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隆万之变 > 184青词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魏广德和劳堪,还有朱世隆几个没事儿的举子一起去看了那个院子。

    说实话,确实小,但是位置优势也很大,距离翰林院那是真的近,步行十分钟的距离。

    或许也是这个原因,从牙人那里知道,院子的主人咬死一千五百两银子不松口。

    对于这么高的价格,劳堪、朱世隆等人都没有多话,还是让魏广德自己考虑要不要买下来。

    他们回到九江会馆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张科和夏可范也从礼部衙门回来了。

    两个人回到会馆没看到其他人的时候还很奇怪,在看见他们回来问起才知道是跟着魏广德去内城看房子去了。

    “内城房价可不便宜。”

    夏可范在京城时间久,自然知道内城房价数倍外城房价。

    其实当初他也动过在外城买套房子的打算,只是最便宜院子都要几十两银子,而且还很偏僻,出行并不方便,自己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所以才作罢。

    好吧,现在的夏可范就更买不起京城的房子了,不过这并不影响他羡慕魏广德的财力。

    “一千五百两,都不带还价的,不过那房子修的确实讲究。”

    朱世隆在身后说道。

    朱家有钱,可也没这么多钱在北京买房子的财力。

    当然,如果需要,家里应该也能凑出这笔银子,可是家里那些生意肯定也要受到很大的影响。

    “对了,你们拿到条子,都是去哪儿观政?”

    劳堪坐下就问道,今天这二位可是去礼部拿条子,他也很关心这两位老乡的去处

    “我和你一样,刑部观政,估计半年后就外放了。”

    夏可范摇着头说道,不过随即精神一震,看看魏广德和劳堪嘿嘿笑道:“猜猜进卿去什么地方?”

    进卿就是张进卿,也就是张科。

    听到夏可范这么说,魏广德和劳堪都是眨眨眼盯了过去,朱世隆等人也都来了兴趣。

    “不会真内阁观政吧。”

    随后劳堪就打趣道,“观政大学生,嘿嘿......不过进卿的字儿是真的不错,再加把劲有可能成一代书法大家。”

    张科的字儿是这群人里写的最好的,就是会试和殿试名次稍微低了点,不然还真是翰林院庶吉士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只是可惜,今年翰林院不招人,魏广德也不知道是走了什么狗屎运,让嘉靖皇帝对他刮目相看,把他送进了那个地方。

    “进卿,说说,你到底是去哪儿观政?”

    朱世隆插口问道。

    在外面,魏广德、劳堪、张科等人还要拜拜进士老爷的谱,在同乡面前自然是不能装的。

    “有点意外,我去中书科。”

    张科也没绕弯子,直接说出了自己的去处。

    “中书科?我滴乖乖,中书舍人?”

    朱世隆闻言惊叫出声。

    “你还真进内阁了?”

    劳堪也是惊讶异常,没想到自己随便说的进内阁观政,貌似张科还真是去了那里。

    明朝舍人分为中书科舍人、直文华殿东房中书舍人、直武英殿西房中书舍人、内阁诰敕房中书舍人、内阁制敕房中书舍人5种,均为从七品。

    需要说明的是,中书科本不称科,准确的说应该是中书房,只是因与六科均在午门之外,官署相联,所以大家都习惯了不叫那里是中书房,而是叫中书科。

    中书科有定额20人,并没有大小之分,只是一般以资历长者一人掌印,称“印君”,成为中书科事实上的长官,他们的工作就是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事。

    “回头我也好好练练字儿,以后中了进士,说不好就是进卿的同僚了。”

    朱世隆打趣道。

    魏广德也没想到,张科的去处居然是那里,那里常年打交道的就是内阁和六科,是一个很紧要的衙门,内阁交代下来的文书,大多都是中书科负责书写。

    这里,可是能够时常见到朝廷大员的地方,稍微表现好点,未来前途可期。

    虽然张科初来乍到,甚至都不能算是中书科的人,只是试中书舍人,可是未来却可以转迁科道,是京官的一个好去处。

    魏广德没想到一手好字儿有这么大的威力,直接让张科进了这个衙门,他只能在心里羡慕一番。

    好吧,他在羡慕别人有了试官职,长则两年,短则半年就能被授官,而他却要苦哈哈在翰林院呆满三年才散馆,到趟浑水,可是脸上还要一副受宠若惊的表情感激景王的看重。

    看着桌上的名帖,魏广德摇摇头,自己真不是个称职的演员。

    随手拿起桌上放着的《无上黄?大斋立成仪》这本书继续起来,自从知道嘉靖皇帝喜欢提拔会写青词的翰林,魏广德心思就活络开了。

    废话,谁不想做大官,魏广德也想要凭借青词来个一飞冲天。

    还有几天空闲的假期,魏广德专门跑到外面书肆找写青词的教材,结果居然没找到,最后在道观里看到一些道家书籍有相关记载。

    这些书可不便宜,魏广德房子还没想好到底买不买,先花出去上百两银子买书研究青词是怎么个写法。

    现在他在看的这本《无上黄?大斋立成仪》,按道观仙长的话来说,是前朝蒋叔舆编撰。

    全书分为二十四门,每门下又有诸多细目,详列各种斋醮仪轨,力图恢宏灵宝古斋法,其中考证古法,辨析源流,为诸斋仪中所罕见,堪称黄?斋法全书,包罗甚富。

    很全面的书,几十卷,价钱也不便宜,就这套书就值上百两白花花的银子。

    青词,其实就是斋戒仪式上使用的,沟通上天神仙,让神仙看的文章,自然辞藻华丽是必须的。

    然后,魏广德看了其中关于青词部分后就有点傻眼,他发现以前应付科举的那些东西,想要东拼西凑捣鼓出一篇能入眼的青词,似乎有点难。

    写青词,似乎需要很丰富的想象力,然后堆砌辞藻,和他最初想的设定一个中心然后延伸,最后用辞藻来添加修改不一样。

    虽然很困难,魏广德还是打算在翰林院做庶吉士的这段时间里,好好研究下青词的写作技巧,说不好写出一份皇帝满意的作品,自己能够飞黄腾达,至少早一天丢掉庶吉士的帽子,带上真正的官帽。

    虽然书上说书写青词简而不华,实而不芜,行文质朴为主,主要对仗和用典,不过魏广德在看了几篇流传的青词后就持有相反的观点。

    青词,至少是嘉靖皇帝喜欢的青词,那就是拍马屁吹牛逼,把嘉靖皇帝说成好皇帝,该万岁万万岁。

    之前在江西魏广德还不知道,到了京城才听说,他那位老乡首辅在京城还有个“雅号”叫“青词宰相”。

    好吧,其实当得起这个青词宰相的也不止严嵩,还有不少,徐阶也是写青词的好手,据说以前不会,现在却很擅长。

    所以,这个时候的魏广德看起道家的《无上黄?大斋立成仪》也不觉得有什么,他徐阶应该也是发现了嘉靖皇帝的爱好后临阵磨枪学的。

    徐阶那是上行下效,自己是如法炮制,都一样。

    不过不管怎么样,当日子到了的时候,魏广德还是只能放下书本,收拾好行头去翰林院报道。

    魏广德一大早起来,换上自己做的七品官服,因为只有状元才有朝廷的赐服,其他的从榜眼开始的新科进士,都只能自己找裁缝铺定做官服去衙门观政。

    庶吉士虽然不是官职,但是进士自带七品属性小】

    【说】

    魏广德还是从九江会馆出的门,那个院子,魏广德还在指示张吉和牙行那边和房东再谈,希望能够少下点银子。

    一千五百两虽然魏广德拿的出来,可是买了院子后手上就没多少钱了。

    中贡士和进士后,收到价值几百两银子的礼物,他这段时间拜访都又送出去了,还倒贴进去几百两,还有就是买书又花去不少银子。

    目前为止,院子的事儿还是不乐观,房东咬死不松口。

    买了房子,魏广德手上能剩下的也就几百两银子了。

    是的,虽然那院子的价格超过其他房子价格很多,但是魏广德还真看上了。

    正如朱世隆之前所说,那宅子建的讲究,很有点后世中式别墅的味道,魏广德感觉居住体验应该很不错。

    这年月,京城的房子,地价不算贵,人工也不贵,贵的是材料还有院子的布局。

    那假山池子,张吉看不出什么,魏广德也看不出什么,倒是劳堪看出来了,太湖石,石头在产地不值钱,可把那玩意儿运到京城来就不同了。

    还有建宅子的砖石木材和做工,都不是普通民居能用的材料,又是雕梁画栋,还有屋子里全套的家具也是做工不凡,千五百两银子还真不算敲竹杠。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