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隆万之变 > 280部议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今大工方兴,司空乃其本职,赵文华既有疾其令回籍?病,即推勤能堪司空任者。”

    嘉靖皇帝言犹在耳,严嵩和徐阶此时已经颤巍巍走出西苑大门,不自觉回头又朝里面看了眼。

    雷霆雨露,也就是这样了。

    一刻钟前赵文华还是工部尚书,朝廷堂堂正二品大员,可是到了现在,他什么也不是了。

    在嘉靖皇帝说出让赵文华回家养病那一刻起,一切都不可逆转。

    天子,金口玉言,口含天宪,不外如是。

    严嵩这个时候其实已经琢磨过味儿来了,那天他给嘉靖皇帝的解释,貌似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说之前嘉靖皇帝还在摇摆要不要撤换赵文华,那么在他说出赵文华去岁在江浙督军剿倭而染病后,嘉靖皇帝就已经决心要拿下他了。

    锦衣卫不是样子货,赵文华在江南做的那些事儿瞒得过别人瞒不过他严嵩,说不定嘉靖皇帝也知道了,只是在用人上,皇帝不是按照品行决定官员命运,而是依据你的办事能力。

    有能者上,庸者下方是御下之道。

    品德高尚的人,若是个实务上的庸才,那是不能用的,用了只会祸害地方。

    能力强道德低下些的反而可以用,因为他们能把地方治理好,即便贪点,让治下百姓困苦些,却可以保一地平安

    当然,谁都想找几??品德高尚,能力出众的人才,可这样的人可遇不可求,何况朝堂这样的大染缸,一开始或许会坚持,可是长久能坚持下来的又有几人。

    此时天色已晚,不过对于阁老来说,凭着宫里发的牌子依旧可以在北京城里东摇西晃。

    只是对于严嵩和徐阶来说,这会儿他们都没有心思想别的,在西苑门外道别后就上了各自的轿子,“快走。”

    严嵩现在要回去和儿子商量下工部尚书这个位置换谁来做,吏部推择,吴鹏那边到是好说,可一时半会要找到合适的人选,还要嘉靖皇帝点头就有点麻烦了。

    而徐阶自然也要缕缕头绪,上次已经答应了高拱推举裕王府的人,也就是贾应春。

    自己是真的按照之前说的推他还是换自己这边的人?

    在轿子一晃一晃中,徐阶最后还是下定决心,就推贾应春好了,资历够,卖好裕王府,成不成和自己无关。

    至于严世番那里可能的责问,反正不是他的人,就说自己是公心,看了满朝大臣感觉都不合适就行了。

    贾应春当初升官去南京做尚书,都以为他这辈子就在南边养老了,没想到他还和裕王府没有断了联系,居然赶上这好事儿。

    第二日,六部九卿都被召集到内阁部议,目的自然是由吏部尚书代表他们上工部尚书的推择名单。

    除了赵文华外,其他人都到了,随堂的书吏都自觉离开后,坐在上首左侧位置的严嵩才耷拉这眼皮说道:“这次叫大家来,我想你们也猜到了,这两天工部的事儿闹得很大,就是一个城门楼子的事。

    事不大,可这是皇上钦自下的旨意,我们这些做臣下自然应该尽心竭力去做好,这也是我一惯的做法。”

    说这话的时候,严嵩还抬手冲着西苑抱抱拳,“工部这次没有做好,皇上又感念文华前些年为朝廷办差两下江南剿倭,现在染疾在身需要休养,所以恩准赵尚书回籍养病。

    赵尚书离开,可工部的差事不能停下来,需要我们推选出新的工部尚书.....”

    严嵩喘着气把事儿都说了一遍,期间不是停下来咳嗽两声,喝口茶,不过总算把事儿说清楚了。

    赵文华去职,他们要推选新的工部尚书人选,由吏部尚书吴鹏代奏。

    下首几位六部尚书和都察院、太常寺、大理寺等部的堂官都很默契的点点头。

    来到这里没有看到赵文华,联想昨日传出的消息,他们已经有个大概的猜测和工部有关,只是没想到赵文华是直接去职,回家养病去。

    毕竟赵文华是严嵩的干儿子,这是满朝皆知的消息,严嵩肯定是要保他这个干儿子的。

    只是现在听严嵩话里的意思,赵文华完蛋了,现在大家可以提名给徐阶送礼的消息,那么贾应春的东西应该是直接送到松江府徐阶老家去的。

    “这贾东阳之前在兵部任事,之后升迁南京户部多年,一下改任工部,怕是不大合适吧。”

    这个时候吏部尚书还没有说话,礼部尚书吴山就先开口了。

    “工部这几年的大工,其实都是在于理财和统筹,贾应春在兵部和户部做的都还好,应该是可以胜任的,又不会让工部尚书去砌墙做木工活儿。”

    徐阶微微一笑,对着吴山就说道。

    吴山想想也是,那些工程重大,可是作为工部尚书,只要做好人员调度和材料筹集就好了,这两项貌似贾应春还真能做好,毕竟他曾经总督军务,而这期间边墙的建设就是主要工作。

    贾应春还真有做大工程的经历,适合出任工部尚书。

    其他人在徐阶和吴山一问一答中也作出了自己的选择,都是微微点头,但是都不说话。

    这时候吏部尚书吴鹏刚想张口,这可和他们计划的不同,他们只打算推欧阳必进上名单,请嘉靖皇帝御览,自然这个时候他需要说话搅黄徐阶的提名。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吴鹏眼角余光注意到严嵩在冲他微微摇头,那意思很明显,不要他说话。

    有了严嵩的提示,吴鹏很自然就选择了闭嘴。

    “工部尚书的推择名单上写欧阳必进和贾应春的名字,大家看看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

    看到屋里没人说话,严嵩这时候清理下嗓子开口问道。

    徐阶这时候半转身对着严嵩微微抱拳弯腰,随后转回保持原来的坐姿。

    而堂上其他人从礼部尚书吴山开始都纷纷向严嵩抱拳躬身,那意思很明确,都没意见,有意见自然有人会说话。

    这次参会,纯粹就是走过场来了。

    开头严嵩就说工部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一下子堵住了他们的嘴。

    他们知道工部够麻烦了,可不知道皇帝要换工部尚书,谁都没准备。

    “既如此,万里,你在这里写一份奏疏,我和徐阁老一会儿送进西苑请皇上御批。”

    万里,自然就是吏部尚书吴鹏了。

    听到严嵩的吩咐,吴鹏自无不可,马上拱手答应下来。

    吴鹏出任吏部尚书,把吏部完全搞成了严家的一言堂,他就是个甩手掌柜应声虫的角色。

    其他的尚书自然对他不会有什么好脸色,没看到人家刑部尚书欧阳必进还是严嵩的亲戚,可也不是事事都顺着严家的意思办,做事还是很公正的。

    哪像吴鹏,就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

    吴鹏去旁边屋子写奏疏,其他人纷纷以衙门事务繁忙向严嵩和徐阶请辞,快速离开了内阁。

    而由刑部尚书欧阳必进和南京户部尚书贾应春两人上工部尚书推择名录的消息,也很快就在京城各衙门中传开。

    魏广德在翰林院里自然也很快得到了芦布听来的消息,贾应春总算上了名录,裕王府的忙活不算不费。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剩下的就看天意了。

    西苑,永寿宫。

    吴鹏的奏疏字儿不多,就是简述了部议的参会之人后,就写了大家都认可的人选,一共两人,一个是欧阳必进,还有一个是贾应春。

    同时依照印象,又简述了欧阳必进和贾应春的履历,比较笼统的,但还是大致无差。

    “你们觉得这两人谁合适?”

    嘉靖皇帝并没有第一时间作出决定,而是对殿下垂手肃立的严嵩和徐阶问道。

    对于欧阳必进,严嵩早有一番说辞,这时候自然把他在任上做出的成绩说了一遍,嘉靖皇帝边听边点头。

    而到徐阶时也是着重描述贾应春在兵部任上曾经负责边墙工事的修葺,在工程方面也是有经验。

    “任夫有六十了吧

    两人说完话后,嘉靖皇帝忽然对严嵩问道。

    严嵩对此也是早有准备,立即躬身道:“大司寇虽年六十,然精力尚健,前些年建外城时必进负责督造的工区,诸事著有勤能绩。”

    说完话,严嵩就朝嘉靖皇帝行礼道。

    显然,嘉靖皇帝已经有了倾向,他看好欧阳必进,阻止他出任工部尚书最大的障碍年龄似乎已经不存在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