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隆万之变 > 336南京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就在严世番重新票拟后,将郭希颜那份奏疏重新送入宫中之时,北京城朝阳门迎来两位锦衣校尉,他们打马飞奔入城,即便在繁华的京城大街上,胯下战马也丝毫未曾减速。

    很快,一份来自南京城的急报被交到了陆炳手里。

    看着手里竹筒的封漆,还有上面醒目的暗示,陆炳就心里直突突,这是重大军情才会使用的标记。

    不过他并没有马上打开,先是仔细检查了竹筒上的火漆,确认没有被人动过之后这才打开,去处其中的纸卷看了起来

    只是看到开头,陆炳就蹭的站起身来,对着外面吩咐道:“备马,马上去西苑。”

    说完话,陆炳又仔细看了两遍送来的情报,“南京振武营军士哗变,疑南京户部侍郎黄懋官被杀。”

    南京,那可是南京,朝廷赋税大半出自江南,要是南京城里真的乱了,陆炳不敢想象今年朝廷的财政会是什么样子。

    必须尽快完成平叛,否则不久后恢复的漕运就会受到影响,届时北方边镇更会因为缺少粮秣而变得不稳。

    想到这里,陆炳收好南京送来的情报,大步流星出了屋子。

    不用说,本来嘉靖皇帝此时的心情就不好,手下的官员里出了人才,居然想逼他立储。

    在陆炳心怀咄咄进入永寿宫,把南京的情报交到嘉靖皇帝手里的时候,跪在地上的陆炳就听到“铛啷啷”的一声闷响后就是一连串金铁碰撞之声响起,响声之大让宫门外的小?仁潭寄芴?健

    嘉靖皇帝看了陆炳递上来的条子,随即就将手里的玉如意重重的砸在铜磬里,摔得粉碎。

    “南京那边现在什么情况,叛军是否已经占据城池。”

    嘉靖皇帝手里的纸条只说南京出了叛军,怀疑户部侍郎被杀,关于后续事态发展的情报还未送到,只是嘉靖皇帝已经等不及了。

    “陛下,现在南京方面还没有进一步的消息传来,想来应该还在路上,臣收到消息不敢片刻耽搁就入了宫。

    不过南京城虽然危险,可是有魏国公、诚意伯等忠臣良将坐镇,想来些许乱军定然成不了气候,这时候应该已经被剿灭了才是。”

    陆炳急忙说道,要是不说些宽慰的话让嘉靖皇帝心情好一些,自己怕是要吃挂漏。

    “贴纸的事儿,有眉目了吗?”

    嘉靖皇帝忽然话题一转,扯到前两天京城街头出现的那些匿名招贴上。

    “陛下赎罪,臣还在追查。”

    毕竟是黑灯瞎火中干的事儿,到郭希颜上书前谁能想到会是他做的。

    像郭希颜这样的小官,其实还真没出现在锦衣卫布控的范围内,无他,无权无势,能翻起多大风浪。

    所以直到郭希颜上书立储,陆炳才开始注意到这个人,并且开始进行调查。

    只是时间仓促,短期内自然不会有结果。

    “南京那边,有消息马上上报,不管什么时候。”

    嘉靖皇帝还是明白臣下的苦衷,毕竟是千里之外,就算是速度最快的塘马也要好些天才能把文书送到。

    看看时间,不过几日就送来消息,锦衣卫的速度已经够快了。

    就在这时,门外有?仁藤鞅ǎ?纠窦啾?矢咧仪蠹?

    “让他进来吧,你也下去,两件事儿都不能放松。”

    让人传高忠进来,不用说,肯定是朝廷这边又有事儿,而现在能引起嘉靖皇帝注意的,也只有郭希颜那份奏疏了。

    如果确定是郭希颜搞出来的,嘉靖皇帝是绝不会放过这个心中无君之人的。

    是的,郭希颜在想要投机取巧,拿下拥立之功时,却是忽略了更大的问题,那就是现在的嘉靖皇帝还是春秋鼎盛之时。

    在这??时候上书立储,那不是在咒自己该死吗?

    否则,何必现在就要立下储君人选。

    果然,高忠送来了内阁关于郭希颜奏疏新的票拟。

    “意可疑,呵呵......”

    嘉靖皇帝看着票拟上熟悉的笔迹,不觉捋须轻笑出声。

    “笔墨伺候。”

    嘉靖皇帝没有说该怎么批红,而是忽然对黄锦吩咐道。

    黄锦知道,这是嘉靖皇帝要御笔亲批这份奏疏了,急忙从下面把早已经磨好稳了,哗变之患只持续了半天时间就被控制住,虽然情报中也提到振武营乱兵只是被困在小校场内不得外出,但是只要不影响到整个南京城,那就没什么需要担心的。

    陆炳收到这份情报自然不敢怠慢,急忙再次打马赶到西苑,将最新的南京城消息送上。

    知道南京城军士哗变已经被成功控制,嘉靖皇帝自然是长松一口气。

    谁说嘉靖皇帝一心修道,对朝廷大事不闻不问?

    那可是他的江山,在没有将权利交给下一任前,这都是他的。

    实际上,嘉靖皇帝只是在人前表现出似乎对朝政漠不关心的样子,但是实际上朝廷大事他都处理的井井有条,至于后世攻讦的任用严嵩一系奸党,其实在皇帝眼里,大臣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能力大小的区别。

    只要是能做事儿的官,嘉靖皇帝都会选择任用,换了谁不贪?

    到了第二日,在南京城发生军士哗变的消息传入京城,兵部和通政使司都收到了来自南京的奏章,陈述二十日发生在南京城里的振武营事件始末。

    与此同时,昨日下午和晚间,礼科召集的六科会商后,给事中给事中蓝壁等奏希颜怨望倾险,大逆不道,法司拟坐妖言惑众律上的奏疏也递交到通政使司,随即都被送往内阁。

    对于蓝壁等人的弹劾奏疏,其实昨日晚间的时候严嵩、徐阶等都已经知道了,所以在票拟时自然是予以肯定,并即刻送司礼监。

    而南京事就让严嵩很是惊讶,按说发生这样的事儿应该是立即送往西苑,都不需要往司礼监送了,可是这份奏疏中已经写得明明白白,乱兵已经被控制,并未在南京城里作乱。

    看到这里,严嵩心里其实想到的第一个可能就是南京城的官闲不住了,故意制造点事儿来吸引眼球博取关注。

    但这也的念头也就是想想,随即,他叫人找来徐阶,把手里的奏章递了过去。

    “你看看吧,南京那边出事儿了。”

    南京振武营哗变的事儿,嘉靖皇帝提前一天知道了,只是消息不够详实,自然是不能通知内阁做出各种应变的。

    而且正如陆炳所说,南京城有魏国公、有留守太监,还有六部,那么多人不可能连这点叛乱都处理不好。

    是以,严嵩到现在收到公文才知道南京那边发生的事儿。

    “呼,还好还好,南京官员处置得当,当天就控制住乱军。”

    徐阶从严嵩手中结果奏章仔细看了一遍,这才长松一口气,语气轻松的对严嵩说道。

    “奏章里说的,南京户部擅自把振武营等一些军事的军饷扣减是这次事件的起因,去年那里招灾,年初又是一场瘟疫,士卒都活不下去了。

    马坤刚到户部没多久,南京出了这么大的事儿,都是他任上捅出的漏子,看来户部尚书之位,还要继续换人。”

    严嵩叫徐阶过来的目的,自然就是说这个事儿。

    虽然奏疏并未弹劾谁,可是却把振武营军饷被扣减一事说的明明白白小】

    【说】

    军事哗变,必须有人背锅,死了的黄懋官自然就是最好的背锅侠,至于朝廷会不会追究马坤的过失,对于南京的官员们来说,和他们有关系吗?

    至于如何处理,自然是按照商议的事儿来办,除了补发士卒被拖欠的军饷外,被扣饷的士卒每人发一两银子补偿。

    至于犯上作乱者,自然要交有司会审,现已抓捕作乱始作俑者二十五人,拟对其中首犯三人处斩,其他从犯则发配极边。

    奏疏并不是振武营作乱当天发出的,而是在大兵压境后,振武营士卒放弃抵抗后才草拟,由何绶、徐鹏举、张鏊、李遂等人反复推敲后上奏。

    因此次事件是群体事件,在李遂、魏广德前往振武营谈判时,就已经定下大体框架,那就是不会诛杀此次闹事士卒。

    至于上报拟斩首的三名首犯,则是振武营乱兵和赶往小校场救援的三卫冲突中被流矢所杀,所谓出斩也只是为让朝廷放心。

    找自己来的目的,原来是为了户部尚书人选。

    徐阶这时候明白,还不是和严嵩斗的时候,自然点头答应下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