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隆万之变 > 128表哥要倒霉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明朝立国之初就设定了较完备的制度,其中对于盐铁茶更是在留步之一的户部设立专门的衙门进行管理。

    明初获得盐引的方法,主要就是开中法,开中法大致分为报中、守支、市易三步。

    报中是盐商按照明廷的招商榜文所要求的,把粮草、马匹甚至是布绢、银钱运到指定的边防地区粮仓,向户部换取盐引;守支是盐商换取盐引后,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守候支盐;市易是盐商把得到的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

    明初对灶户的待遇是比较优厚的,往往分给灶户草场、耕地,并免除杂役,又给工本米,一盐引给一石。

    但到了正统以后,灶丁生活日益贫困,其田产、草场多被豪强所夺,无场晒盐,生产积极性受挫往往完不成煮盐任务,也就只能破产流亡。

    盐产量不稳定,直接导致守支这步程序出现问题,商人缴纳粮草、马匹获得盐引却迟迟不能从盐场提盐,整个贩盐周期被拉长,成本提高。

    同时,一般的盐商,就算手里有盐引,也未必就能排队领到自己的盐,因为在这个时候还有一伙人可以大量获得盐引,这就是勋贵。

    从成化朝起,就不断有勋贵富户向皇帝奏乞盐引,至弘治朝,这样的奏乞也是有增无减,庆云侯周家奏买两淮残盐八十万引,寿宁侯张鹤龄家奏买长芦、两淮残盐九十六万引小】

    【说】

    这些有权有势之人插手盐业,结果就是商人可能手里拿着盐引几年,几十年也提不到盐,因为盐被权贵提走。

    “商人则有守支数十年,老死不得支,而兄弟妻子代之支者矣。”

    在此情况下,就有商人开始和灶户直接勾接交易,这就是私盐的由来。

    明初严刑峻法,加之灶户日子不错,自然没有人铤而走险。

    但到了明朝中期,为了生活,商人和灶户之间的联系不可避免的就出现了。

    魏广德这段时间在府学可不是光看四书五经,对于之前朝廷邸报也仔细琢磨过,毕竟他想要当官,朝廷政策的变化是必须了解的,光看大明律也不行。

    以前在她们还是清倌人的时候,不少富商士子愿意砸千金拜倒石榴裙下,可是一旦变成了红倌人,好吧,也就是没有人出银子赎身,所谓的那些山盟海誓就变成过眼云烟了。

    魏广德那些同窗,愿意为博得清倌人一笑豪掷千金,但却不大愿意花少量的银子捧红倌人,因为觉得那么做掉份。

    话到这个份上,魏广德也不打算说自己真实想法,老爹都回来了,还怎么找那些私盐贩子

    不过魏广德随即就想到了张富贵张二叔那边,怕是他和私盐贩子,不对,应该说是盐商还是有点交情的,要不然那批货应该不好出手才对。

    “老爹,你们在浙江......”

    魏广德不打算继续私盐的话题,把话头转移到魏老爹在浙江那边的生活了。

    “开头那段时间紧张,后来打下定海县后就安稳了,倭寇也不敢来了。

    本来早就该回来的,可是几个被打垮的卫所还在那边重新勾选军卒,所以耽误了一段时间。”

    魏老爹笑着简单介绍了下在浙江那边的生活。

    “还是因为浙江新任参将俞大猷上任,我们这边才能走脱,这也是个厉害人物,比你表哥吴栋厉害多了,人家十五岁就考中了秀才,之后参加武举中了武进士,百户也变成千户。”

    魏广德一听到俞大猷这个名字,感觉有点耳熟,现在魏广德识字多了,回忆起以前看过的名字,已经知道那个和戚继光差不多的抗倭名将就是叫俞大猷,只是不知道他还是秀才,还是武进士。

    “他一个秀才,怎么跑去参加武举?这不是......”

    魏广德没说出自甘堕落这个话,只是感觉不对,这年头能读书的谁还去当兵啊。

    “他和你表哥差不多,家里就他一根独苗,他们家和我们家一样,是世袭百户的职位,他老爹死了,他不去不行。”

    魏老爹笑着说道:“嘿嘿,这次你舅舅回彭泽,肯定要狠狠练练吴栋,二十多岁从军,二十年时间从百户已经升到指挥佥事了,现在是浙江御倭参将,拥有统兵之权......”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