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隆万之变 > 141开考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听说,上次落榜那个叫魏......魏什么来着?就是写出抗旱策那个小家伙叫什么?”

    布政使司右参议这会儿喝的有点高,不觉就把今天听到的传闻说了出来。

    本来,这样的酒宴,在座可是包括所有乡试考官,涉及到考生的话题,那是应该自觉回避的,不过这位大人此时已经面红耳赤,没多想就随口把话吐了出来。

    “抗旱策啊?是叫什么来着,不记得了,我只记得是九江那边的。”

    旁边官员抚须接话。

    “好像是叫魏广德还是魏广才,可惜了那个条陈。”

    说话这位却是摇着头叹息道。

    “你们说的抗旱策,是不是就是那个说要找耐旱苗种那个?”

    满屋子官员这会儿都是半醉半醒状态,本次乡试副主考听到抗旱策也来了点兴趣。

    无他,前年两京不少官员都看了那个试卷,对于上面提到的寻找抗灾苗种应对近年的旱灾,不少人都是颇为意动。

    “是啊,那篇策论就会上届乡试中写出来的。”

    那官员摇头晃脑着说道,“当时没觉得怎么样,回家我又细细琢磨觉得策略似乎很对,大家似乎都这心思,之后几天我们在衙门里讨论许久,最后才上了联名奏疏,可惜......”

    “我在南京礼部也看过,大宗伯也觉得法子不错,可偏偏皇上还是,唉......”

    副主考叹气道。

    “听说皇上和三位阁老还是都认可那篇策论的,主要还是没钱闹的。”

    “现在朝廷也难啊,南倭北虏,还要赈济灾民,法子是好,可是要见到成效确实需要时间,皇上等不及啊,灾民也等不起啊。”

    众官员七嘴八舌开始热烈讨论起来。

    南北各省连年灾害,对于这些饱读诗书的官员来说,自然是知道其中厉害的。

    他们也想要积极挽救现在的危局,不仅是为了功名利禄,还有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这点他们还是分得清的

    “严阁老他们,其实现在也是不容易啊。”

    很快,话题又跳到了朝廷现在愈发窘迫的财政上了。

    “朝廷现在也是寅吃卯粮,很多应该的开支都被压缩甚至取消,说街的时候,街上已经是人山人海,好几千秀才聚在这里等候入场。

    不过这样的阵仗,魏广德已经见得多了,也没有震惊。

    随着人流汇入其中,寻找着九江府考生点名的地方。

    虽说朝廷规定,凡参加乡试的考生都需要经过科试,科试及格才能参加乡试,可是现在这样的考试早已经成为官学老师们牟利的手段罢了。

    学问好的,有机会上榜的学子,教授、教谕们自然不会阻拦他们上进,不止不阻拦,各方面还会给予优待。

    毕竟,这个时代官学的人,其实大多还是举人功名,自然不愿意招惹到这些有机会冲击进士的士子。

    而对于水平一般的,但是家里又有钱的,自然也不会客气。

    水平不行,过不了关就是不能参加乡试。

    当然,功课做足了,自然就不会有人拦你。

    虽说科试主考是提学官大人,可是具体操作还是下面府学的人执行,不过就是把选好的卷子交给大人审核,提学大人驾临自然地方上要好生款待。

    好吧,一切其实都是有规矩的,真正因为科试不过关参加不了乡试的考生,那是非常罕见。

    “元睿,你觉得就凭你的运气,上榜机会大吗?”

    曾元睿也要参加这次的乡试,非常狗血的是,他并没有经过院试,还不是秀才,只是个童生。

    不过家里这次花了不小代价,拿到了九江知府的荐书,得以充场儒生的名义参加这次乡试。

    这也说明,曾元述这两年在南昌城混的不错,至少是和江西提学官大人拉上了关系,说得上话了。

    毕竟要拿到充场儒生这个资格,知府大人只能是推荐给提学官大人,最后能不能参加乡试,全靠提学大人首肯小】

    【说】

    “先顾好自己,虽然我不是秀才,可万一要是我这科上榜成了举人......”

    曾元睿挑眉说道。

    “别听他的大话,就是让他参加乡试感受下而已,用你的话说,就是重在参与。”

    旁边的曾元述笑着打断曾元睿的话对魏广德说道。

    随着贡院大门缓缓打开,有官员小吏依次从贡院大门中走出,嘉靖三十四年的乡试拉开了帷幕。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