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回到大明当才子 > 第252章 千金市骨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皇上有旨,宣大同府游击吴三桂觐见——!”伴随着小太监的依次传喝,一身甲胄的吴三桂穿过外金水桥,正式踏入承天门,又穿过内金水桥和奉天门,踏着汉白玉石铺就的道路,一路直抵皇极殿台阶之下。而初次进宫晋见的吴三桂先是看被皇宫内的景象弄得是眼花缭乱,然后又被眼前惊得是目瞪口呆——本应该高座殿中的明熹宗竟然领着魏忠贤和文武百官走出了金銮殿,亲自到台阶顶端迎接吴三桂的到来!

    “末将吴三桂,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吴三桂不敢怠慢,赶紧双膝跪下行礼,又从背上解下包裹,放在地上打开,从包裹中取出一方玉玺双手高举过头,激动叫道:“末将奉宣大总督张好古大人之令,进京向吾皇万岁禀报喜讯,张家口之战,赖吾皇洪福,厂臣运筹,将士用命,我大明军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五万王师大破二十五万鞑靼大军!敌酋虎墩兔全军覆没,单骑逃亡未果,被我大明军队生擒活捉!末将侥幸,在战场之上缴获前朝蒙古传国玉玺,总督张好古大人又令末将入京献宝,恭祝吾皇江山永固,长寿万年!”

    “奇迹啊——!”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亲眼看到吴三桂手中的蒙古传国玉玺,明熹宗还是激动得大叫起来,“以五万军队大破二十五万鞑靼,朕有忠贤父子,高枕无忧矣!”明熹宗背后的文武百官也个个瞠目结舌,心情激动万分,包括向来和张大少爷不对付的冯铨都忍不住在心里骂道:“疯狗!难怪建奴、鞑靼和袁崇焕都骂那个小混蛋是小疯狗!以五万军队打得二十五万鞑靼全军覆没,正常人怎么可能办道?算了,在建奴和乱贼没有彻底平定之前,以后还是少招惹这条小疯狗的好,否则的话,皇帝和魏老太监都绝对不会站在老子这边!”

    “来人,去把玉玺接上来。”魏忠贤本想让小太监去把元朝传国玉玺接上来,不想明熹宗一挥手,喝道:“且慢,前朝传国玉玺,朕当亲自去接!”魏忠贤不敢怠慢,赶紧搀着明熹宗走下台阶,走到吴三桂面前,明熹宗先是整整衣冠,然后才双手接过传国玉玺,高举过头。刹那间,皇极殿前百官侍卫一起跪倒,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上,这可是天大的吉兆啊!”张大少爷的座师、吏部天官张瑞图激动叫道:“皇上可曾知道,我大明太祖、成祖先后七次北伐蒙古草原,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夺取这方前朝传国玉玺,但始终未能如愿,我太祖、成祖都常常引以为憾!而我大明军队今朝夺取这方玉玺献与皇上,一偿百年夙愿,足可证明我吾皇的文治武功,直追我大明太祖、成祖,我大明中兴有望矣!”

    “真的?这方玉玺的来头这么大?”明熹宗惊喜问道。旁边内阁三辅礼部尚书黄立极抢着答道:“皇上,张堂官所言不差,这方前朝传国玉玺的铭文为回鹘蒙古文,译成汉文的大意为:‘长生天的气力里,大蒙古国大皇帝圣旨所到之处的顺民和异民,必须敬畏之。’北元蛮夷被我我大明太祖逐出中原之后,前元顺帝携带此玺逃往草原,我大明太祖、成祖七次北伐,都曾点名要过此玺,这一点,在我太祖实录与成祖实录之中都有记载!皇上今获此玺,我大明太祖、成祖泉下有知,也可瞑目矣!”【1】

    【6】

    【6】

    【小】

    【说】

    “好!好!说得好!”明熹宗激动大叫,喝道:“忠贤,传旨下去,明日朕要亲率在京文武官员赴太庙祭祖,用此玉玺告慰大明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在京城六品以上官员,必须全部参加。”魏忠贤赶紧答应,明熹宗又激动的一把抓住魏忠贤,连声说道:“忠贤,忠贤,你的好儿子,好儿子,没给你丢脸,也没给朕失望啊!”

    “奴婢代犬子叩谢皇上褒奖,这都是奴婢和犬子应该做的。”魏忠贤笑得连嘴都合不拢,跪下来拼命的给明熹宗磕头。那边吴三桂好不容易在皇帝面前表现一把,壮着胆子说道:“皇上,张宪台还想请你恩准由他亲自押送鞑靼虎墩兔汗进京,因为虎墩兔身份特殊,在路上不能出任何意外,所以张宪台不放心别人,准备在歼灭了虎墩兔之子额哲的残余军队之后,亲自将虎墩兔父子押来京城请皇上发落。同时张宪台还担心擒获虎墩兔一事对蒙古草原震动太大,准备进京向皇上请示如何镇抚蒙古诸部,请皇上恩准。”

    “准,让他来京城吧!”明熹宗一口答应,斩钉截铁的说道:“顺便告诉你们张宪台,他凯旋回京那天,朕当亲自出城三十里,迎接他和所有立功将士!”吴三桂大喜答应,明熹宗也这才注意到吴三桂的年龄和官职,颇有些惊讶的问道:则是暗通款曲,名为剿贼实为资敌,实乃大明第一蠹蛀,第一毒瘤!宁远兵变,山宗之首被迫浮出水面,定然明白建奴兵败之时,便是他被朝廷千刀万剐之时!而此人最忌孩儿,深知孩儿奉调入辽之时,便是朝廷决心全面铲除山宗信号,为求自保,此贼定然公然倒向建奴,狗急跳墙引建奴入关,祸害万民而得自保!所以父亲倘若宣布调遣孩儿入辽,此贼闻讯,定然临阵倒戈,战火也立即烧到山海关下,届时山海关若有差池,我大明京畿也将无险可守,京畿百姓也定遭荼毒,后果不堪设想!”

    “有道理。”魏忠贤喃喃说道:“如果咱家是辽东巡抚,听说唯一能制住他的猴崽子要带军队到辽东,咱家也肯定会立即叛变,否则的话,咱家就得死无葬身之地了。”盘算到这里,魏忠贤点了点头,又喃喃自语道:“为了皇上的江山,咱家现在是不能急,铲除辽西那帮叛逆,得和咱家那个懂打仗的亲儿子仔细商量,不能急于求成。”念到这,魏忠贤又一拍轿子,喝道:“掉头,回皇宫去,咱家要去劝皇上收回成命,不能立即把猴崽子调去辽东!”

    “遵命。”轿外的太监恭敬答应,指挥轿夫掉头回宫。那小太监又小声问道:“老祖宗,探花郎的信还没有念完,是不是接着念。”魏忠贤点头,那小太监又接着念道:“父亲,孩儿此次派小将吴三桂回京报喜,原因有二,一是此将勇武过人,屡建战功却限于年龄功名始终未能步入仕途,所以孩儿故意提拔他一下;二是此将身份特殊,他的父亲吴襄是袁崇焕手下大将,很可能是山宗中人,他的亲娘舅祖大寿三兄弟更是辽东望族,袁崇焕头号心腹亲信,袁崇焕若要叛变大明投靠建奴,定然需要辽东祖氏全力支持,所以孩儿建议父亲重赏此将,未雨绸缪利用此将向辽西将门示好,间离辽西诸将,使之互相猜疑,为我大明铲除山宗毒瘤奠定基础,埋下引线。”

    “哼,咱家就奇怪了,你这个猴崽子干嘛要派一个连毛都没长齐的半大小子当信使?搞了半天,你猴崽子没安什么好心啊。”魏忠贤开心大笑,对亲儿子的长远目光大感欣慰。那小太监又问道:“老祖宗,探花郎后面还有一些吉祥话,还要不要念了?”

    “吉祥话就不用念了。”魏忠贤一挥手,笑道:“反正猴崽子就要回来了,等他回来磕头的时候,再让他当面说吉祥话吧。”

    ………………

    明熹宗对魏忠贤的绝对信任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尽管已经咬牙切齿发誓要把辽东巡抚千刀万剐,但是魏忠贤的极力劝说下,明熹宗最终还是咬牙接受魏忠贤的建议,准备用张家口大战屠奴军伤亡巨大的借口,收回了调遣张大少爷和屠奴军到辽东抗敌的决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从张家口到京城,即便全部是骑兵也要行军五天以上,再到山海关最少又得十天以上,有这点时间,辽西毒瘤早就叛变投降到建奴那边去了!而且辽西毒瘤在辽东军队里树大根深,党羽遍辽东,山海关里也肯定有他们的内线,真把他们逼急了,毒瘤党羽里通外合,山海关能不能坚持到宣大军队赶到那天都没人敢打保票。更何况宣大军队刚刚经历了张家口大战,军队确实已经极度疲劳,膛线枪特制的弹药也损耗殆尽,短时间也很难再打出同样的奇迹,所以不管是明熹宗还是魏忠贤,都不得不选择暂时的忍气吞声,等精通军事的张大少爷从宣大凯旋回来,再仔细商议如何铲除辽西毒瘤。

    “对了,忠贤,这次大战,宣大军队的伤亡情况如何?尤其是屠奴军,那可是朕的镇国之宝,可比伤亡太大了。”直到此刻,明熹宗才想起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赶紧问道:“还有,张好古到底是怎么抓住虎墩兔汗的?朕虽然不懂军事,可也知道鞑靼骑兵来去如风,想要把他们打败容易歼灭难,生擒活捉他们的大汗更是难上加难。”

    “哎呀,奴婢光顾着高兴,也忘记问这件大事了。”魏忠贤一拍脑袋,忙建议道:“皇上,要不这样吧,奴婢去把猴崽子派来的那个信使吴三桂叫来,详细了解猴崽子是怎么打赢这场仗的。到时候皇上你假装高兴,顺便给吴三桂那小子再升几级,尝试着离间分化辽西那帮叛逆。”

    “好,忠贤你派人去传旨吧,宣吴三桂入宫晋见。”明熹宗一拍龙案,哼道:“朕这次赏他一个武职的四品指挥佥事,世袭罔替!朕要让辽西那帮叛逆看看,到底是投降卖国好?还是象忠贤你们父子这样,对朕忠心不二好!”(未完待续,)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