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隆万之变 > 431牙行和港口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以广德所见,按照太祖的设计,其商税实际是通过牙行收取,现如今牙行却利用和官府之间的关系,对来往客商进行盘剥,而所得之利多半未入国库。”

    明朝对于商业税收的征收,首先就是运输货品税和库房存储税等。

    工税是采矿业、造船业、军工、织造、窑冶、烧造、造纸等手工业,各地货商的货物在“塌房”进行储存时,收取税钱三十分之一,中介费三十分之一,存储费三十分之一,也就是十分之一。

    “塌房”,其实就是官府经营的“官牙”,也就是官店,朱元章时期为保证商品流通避免无序堆放而修建的店面,经营者即为牙行

    除此外,还有私人牙行,他们需要按时向官府缴税获得牙贴,否则即为“无证经营”。

    “通州五十余家牙行,每年缴税银四千余两,这仅是一地......”

    魏广德还在那里侃侃而谈,而裕王也大致摸清楚魏广德的意思。

    要想收商税,那就从牙行入手,整顿牙行,而要快速获得银钱,则可定一港口进行海贸。

    整顿牙行旷日持久,不过却可以收到大量商税,毕竟商品是需要流通的,而牙行掌握着流通渠道,只是这行水很深。

    简单点说,短期内要增加国库收入就是只有开海一途,定一个港口进行海贸并以此收税,这是魏广德参考后世“特区”搞出来的试验田。

    “你先前说的那个广州和泉州,如果要孤来做出一个选择的话,你觉得那里最好?”

    裕王开口问道。

    魏广德以为裕王会选择更有利于大明长期利益的整顿牙行着手,没想到裕王还是希望解决短期内财政紧张的问题。

    他收住之前的话头,只好说道:“选择那里通商,这就需要看殿下想要的目的。”

    “我记得你当初说过,如果给那些海商一条活路,他们就不会再去做倭寇,为祸地方了,是吧?”

    裕王问道。

    “是的,倭寇大多其实是海商,现在加入倭寇的则大多是海边无以为计之人,他们不能靠海吃海,就只能投倭寇。”

    魏广德答道。

    “给他们选择,经商而不做倭寇,他们会愿意?”

    裕王问道。

    “只能堵住后来人,已经落草的只能剿杀,一个不留。”

    魏广德答得很干脆,已经成为倭寇的,手上沾血,就算他们想洗白也很难。

    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他们做倭寇杀了明人,就必须付出代价。

    “善贷,此事你多费点心。”

    裕王忽然开口说道:“你父亲曾去浙江剿倭,你和俞大猷相熟,不妨多问问他们,那些倭寇多是哪儿人?”

    “殿下的意思是......”

    “银子要赚,不过这是次要的,主要还是解决倭寇为祸之事,如果放开一处口岸可以让海民不再去做那倭寇,也是功德无量之事。”

    对裕王来说,解决倭患确实比解决银子短缺更加要紧。

    现在是他老爹在头疼,以后就是他,现在不过是未雨绸缪。

    而在裕王的话里,其实也透露了他的态度,他同意开放一处港口给海商,而且地点都有了大致方向。

    哪里倭寇多就去哪里开港,目的自然就是让这些人别去干海盗了,老老实实做海贸生意得了。

    不过似乎觉得自己说的太简单笼统了点,裕王继续又说道:“选定地方这事儿,不能操之过急,得慢慢来,认真找。

    而且开海禁这事儿,要谋定而后动,绝不能给人串联反对的机会,否则必前功尽弃,步当年人的后尘。”

    裕王这会儿脑子有点乱,不知怎么滴,他本来只是想找魏广德寻求一个强军的法子,没想到最后说道银子上面来了。

    虽然,好像,解决了银子短缺问题就可以提高明军的战力,可是魏广德想要的不管是通商收关税还是整顿牙行,他都感觉很麻烦。

    牙行,魏广德自己都说了,其中水很深,推行下去可能会阻力重重,他本身也是个怕麻烦的主儿,真不想趟这趟浑水。

    至于开放个口岸通商,想到这里,裕王就想到之前魏广德曾提到的倭寇问题,不少理解户部。”

    魏广德听了张居正的讲述后,笑着说道。

    “户部其实有钱,就是都有用途,不愿意改动,其实京官俸禄本来很快就能发了,只等云南铜料运到,可惜又被陛下截了去。”

    张居正叹息道。

    “怎么回事儿?”

    魏广德好奇问道。

    “户部以前的存银支给景王就藩仪式了,本来计划云南铜料进京就可以有钱了,可运输途中一耽搁,才导致这一个月没发下俸禄。

    眼看着铜料马上要进京,陛下那边又说内廷无钱,要提走,边镇的军饷不敢动,只能是再压我们的俸禄了。”

    张居正说道:“我今日刚去,高尚书就被通知去了西苑,我也是这时才知道此事,昨日陛下下条子到户部要银子,被高尚书挡下来,今日就被召进西苑觐见。”

    “有回音了?”

    魏广德点点头,朝廷没钱,内廷也没钱,高耀这个尚书当得难啊。

    “陛下强要了银钱,就是我们的俸禄,呵呵.....”

    张居正说着就是一通苦笑。

    “对了,今日和高尚书怼上的新任礼部尚书袁炜袁大人,听说过去都是严阁老劝说筹划这类事儿,陛下目光如炬啊!”

    张居正想起听到高耀在值房里骂人的话,心里就可乐,这会儿说出来让魏广德也知道,还加上一句感叹。

    “还真是目光如炬,若是让高大人出任礼部尚书,这时候怕就是站出来支持高尚书了。”

    魏广德觉得有意思,也笑道。

    “应该会如此,怪不得会让袁大人上位,陛下还高瞻远瞩。”

    高拱虽然圆滑,那是做人的态度,处事上原则性很强,绝对不会因为皇帝的提拔就一味答应奉承。

    “高尚书也不是省油的灯,他这一骂,京城的官员们骂人的枪口就对准袁尚书,而不是他了。”

    魏广德忽然觉得,高耀在值房里骂人,怕也不是真的生气,他肯定知道外面不少人上户部要银子。

    故意的。

    闻言,张居正一怔,随即若有所悟,点点头道:“当是如此。”

    “对了,今晚叔大兄有约吗?我老家有商人来京城,顺道带了不少家乡特产封缸酒,不若今晚到我家坐坐,品品。”

    魏广德又笑道,东西确实前两天送来的,今晚魏广德还邀请了一些好友一起,看到张居正,想到他身后的老师。

    若是要让劳堪他们在京城里一步一步升迁的话,怕是旷日持久,可若是到地方上走一圈,那升官速度才能快起来。

    让他们得到张居正的好感,以后地方上有了好官职,也好帮忙在次辅徐阶那里说上两句,那就事半功倍了。

    “哦,有好酒,那感情好,一会儿一起走。”

    张居正当即答应下里,约好下值一起去魏广德家里吃酒。

    就在这时,院门处忽然跑进来一个内侍,慌慌张张的直奔他们所在的屋子。

    “张先生、魏先生,刚刚传来的消息,都察院左都御史周延死了。”

    那内侍站在门口,小声对着屋里说道。

    “什么?你进来说,什么时候的事儿?”

    张居正闻言就霍然起身,对门外内侍说道。

    “是。”

    那内侍答应一声,这才进屋对魏广德和张居正施礼后道:“就半个时辰前的事儿,周府已经派人去宫里和都察院了。”

    “得去和裕王说一声,今晚的酒席也只能推迟了。”

    魏广德这会儿从震惊中清醒过来,起身对张居正说道:“周大人是我江西老乡,按情按理我都得过去一趟

    周延也算魏广德的上司,毕竟是都察院的人,而且或许是因为老乡的缘故,魏广德在都察院混的还不错。

    要知道,除非外放,京官里兼职都察院职务的还真不多,周延完全可以奏请收了魏广德都察院御史的官职。

    当初魏广德加都察院职衔,也是嘉靖皇帝要他去查东西,为了方便行事加上去了,或许之后皇帝也忘记这事儿。

    周延身体不好,魏广德当然知道,还亲自送过一支三百年的人参过去。

    “走吧,去见裕王。”

    张居正点点头,左都御史死了,裕王府也是要有表示的,先通知裕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