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隆万之变 > 360高拱变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突袭板升城,你认为多少兵力合适?”

    刘汉做为大同总兵官,对手下人马的数量还是比较清楚的。

    大同镇下辖士卒,纸面数字高达十二万人,可实际上只有八万多人。

    就算是八万人,看似兵力也不弱,可是这些人是被分散在东接宣府镇西陲的西阳河镇台口,西至丫角山,绵延六百四十七里的七十二座城堡之中。大风小说

    大同镇防务体系既是一条线性城墙防御体,同时也是一个纵深的梯次式防御体。

    七十二城堡按地理位置分为三个层次:靠近外长城一线的称为“极冲地方”,如威远城、右卫城、助马堡、得胜堡、弘赐堡、新平堡、大同镇城等;

    位置靠南一些的城堡称为“次冲地方”,如左卫城、阳和城、朔州城等;

    接近内长城一带的城堡称为“稍缓地方”,如蔚州城、广昌城、灵丘城、广灵城、浑源城、应州城、山阴城、怀仁城、马邑城等等。

    史载,自宣府镇以西,至山西镇边缘,“皆峻垣深壕,烽候相接。”凡通车、马的隘口,都设“百户”防守,连只能容得下樵夫牧民独身通过的隘口,也安置边兵十人戍守。

    八万多人这样撒出去,剩余的机动兵力也就不多了。

    此次接到宣大总督葛缙的命令,抽调人马随时准备支援宣府,从接到命令到走进大同巡抚衙门这一路上,刘汉不是在发调兵令集合军队就是在思考还能从哪里挤出一些人手来。

    “突袭板升城不需要太多兵力,按照之前收到的消息,俺答汗带领全部主力向宣府进军,这次所图不小。”

    说到这里,俞大猷不由得想起几年前那场保安州之战。

    虽然后来和魏广德见面的时候也说了,那一仗其实是不胜不败,可是对于此前从无败绩的俺答汗来说,骄傲如他自然把那一仗视为奇耻大辱。

    就是因为兵力不足,而明军的援军可能正在源源不断赶到战场,让他不得不选择撤退。

    这次集合全部大军,自然是要洗刷那一次留下的耻辱。

    俞大猷想到的就是,正好利用鞑子倾巢而出的机会,一把火烧掉板升城,既打击鞑子的士气,还可以间接支援宣府,只要能活着从大草原上回来,自己的功劳应该足够恢复家族传承的世袭武职了。

    “现在板升城兵力空虚,我计算三千人足矣。”

    俞大猷继续说道,看了看李文进,又看看刘汉,这才又说道:“以李大人旗下标兵一千人,请总兵大人再拨给我两千人马,我带队直接北上扫荡板升城,至于回程......”

    说道这里,俞大猷略微停顿后才说道:“还请两位大人各提兵马若干分驻灰河和黑河,备好搭建浮桥的材料,一旦我军返回搭好浮桥方便我们快速后撤。”

    李文进是知道的,一开始俞大猷就对他说过,这次作战成功概率很大,不过还是需要李巡抚出长城坐镇,保护出征大军的退路,接应大军归来。

    李文进在听到俞大猷所定计划是,直觉也感觉胜利的希望很大,自己出长城就近指挥调度,说是接应,其实就是分功劳。

    风险是有的,可是并不大。

    而且,按照俞大猷的计划,黑河、灰河都要留驻少量人马保护搭建浮桥的材料,自己只需要驻留在黑河即可。

    此地距离大同边墙不过几十里,即便俺答汗亲帅大军截杀,他也有机会“撤”回大同镇,继续指挥防御鞑子的进攻。

    至于灰河那里,就看刘汉要不要这个功劳了。

    要的话他就去灰河吧,也算是就近指挥俞大猷部的进攻。

    虽然李文进的品级比刘汉低,可他并不认为刘汉敢拒绝他的建议,在这大同镇,虽然按照朝廷的制度是刘汉第一,可实际上刘汉也要听他的。

    刘汉到这个时候,也彻底了解了俞大猷这次突袭板升城的作战计划细节,留下两个“关键”岗位就是黑河和灰河给他们。

    显然,距离大同最近的黑河肯定是李文进去,自己只能跨过黑河在灰河岸边。

    不过拱的提议,坚持不能在这个时候跑到内阁去,还想要推翻刚刚做出的战略计划,看上去好像只是阐述个人观点,但实际上却是把六部九卿全得罪了。

    就你魏广德能,他们都是废物。

    对于这样事儿,魏广德打死也不会干。

    魏广德态度很坚决,高拱似乎也逐渐明白了魏广德的顾虑,也不再那么急切的要拉着他出门。

    “那行,你把它写成奏章,今天就写,明天交给我,我直接送到内阁去,不走通政司那边。”

    已经冷静下来的高拱开口说道,“当初你就说了,通政使司这个衙门太漏风,军国大事不能掉以轻心,哪能这么随意的就被散播开来。”

    过去闲聊的时候,魏广德就想起后世看过的关于明朝的总结,其中失密一事也是屡屡被人提及的。

    所以魏广德在和高拱喝酒闲聊之时,就说了“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的危害。

    想想也是,宣府急报送来京城,兵部和通政使司都收到了奏疏。

    兵部作为战事的主管衙门,知道是应该的,他们毕竟要作出战争决策,进行调兵遣将。

    通政使司收到的奏疏,原本是应该由通政使直接送进宫里交给皇帝御览的,可是现在制度变了,经他们手转送内阁票拟。

    关键是,通政使司还是个四面漏风的房子,奏疏一到,奏疏的内容很快就传播开来,根本没有私密可言。

    想想御前会议作出的决定,这么短的时间里,自己失密就告诉了魏广德,他可是翰林院的官员,那其他人呢?

    显然,大家也会在不经意间把作战计划泄露出去,虽然都是葛缙的提议,但是最终决策的泄露其实才是最致命的。

    虽然高拱不认为朝中有大臣会私通俺答汗,可是这样却是不行。

    为此,高拱刚才就想到了一个计划,那就是“暗度陈仓”。

    表面上是执行葛缙的建议,积极防御,实际上执行魏广德的提议,制动出击扫荡河套地区,迫使俺答汗分兵救援。

    要如此,自然不能让魏广德把奏章送到通政使司去了,进了通政使司,半天时间京城官场就都知道了。

    “你直接送内阁?”

    魏广德皱眉看着高拱,有点奇怪向来讲究规矩章程的他怎么会这么做,这可是坏规矩的事儿

    “之前你说过通政使司的事儿,我觉得有道理。”

    高拱简明扼要的回答道,随后想想就又继续说:“我送到内阁,争取只让大司马参与,按你的意思,其实都不需要筹集太多的粮草,大司徒那里都可以不用考虑。”

    延绥和宁夏两镇出河套,以战养战,自然让这次军事动员的钱粮消耗大幅减少,特别是长途行军过程中的消耗,几乎完全可以忽略掉。

    至于其他宣大和蓟镇的人马,距离还算近,消耗也有限。

    魏广德听到高拱的话,眼神微微闪动,只是没有说什么。

    不过在魏广德心里也看出了一点,那就是高拱的决断力很强,控制欲似乎也不小,就现在太常寺卿的职位,都敢安排两部尚书。

    只是现在魏广德还不是太敢肯定这一点,毕竟之前没有注意到。

    也是,魏广德和高拱的交流可不想陈以勤和殷士谵他们,常年在裕王府和高拱打交道。

    魏广德和高拱在一起,要么就是纯粹的闲聊,要么就是讨论事情,大家都有话直说,也没怎么拐弯抹角,所以交流起来也简单。

    对于高拱,魏广德只能在心里打定主意,以后还要多多观察一阵,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今天,就在今天,魏广德已经感觉到高拱似乎和以前略有不同了。

    从进屋开始,或许因为今天被嘉靖皇帝召进西苑参与御前会议后,高拱已经意识到了此时的他和彼时的他大不相同了,所以潜移默化下他的行为举止也有所变化。

    不过留给魏广德的时间可不多了,在高拱的催促下,魏广德只好起身坐回书桉前,自己开始研磨墨汁,准备动手写他关于宣府一战策略的奏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