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隆万之变 > 198宣大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魏广德不想在此多留,银子送到就好,他可不想掺和后面的事儿,要是让他代表裕王府去严家那边联系,魏广德自问没那个胆量。

    魏广德返回翰林院后,进门就发现今天翰林院内气氛有点不大对,各房的书吏都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其实,魏广德从进门到自己公房这一路上就注意到,沿路几个公房里都是空无一人,往常这个时候大部分人可都是在屋里,要么看书,要么打瞌睡。

    毕竟已经是六月的天气,外面炎热异常,屋里倒是凉快一些,可就是让人很想睡觉。

    魏广德虽然纳闷,可也没停下脚步,径直回到自己公房里坐下。

    进门的时候,书吏芦布自然看到魏广德回来,急忙从书吏人群中出来,重新泡了一壶茶送进去。

    在放好茶就要出去的时候,芦布被魏广德叫住。

    “我出去这段功夫,院里发生什么事儿了吗?你们凑在一起嘀咕什么?”

    “嗯,大人,院里没有出什么事儿,大家只是在议论北边宣府那边的消息。”

    芦布看到魏广德皱眉,猜到他刚才出去了,可能不知道外面传进来的消息,继续解释道:“先前外面传来一个消息,说上个月开始,宣府那边就已经多次和鞑子在宣府周边发生战事。”

    “这个我听说过,上个月好像还向京城示警过。”

    魏广德依稀有点印象,听谁说过这事儿,也不知道是张科还是谁说的。

    现在大同、宣府的明军已经有这个习惯了,一旦发现大队鞑子骑兵,必然要向京城预警。

    这也是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变”闹得,当年鞑子攻打大同不成,选择绕道进攻明朝,结果兵锋直抵怀柔、顺义,甚至差点攻下通州,把北京城可是吓得够呛。

    自此以后,边镇发生战事,边镇主将要做的头一件大事就是向北京城预警,也是被整怕了,甚至这股风气已经蔓延到了辽东一线,广宁、山海关等地发现鞑子都会向北京城急报。

    不过说出话来后,魏广德就悚然而惊,“你别告诉我,鞑子又打进长城了?”

    因为北京特殊的地理位置,魏广德进翰林院以后,虽然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看道家典籍,可也抽空看过关于北方蒙古的相关记载,至少他搞清楚了现在所谓的蒙古鞑子并不是他理解的那种。

    以前在江西的时候,或者说后世,其实也没有对这个时期蒙古的势力分布有过太详细的介绍,所以在大部分人看来,蒙古人平时就是分成一个个大小不同的部落,一旦发生战事就会在大汗的金顶大帐或是黑色大纛下集合,对敌人发起进攻。

    不过魏广德在看了翰林院收集的有关资料,特别是边关送来的各种文书后发现,他以为的蒙古这个时候其实和大明接壤的是三股势力,而且似乎还是相互不怎么对眼的势力。

    其中最弱的一股势力,曾经也是对明朝威胁最大的一股,那就是所谓的小王子部落,不过现在的小王子部落已经是鞑子中势力最弱的一股,他们的居住地也已经迁移到了辽东那边。

    而宁夏、延绥、太原和大同死镇包围中的河套地区,盘踞的蒙古部落势力只是略强于小王子部,属于中流,这股部落就是吉囊部。

    鞑子势力最强大的,无疑就是制造了“庚戌之变”的俺答汗部,他们在小王子部和吉囊部之间,正面面对的就是大明重兵保卫的宣大防线,即大同、宣府一线。

    听到芦布说起鞑子,魏广德一下想到不会是俺答部又打进长城来了吧,所以有点失态。

    别看魏广德上过战场,可是北边打仗和那边剿倭可不是一回事。

    最起码,明军对倭寇还是占据数量优势的,武器差距也不大,主要还是训练这一块有点跟不上,最主要的还是士卒没有敢战之心。

    开玩笑,饭都吃不饱,你还让人卖命,可能吗?

    而在北地,蒙古骑兵的威名,别说大明朝,就算是到了后世还是广为流传的

    最起码魏广德就知道,蒙古铁骑一度打进欧洲,兵锋直抵多瑙河流域。

    可以说,在两百,平日里书吏就在各衙门里乱跑,传递各种公文,自然很容易就把消息传开了。

    两个人显然也有等张科回来,问问情况的意思。

    “坐会儿,进卿回来再叫酒菜。”

    魏广德说道。

    “也好,现在也不饿。”

    劳堪点点头,还不住往门外看。

    好吧,对于他们这些新科进士来说,都没经历过“庚戌之变”,猛然间听说蒙古鞑子有可能再次打到北京城下,不害怕那是不可能的。

    别说他们了,其实连魏广德都有点怕。

    夏可范稍微镇定点,毕竟他就曾经被围在北京城里,只是这个时候不管他说出什么话,对于魏广德、劳堪他们的影响都是有限的,还不如听听张科能够带回来什么消息。

    不过老是这么等着也不好,魏广德还是叫来伙计,先点了几个菜,只是让他们准备,别急着上,等张科回来在上酒菜。

    等了不短的时间,才听到外面车轱辘咯吱咯吱的一阵响动,然后张科穿着青色官衣走进了九江会馆。大风小说

    别说为什么他们四个进士老是赖在九江会馆不挪窝,不在京城租房子住,其实在没有正式授官前,一切皆有可能。

    就算是二甲进士,也不是不能外放为官的,一些官场授官的潜规则,可没有明文记录在案。

    看到张科进来,劳堪就已经急不可耐的向他招手,示意他快点过来。

    张科自然也看到了他们三个,乐呵呵就走了过来,没有回后面院子里。

    “你们这是找我打听消息?”

    坐下后,张科就笑着问道。

    “废话,我们这里也就你离中枢最近,得到消息最让最快,不找你打听还能找谁?”

    劳堪急切的说道。

    也没什么好藏着掖着,而且俺答部运动的消息,也不用在意场合,估计这会儿北京城不少人已经知道了,明天怕不是整个北京城老百姓都该听说这件事儿了。

    “现在还真没消息,据说内阁里面说了半天,后来就去了西苑,我下值的是还没有消息传来。”

    张科苦笑道。

    “这事儿还说什么,马上调兵遣将啊,怎么着也要把鞑子堵在长城外才行,不然又是一场刀兵之祸,不知道多少百姓会为此丢掉身家性命。”

    劳堪听了张科的话就是皱眉,很是不满的道。

    “没事儿,我就说了别着急,大人们会考虑到的,估计圣旨会直接在西苑拟好直发出去。”

    夏可范看着劳堪焦急的样子就笑着说道,有了嘉靖二十九年的遭遇,他是四个人里最淡定的一个。

    “对了,倒是听到个小道消息,但是不一定准。”

    这个时候,张科忽然又是嘴角带笑着说道。

    “有消息快说,就别卖关子了。”

    劳堪不满的说道。

    “我好像听内阁舍人说了句,他去送文书的时候听到里面在讨论,打算派翁溥巡查长城各隘口,加强防御,防备鞑子偷袭。”

    张科嘟嘟嘴才笑道。

    “翁大人啊?”

    劳堪和魏广德都没反应过来翁溥是谁,倒是夏可范呢喃一句,好像认识这个人似的。

    “翁溥翁大人是谁啊?”

    魏广德好奇问道。

    “你们不认识才正常,张科应该在江西就见过的。”

    夏可范笑道。

    张科听了他的话也是笑着点头。

    “翁大人前几年就在江西任左布政,我和进卿的鹿鸣宴就是他主持的。”

    夏可范把翁溥和江西的渊源说了出来,“他是前年底调回京城来的吧,现在是兵部右侍郎。”

    说道这里,夏可范奇怪的问道:“广德,你不是在跑六部衙门和顺天府吗?别说你没去过兵部,没见过翁大人。”

    听到这话,魏广德有点不好意思的挠挠头,他还真没跑过兵部,实际上他就是上次去户部的时候跟着跑了趟,后面就没怎么去了。

    和张书吏出了翰林院,都是叫他去办事儿,自己在内城街上闲逛,毕竟很快就要搬进南熏坊。

    其实,六部官署的位置,也是南熏坊的一部分,这也就难怪这里的房东卖房子都不带讲价的,院子的工匠手艺也都是一等一的好,那周围的宅子大多都是住的官员,能不挑剔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