明户部一年的丁税田税收入加起来,也不过四百来万两(注),你真有把握筹到这么多银子?”魏忠贤也没急着答应,只是笑道:“猴崽子,考虑好了,咱家如果把这数字报上去,就没办法改口了。”

    “户部的收入居然这么低?看来老子又被清鞑子的电视剧给骗了。”张大少爷心中一惊,但张大少爷思虑再三,最后多少有了点底就硬着头皮说道:“干爹,如果你答应孩儿一件事,那孩儿保证可以筹款五十万两。”

    “什么事?说。”魏忠贤果断一挥手问道。张大少爷磕头答道:“干爹,孩儿去到江南筹款赈灾,需要当地官员的全力配合,也许还会用一些非同寻常的手段,如果犯下什么过错,还请干爹饶恕和在朝廷为孩儿周旋——不过也请干爹放心,孩儿决不会强取毫夺,敲诈勒索,破坏干爹的名声。”

    “行,咱家答应!”魏忠贤斩钉截铁的答道:“只要你不是去从百姓敲诈勒索,强取豪夺,不管你犯下多大的过错,咱家都在朝廷上保你!至于江南的地方官员,咱家也会命令他们全力配合于你,咱家还可以请皇上赐你尚方宝剑,行先斩后奏之权!”

    “那好,孩儿保证完成五十万两银子的筹款差事!少一两,请干爹将孩儿削职为民,永不叙用!”张大少爷先把自己的脑袋保住,又厚着脸皮自吹自擂了一句,微笑道:“而且还有一点,孩儿对经济方面小有研究,这次去江南一定会小心留意,说不定可以给干爹和朝廷开辟一条新的财源,给干爹带来意外惊喜。”

    “哈哈哈哈。”魏忠贤开心大笑,说道:“好,猴崽子,咱家就等着你的好消息了,看看你能给咱家多大的意外惊喜。你回去准备吧,咱家去给你向皇上请旨,大概过上三五天,任命你为钦差大臣的旨意就可以下来了。”说到这,魏忠贤想了想,又问道:“对了,咱家差点还忘了,你这次打算带那些人去?光靠你一个人,只怕太辛苦,你点几个人,咱家给你安排。”

    “魏老太监打算派人监视我。”张大少爷心知肚明却不点破,只是笑着答道:“干爹这么照顾孩儿,那孩儿就不客气了。司礼监的宋金宋公公和孩儿关系最好,孩儿想请他也辛苦一趟;还有东厂的肖传肖大人,他的武艺高强,如果能带上一些东厂好手一起去,可以防止路上出现意外。除了他们两位,孩儿就只带国子监的陆万龄陆年兄和管家张石头了。”

    “可以,咱家给你安排。”魏忠贤甚是满意,一口答应。但话音未落,房间外面忽然冲进来两个人,却是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和外甥傅应星,一起叫道:“张兄弟,去江南这样的好事,你怎么能把我们兄弟俩忘了?太不够意思了!父亲(舅舅),我们也想和张兄弟去一趟江南,办这个筹款赈灾的差事。”

    “嘿,你们两个小猴崽子,什么时候钻出来的?”魏忠贤笑骂道。张大少爷也苦笑答道:“魏大哥,傅二哥,我这次可不是去游山玩水,是去得罪人抢银子,你们和我一起去,只怕会跟着挨骂,不是什么好事。”

    “哎,张兄弟你说什么话,咱们三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你去干苦差事,我们如果不跟着去,不是只能同甘不能共苦了?”傅应星埋怨着答道。魏良卿也大力点头,满脸愤怒之色,仿佛很恼怒张大少爷不把他们当同甘共苦的兄弟看。那边魏忠贤则看出侄子外甥的心思,哼道:“两个小猴崽子,别在咱家面前玩这些花花肠子,你们还太嫩了!——你们想去扬州买瘦马,对不对?”

    魏良卿和傅应星的心思被魏忠贤看穿,心虚傻笑着不敢回答。还好,魏忠贤也没过于计较,只是向张大少爷说道:“小猴崽子,要不然你就把你的两个干哥哥带去吧,一来让他们长长见识,二来有他们两个猴崽子在,江南的地方官员就更不敢不听话了。”张大少爷苦笑,只得答应——也不敢不答应。

    于是乎,任命张大少爷为钦差大臣赴江南筹款赈灾的事基本上就确定了下来,剩下的也就是朝议通过、熹宗批准和任命领印之类的过场。乘着这段时间,张大少爷也开始准备行李包袱,到翰林院交割差事,安排仆人看家,给老爹老娘报信通知行程,忙得不可开交。可就在这时候,英国公张惟贤的请贴送来了

    “英国公五十大寿,请我赴宴?”拿着请贴,张大少爷为难得直搔脑袋,虽说赴宴的时间就在明天还来得及参加,可张大少爷却非常清楚魏忠贤的猜忌个性,自己如果随随便便就和张惟贤这样的大明最高公爵来往,指不定魏忠贤心里就会产生警觉,怀疑张大少爷打算另投门第。所以张大少爷思虑再三,还是先到魏忠贤家打了个招呼,借口不清楚出发时间,问魏忠贤自己是不是明天出发,自己还能不能赶得及参加张惟贤的寿宴?

    “猴崽子,你还有三天才出发。”魏忠贤也明白张大少爷的用意,很是满意张大少爷事事处处的小心谨慎,吩咐道:“你去吧,英国公大寿,不仅请了你,还请了咱家。不过咱家明天有事要留在宫里,是叫崔呈秀和冯铨代替咱家赴宴。”

    注:史载,一六二五年山东大旱,七月又起蝗灾,山东饥荒,灾情最严重的济南一带易子相食。(未完待续,)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