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隆万之变 > 303走回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对严世番说了户部尚书的变动,忽然,严嵩用极为狠厉的语气对严世番质问道:“当初裕王府停俸那事儿,到底是不是你在暗中指使的?”

    当初那事儿,严嵩曾经问过严世番,但是在他矢口否认以后,严嵩也就释然了,他以为这是嘉靖皇帝对裕王的一个考验。

    他倒是乐见其成,裕王搞不定户部,在嘉靖皇帝那里失分。

    严嵩是弘治十八年进士,说起来已经历经三朝,看人对事自然深远。

    当初裕王和景王之争,他一开始想要完全跳出去,对二王一视同仁,不参合其中的。

    可是自家儿子却是和景王通上了气,两边开始有了来往。

    就在严嵩想要制止两家的来往,却在一次单独和嘉靖皇帝相处时,被皇帝暗示多和景王走动的话。

    严嵩何尝不知道大明朝祖制,按照朱元璋定下的制度,裕王拥有绝对的优势,只要他本身不出现纰漏,皇位必然是属于他的。

    所以如果必须在裕王和景王之间作出选择的话,他当然会选择裕王而绝对不会是景王,可是在嘉靖皇帝的暗示后,他不管心里愿不愿意,都必须遵照陛下的旨意行事了。

    可以说,严家会被绑在景王这辆战车上,始作俑者是嘉靖皇帝而非旁人,否则就算严世番再怎么聪明绝顶,也绝对不敢违背老爹严嵩的吩咐。

    严嵩不再阻止他和景王来往,自然两家关系快速靠拢,在外界看来则是严家倒向景王,全力支持他争夺皇位了。

    不过这一迹象让其他严党之人都是奇怪,搞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其实在严嵩得了嘉靖皇帝暗示的当晚,他就和严世番有过一次秘密交流,他想要知道为什么自己这个儿子会猜出嘉靖皇帝的心意。

    是的,严嵩在经过这次和皇帝的对话后明白,严世番应该已经是猜出了皇帝的心意,所以才会和景王交往。

    而严世番看穿这一切的理由则是很简单,实际上也就是严嵩想到的那样,大宝应该是裕王继承,只要在此之前裕王不犯下严重的错误。

    严家做为现在朝堂最具影响力的实力,嘉靖皇帝肯定是不希望严家倒向裕王府的,说不好听点那就是他可能会因此被架空皇权。

    至于他和景王府交往,理由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严家或许会成为试金石,嘉靖皇帝考验裕王的试金石。

    如果在和严家争斗中裕王表现不佳,那么他的继承权就有可能丢失,从而让景王成功上位。

    虽然这样的机会,非常渺茫。

    嘉靖皇帝为了裕王,从翰林院中精心挑选了高拱辅佐,因为高拱和裕王的性格上有互补性。

    裕王性格较软弱腼腆,高拱则是强势但却能审时度势,知进退。

    其实潜?之臣,都是新皇登基时会被重用的心腹大臣,这也是以前詹事府的差事会被翰林院大人们争的头破血流的原因。

    但是这次毫无征兆的户部换人,让严嵩不由得想起当初严世番对自己的分析,再想到之前户部扣压裕王俸禄和岁赐的事儿,让严嵩有了新的判断。

    这,怕是严世番仗着嘉靖皇帝要磨砺裕王,故意整出来的。

    既然嘉靖皇帝要试炼,严世番自然不怕把事儿整大,只要不危害到裕王的人身安全,应该都在嘉靖皇帝可以容忍的范围之内。

    别人或许不敢,可是严嵩熟悉自己儿子的胆子,现在嘉靖皇帝动户部,还是让裕王府的人贾应春出任户部尚书,其中含义不言而喻,给人出气的。

    只是这??时候的严世番虽然没有面露惊慌之色,但是确实脸色变得很难看。

    他已经明白嘉靖皇帝的意思了,那边靠向自己的几个人怕是都要挪位置,不然日子难过。

    可是丢了户部的控制,那以后自己的银子怎么来?

    户部银子就那么多,各个衙门都要钱,先给谁后给谁区别可就大了。

    实际上严世番也不是笨蛋,他既然知道嘉靖皇帝的心意,又怎么可能坐以待毙。

    让以后裕王上台来收拾自己?

    不可能,他没那么傻

    只是在现阶段,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助景王留在京师在魏广德的计划中,只要拖延沈襄到达保安州的时间就好了,自己的奏疏已经交上去了,按照魏广德对嘉靖皇帝性格的分析,死人不会引起他的关注,但是一旦边镇不稳,他就会采用雷霆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换人,使用他信任的人,甚至有可能调回去年刚改任蓟镇的杨博杨总督。

    只要宣大总督换人,沈襄的命就算是保住了。

    当然,前提就是新上任的宣大总督不是严嵩的人。

    不过以嘉靖皇帝的精明,应该不会继续安排严嵩的人了。

    此时,魏广德带着十来人驻足在官道一侧等待消息,至于如果沈襄已经被送进保安州城的话,那他也只能默哀了,这就是生死有命。

    其他十多人都被魏广德打发出去找人了,至于怎么拖延,魏广德心里也有了计较,那就是下药。

    之前他装病吃的那副药可真是厉害,直接让他在床上躺了几天

    魏广德打算故技重施,离开永宁前就找城中郎中开了一副药,吃下后虽然不会像当初魏广德那里厉害,可也会上吐下泻几日,之后才会逐渐好转。

    只要拖慢他们的速度,魏广德就算达成了目的。

    等候消息的时候,魏广德都感觉自己是多事,要是不管这一摊子事儿,现在他就可以会蓟镇追上唐顺之的队伍了。

    关键,他来到宣府的事情还不能曝光,他现在是没有身份的。

    联系马芳的人先回来,因为有具体驻扎地,所以很好找,随着护卫过来的还有马芳。

    现在的马芳和前年差别不大,虽然这一年多时间里他的官职由游击升到副总兵,但是依旧率领麾下人马和鞑子鏖战在边境。

    去年俺答汗部率部攻打大同,作为宣府副总兵他帅宣府军进行救援,在大同城周边和俺答部几番激战。

    不过到了他现在的官职,要想居功继续升职难度也是不小,真的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上面的人没走他就升不上去。

    不过马芳对现在的地位似乎还是很满意,看到魏广德老远就下马快步过来行礼。

    见礼之后,马芳还是一副不解的样子询问魏广德怎么会到宣府来,“大人,我看过邸报,上面说你随唐大人巡视蓟镇,当初收到你的书信还把我吓了一跳。

    这里,你不该来的。”

    马芳虽然是武将,可却不是个粗人,自然猜出魏广德来到宣府可是没有身份的。

    不管你官职大还是小,只要到一地没有个合理的理由,那就是言官攻讦的理由,更何况魏广德还有巡视蓟镇的差事在身,却跑到了蓟镇。

    “这个你不用管,知道的人虽然不多,但是绝对不会有言官。”

    魏广德摇头说道:“杨顺在宣大以来,边镇和鞑子交战,真的有几十个军堡给攻破吗?”

    “万全左右卫还算好,鞑子敢来我就敢把他们打回去,主要是宣府这边损失有点大。”

    马芳答道。

    “依托军堡,怎么会损失这么大?”

    魏广德还是有些不解,蒙古人并不擅长攻城,边境的军堡可都是修了城墙的,虽然不算高大,可也不是那么容易攀爬的,更别说攻打了。

    “这里面原因挺复杂的。”

    马芳却是有点丧气的说道:“有走回人的因素,他们大多是白莲教徒,所以混进军堡后往往会在鞑子攻堡时成为内应。”

    听到说“走回人”,魏广德自然知道那是什么。

    “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这是明太祖朱元璋下过的诏书,积极招募塞外者迁徙中原,以此安稳边疆。

    当然,朱元璋招降的主要对象是以蒙古人为主,并以此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

    走回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主动前往与被动前往,主动出走的百姓中,有不少是因为生活维持不下去了,为了谋求新的出路而叛逃到塞外,而占据绝对多数的则是因为宗教信仰而主动出逃的,他们自然就是白莲教徒。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群体,就是由锦衣卫所派入的间谍。

    而被动前往的,主要还是一些战乱被鞑子掳走的汉人和一些想要活下去的逃兵投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