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隆万之变 > 301拿问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等皇爷醒了就送上去吧,信也放里面一起交上去。”

    黄锦恻隐之心泛滥,选择直接把魏广德的木匣子交到嘉靖皇帝手中,至于皇帝怎么选择那就不是他们这些做奴才的能过问的了。

    他们这些老人,自然是知道嘉靖皇帝的性格。

    说实话,对于民间看的很重的东西,在天子眼中其实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其实在嘉靖皇帝看来,他只担心两件事。

    其一是影响自己修炼的事儿,那就是天大的事儿

    其二就是影响社稷安稳的事儿,这也是天大的事儿,他也不想成为老朱家的不孝子孙,把江山弄丢了。

    除此以外,还真没什么大事了,有那也只是皇帝一念而已。

    所以对于魏广德信中所说之事,嘉靖皇帝最后会做出什么选择还真不好说,就看那份奏疏里说的是什么了。

    不多时,嘉靖皇帝从小憩中醒来,黄锦自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拿出魏广德的奏疏,按照嘉靖皇帝的习惯,这个时候要服用一粒仙丹进行修炼,之后才会开始办公。

    嘉靖皇帝不上朝,可不代表不处理国家大事,他只是不想坐在那奉先殿那高高在上的龙椅上,去看下方群臣那拙劣的表演。

    看了这么多年,他早就看够了。

    一切都很默契,都不需要嘉靖皇帝开口,黄锦就已经拿来了丹药。

    完成了周天行功,消化掉丹药的药力以后,嘉靖皇帝终于开口吩咐道:“把奏疏都拿过来吧,看看又有什么事儿。”

    “是。”

    黄锦低声答了一句后,就快步走到殿门口,朝外面招招手,高忠就带着三???仁套吡私?矗?渲辛礁?仁淌掷锱踝鸥吒咭晦?啾荆??槐叩某戮厥掷镌蚴桥踝拍鞠蛔印

    这样三个人的出现,陈矩手里的木匣子自然就吸引了嘉靖皇帝的目光,伸手指指陈矩问道:“这是什么?”

    在这一刻,嘉靖皇帝脑海中想到的是下面哪位官员进贡的灵芝仙草吗?

    之前因为炼药的需要,嘉靖皇帝向天下广发告示,要征集灵芝,之后各地官员和民间进贡灵芝就没有停过,所以这时他想到的就是下面又有官员送来了灵芝。

    “这是巡边副使魏广德魏大人派人送回来的东西。”

    陈矩的回答却是让嘉靖皇帝一愣,他听到什么,是魏广德送来的东西?

    魏广德在蓟镇找到灵芝了?

    “装的是什么?打开看看。”

    嘉靖皇帝好奇之下下令道。

    “是。”

    陈矩几步上前站在御案前,双手将匣子放下,这才打开了木匣子。

    映入嘉靖皇帝眼帘的自然就是那份封漆完好的奏本,旁边还有一封被拆开的信件。

    看到里面的东西,嘉靖皇帝双眉微皱,不过还是伸手拿起那份奏本,检查了下封口。

    完整,没有动过,目光又落在那封被拆开的信件上。

    “怎么回事儿?”

    信封有被拆开的痕迹,嘉靖皇帝自然没有拿起来看的打算。

    陈矩这会儿退后两步跪下道:“皇爷,魏大人离京前一天,奴奉旨去了魏大人那里把皇爷的话带过去。

    今天随魏大人出去的一个家丁忽然回京给奴带来这个匣子,里面就是一份奏疏和一封信。

    奴拆开信看了,是魏广德在宣府听说的一件事儿,前锦衣卫经历沈炼大人被斩首,随他的两个儿子在狱中被杖杀,幼子因在襁褓之中被罚随母守极边,一直在浙江读书的长子也被宣大总督杨大人下了公文,革了功名押解到宣府过审。”

    “沈炼?两个儿子被杖杀,大儿子也被革除功名押到宣府......”

    嘉靖皇帝脸上表情不变,手里的奏本封漆已经被他拆开。

    信是给陈矩他们看的,奏疏才是给自己的,陈矩只是守本分,把魏广德写给他的信也一起交上来。

    老实孩子。

    让魏广德找机会去趟宣府是他的意思,只是才出京半个多不到一个月,魏广德就已经脱离了唐顺之去到了宣府,还把奏疏都交上来了。

    走陈矩的渠道而不是通过通政司,说明奏疏的内容可能.....

    拆开奏疏的时候,嘉靖皇帝其实已经对其中的内容有了,要是出了漏子,杨顺就不好脱身了。

    杨顺可是和赵文华不同,对他也算孝顺,就是不知道魏广德看到了什么,又报告了什么。

    旋即,严嵩脑海里就过了无数念头,不过嘴上却是说道:“魏大人前两年去了宣府督战,对那里也是极为熟悉的,让他顺道看看也是合理。”

    “是啊,他去过宣府,只需要简单对比下就知道那边情况到底是好还是坏。”

    嘉靖皇帝淡淡说了一句,随即就把御书案上魏广德的《陈宣府边事疏》递给了身旁侍立的黄锦,再由他交到了严嵩手里。

    严嵩接过来看了一眼就觉得心跳加速,奏疏里说的都是什么?

    其中有些事儿他知道,边镇近一年多来吃了不少败仗,损失不少人口倒是真的,杀良冒功,这个不好解释,路楷,还有许论......

    奏疏上面的东西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心里到底怎么想的,他信杨顺还是信魏广德,这才是关键。

    可是想到自己都被叫到这里,严嵩明白,杨顺怕是有麻烦了。

    “魏广德和杨顺的奏报,内容天差地别,你怎么看?”

    嘉靖皇帝双眼盯着严嵩那张沧桑的老脸,不客气的问道。

    让自己来判断这个是与非,严嵩在这一刻其实已经明白嘉靖皇帝内心是什么态度了,可是他却不能不救自己这个干儿子。

    可是要怎么说出口,让杨顺能顺利度过这一道关口呢?

    在永寿宫里,严嵩知道自己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更不可能找儿子严世番商议,只能自己做出判断。

    脑海飞速盘算,寻找可以为杨顺洗脱嫌疑的理由。

    即便已经猜到皇帝的心意,可是严嵩还是打算试试,没有功劳那就说苦劳吧。

    “陛下,杨顺在宣大任劳任怨,也是勤勉任事。

    近日宣大上奏,俺答汗之子黄台吉领兵数千突袭大同右卫,顺亲临一线督战将其击退。”

    说到这里,严嵩偷眼看了看嘉靖皇帝的表情,但是让他失望的是皇帝神色古井无波,似无所动,心中不由得哀叹一声。

    “如果说杨顺有罪,那也是之前补报,在俺答部黄台吉衅边时他擅自做主,可以送物资于台吉,台吉缚送丘富抵换这一事,至于边堡被破,军民被屠罪在宣大总兵、副将等,皆难逃其责,似不应只怪罪顺一人。”

    说到这里,严嵩又想到魏广德奏疏中提到的路楷,此人他当然也熟悉,投了门生帖的,拜在他严嵩门下小说

    “杨顺识事不明自然有错,处置亦失当,然故言官风闻论之其路楷受贿之事有无未可知,顺楷俱当革任。

    但即今宣府大同外皆有虏事,杨顺此时不宜治罪,应罚俸戴罪防御,以保宣大安宁。

    路楷革任,所劾事情遣官勘实,待确定事实后奏闻定夺。”

    对于路楷,只要杨顺没事儿,这路楷的事儿也就不大了。

    受贿,大明朝有几个官员没有收到过孝敬,查不查其实不过在于上面的意思,到底要不要动他。

    以边境不宁为理由对杨顺罚俸,让他戴罪立功,这样可以大事化小。

    魏广德的奏疏说杨顺到宣大后不仅没有处理好地方事务,还贪污军资致使边军战力下滑,导致边堡被破,严嵩则解释杨顺也是有能力的,也敢亲临一线指挥调度大军于俺答部交战,不存在边军战力下滑的说法。

    若真如魏广德所报,边军吃食不足战力下滑,杨顺还敢跑去督战吗?

    这样的说辞若放在以前,或许还真会对嘉靖皇帝产生一些影响,不过此时的嘉靖皇帝早已有了自己的判断,自然不会受到严嵩言语的影响。

    微微摇头,嘉靖皇帝对严嵩道:“镇巡既去,督臣独留亦似不平。”

    这话里的意思,自然就是巡按御史路楷被革职查办,留下杨顺似乎是不公平的。

    镇巡,自然是指宣大镇巡按御史路楷。

    没等严嵩接话,嘉靖皇帝又继续说道:“朕听到过一些说法,言杨顺之才稀松平常,不比镇巡高多少,宣大乃紧要之地,不能托付于此人。

    朕知道临敌将易兵家所忌......顺楷俱拿来问。”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