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隆万之变 > 266常盈库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财政困局,魏广德自然是知道的,毕竟这关系到在京文武官员的荷包,可是马虎不得。

    临近年底,官员们自然也最关心这个,因为不仅牵扯到自己的薪俸,还有宫里的赏赐。

    这日和陈矩约了处馆子喝酒,不意外的就聊到朝廷缺银子的事上了。

    仗着酒意,魏广德也开口问起来。

    陈矩在司礼监,虽然户部的事儿未必全知道,可是不管怎么样,宫里肯定要过问银钱的事儿。

    别忘了,西苑的嘉靖皇帝有事没事就要朝国库伸手拿银子的。

    就魏广德从保安州回来这半年时间里,知道的就有两次,从户部提走三十多万两白银。

    用来做什么大家都是心知肚明,修炼那是真的耗银子。

    嘉靖皇帝修的是道教,道教是由东汉张道陵天师传承黄老思想,并结合原始的鬼神崇拜而创立的一种本土宗教。

    道教秉承“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教义,在修道以求自己能长生久视的同时还要有责任去度化别人小说

    然而正所谓“度人先度己”,要想去度人首先自己的道行需要修行到一定的程度。

    修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仅仅靠诚心是不够的,还需要“财侣法地”四个因素。

    既然叫财侣法地,财被摆在第一位,自然也是有道理。

    财:就是钱财,修道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是很难修道的。

    古人讲:无财不足以养道。

    有的人会说,“法”才是第一位的,如果没有真法,你修炼不是也是一场空。

    法是很重要,可你要想修行你就必须要拜师,拜师是要收钱的,为什么?

    因为师傅修炼他也是要花钱的,要不怎么有上面那句,“无财不足以养道”。

    每??师傅教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你要找一个可靠的师傅,教你一个好的方法,你才能够顺利的修行下去,没钱财自然找不到好师傅。

    至于其他的侣和地,对于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来说,貌似就很稀松平常了。

    侣是指一起修道的伴侣,在修行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伴侣的扶持或者激励,你是很难能够长久的修行下去的,因为很容易出现疲惫,你的心会感到孤单,就不容易坚持下去的。

    不过只要有一颗超乎寻常的,执着的心,其实有没有伴侣也是一样的。

    只是这个侣可不是代表男**阳那种,而是一起修道的人。

    最后的地,一道圣旨下去,只要这地在大明帝国的控制范围内,别管以前是谁的,现在就是皇帝的。

    财侣法地是修行的四要素,可不是随便说说,就连顺序也不是随便排出来的,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大哥,年底了,这俸禄和年节赏赐户部那边......”

    魏广德并没有把话说完,就是起个头,陈矩自然知道是什么意思。

    “俸禄好说,户部和各衙门都早已提留起来,岁赐稍微麻烦点,说是皇帝的赏赐,可全都是落在户部头上,现在方钝头发已经快抓没了,呵呵.....”

    陈矩也没藏着掖着,把知道的都说了下,“不过话说回来,真要实在没银子了,从太仆寺拿就是了,反正都是朝廷的银子。”

    说起明朝财政制度也是比较有特点的,魏广德刚刚开始学习明廷制度的时候一度被复杂的财政制度搞的抓瞎,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也只有钻研赋役制度的时候也是碰了满头包,还只是大概有所了解。

    和后世财政部统一对国家收入进行管理不同,明代中央财政制度的一大特征就是财政管理的分散性。

    户部虽然是中央财政管理体系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但它却并未能管辖大明帝国的所有财政。

    除了户部之外明代中央部门中工部、兵部、太仆寺、内府、光禄寺等都具有财政管理功能。

    虽然户部可以监管大部分衙门的收入,可是因为工部、兵部、太仆寺拥有独立的财源,收支自成系统,不受户部的管理干涉。

    工部财政主要来自于坐派各地的工料折银以及竹木抽分收入;兵部收入主要为在京官员的柴薪首辅大人啊。

    但是太仆寺的银子,说白了就是大明王朝从成化年间开始就存起来的战争储备金,除了军事支出外,还真没有合理理由调用其中的存银。

    严世番也不行。

    户部在银钱不足的情况下也会去太仆寺借用周转,但是却是要还的。

    魏广德识趣的急忙点头,端起桌上酒杯和陈矩走了一个,又拿起酒壶满上,放下酒壶的时候才咂咂嘴。

    这会儿的魏广德有点迷糊了,既然朝廷一直有太仆寺这个后备库房,怎么明末那会儿崇祯皇帝会连十万两银子都拿不出来,真是奇了怪了。

    不过魏广德咂嘴的动作落在陈矩眼里就变了个味儿,他以为魏广德是因为朝廷缺银子有什么想法了。

    魏广德写策论出点子的名声还是很大的,经过徽王的一弹,许多京官又把他写策论的本事记起来了。

    “你有给朝廷找银子的点子?”

    魏广德不说,陈矩却不会不问。

    听到这话,魏广德急忙摇头否认,“没有没有,之前就是担心当官了,第一年岁赐还能不能拿到手里,嘿嘿。”

    他是有临时筹措银子的法子,那都是后世玩烂的招数,那时他是因为朝廷到这个时候真的就没钱了,所以才想着是不是筹措点银子把该发的钱拿了再说。

    魏广德算了账,从离开九江到京城这一年来的支出,而他在朝廷所领的那点俸禄,妥妥的亏大发了。

    别人做官都要赚银子,他做了半年官还在亏银子。

    现在知道朝廷其实是有准备金储备的,只是不能公开,知道这个事儿的都自觉的封嘴,魏广德也不是不知道轻重的人。

    要真能随便说出来,这会儿京城里文武百官肯定都知道了,眼睛怕是就盯着太仆寺那里了。

    既然消息能一直瞒到现在,可见这事儿的重要性。

    “外面只知道太仆寺有点小钱,具体多少没人知道,都以为是几千两的小数,所以才没人打主意,太仆寺自己也把消息瞒得紧,这么多年历经几代都没有传开。”

    陈矩感慨一声,这是真不容易。

    弘治朝那会儿还算好,朝廷收支大体能扛过去,虽然有赤字,可也不多。

    正德朝亏空涨了很多,主要就是正德皇帝给边军的支出大增,打仗花出去的银子,不过效果也是显著的,光是在正德皇帝那些年,长城沿线就少有遭遇鞑子侵袭。

    “我们这位爷,一开始也是想励精图治,想要减少朝廷的亏空,可天不遂人愿,年年各省闹灾,根本支应不过来,唉......”

    陈矩摇头晃脑说了几句,然后就是一声叹息。

    酒足饭饱,把陈矩送上马车,魏广德才踉踉跄跄回到自己马车上。

    马鞭声清脆响起,马车缓缓前进,有点颠簸,可也阻挡不了魏广德还在思考的问题,太仆寺准备了战争经费,可为什么明朝最后还是因为财政崩溃了,直接因为缺少军饷无法招募足够的强军被流民大军和辽东的野猪皮给打败了?

    魏广德哪里知道,二十多年后登基的某位皇帝,在位期间从太仆寺中抽走了上千万两白银用于皇子成婚和就藩支出,几乎把这笔无数代皇帝默默积攒下来的家底给抽空了。

    其在位期间,从太仆寺常盈库中支出的银两总额高达2200万两,除约四百万两用于添购战马、军饷和招募军队,本应由内廷承担的皇帝对参战将士的赏赐白银百万两也是由太仆寺常盈库中支出

    为此,他还专门下旨,万两以下赏赐由内廷支出,万两以上赏赐有常盈库支出。

    知道了太仆寺常盈库的存在,魏广德其实还不怎么慌了,朝廷还是有钱的。

    按陈矩的说法,大不了户部去常盈库借,明年税银收上来再还就是了。

    可是,陆炳陆大都督那里,都过去一个多月了,也没见到他对李彬出手,也是怪事,也不知道在等待弹劾的时机还是在搜集证据。

    此时,就在离他马车不远处的一个戒备森严的院子里,陆炳坐在椅子上神情严肃的问道:“证据可准备齐备,那些钱财的位置都确定了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