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隆万之变 > 436送走严世番的机会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浙江战报送至京师,并没有得到胡宗宪预想中的满朝欢腾。

    这些年,年年都有这样奏捷文书送至,可第二年倭寇依旧准时出现在沿海各府县劫掠。

    这也是京官们对胡宗宪态度变差的原因,奏捷,杀敌无数,可倭寇来年又至,这说明什么?

    一目了然,胡宗宪也犯了边镇那些将官的毛病,虚报战功。

    下面的官员都这么想,更别说上面的人,他们获取消息的渠道更多,即便知道台州之战九战九捷又如何,都不用等到年底,九、十月份倭寇还会如约而至。

    内阁和嘉靖皇帝的批红也体现出上位者的态度,让兵部检点核功,就算完事儿了。

    不过,严嵩还是让儿子又给远在这样的胡宗宪去信。

    倭寇剿不剿灭先不说,快点把福建反贼给灭掉,这才是陛下关注的重点。

    随着云南铜料运抵,虽然被内廷分走一些,可毕竟有了活钱,之前百官拖欠的俸禄补发了一些,而之前户部为筹措钱财发往各地的行文也有了回应。

    总理盐法都御史鄢懋卿上奏,两浙盐课额四十四万引有奇,今正课壅滞私贩公行,由引目不通守候岁久滋弊耳,夫一正一余乃两淮长芦山东通行例也,浙中旧行小盐引三百斤,近行大盐引四百斤,包大价增商不乐赴,今宜分正余二包各以二百八十斤为率用收余盐之利,每引定价杭州所三钱五分

    鄢懋卿字景卿,江西丰城人,嘉靖二十年进士,由行人擢御史,累进都御史。

    后世传言,鄢懋卿附严嵩,得为总理两浙、两淮、长芦、河东四盐运司盐政,是嘉靖朝有名的贪官。

    这次的上奏,也是鄢懋卿想要调整两浙盐法制度,对盐包和地方盐价进行限制,以起到打击私盐的目的。

    对此,内阁和嘉靖皇帝都同意了。

    不过,朝廷上对鄢懋卿的奏疏态度却是不一,但就裕王的态度也让魏广德有些无奈。

    或许是受到官场传闻的影响,似乎是坐定了鄢懋卿是严党中人,所谓盐法改革不过是为了牟取更大的利益。

    “殿下,朝廷用人,不是看他清正还是贪腐,而是看结果的。”

    一日,在裕王说起鄢懋卿调整的盐法时,不由得抱怨此改革或许又会加重浙江、南直隶地方百姓用盐支出时,魏广德还是忍不住说道。

    “盐场的盐什么价?你看他定的又是什么价?”

    裕王自然不是无理取闹,这次鄢懋卿所定盐价,确实较之前盐价有提高,看似是增加了百姓负担。

    不过盐政是大明朝最来钱的行业,魏广德当年都有混进去的想法,只不过到了现在,当初的那点梦想早就没了,现在就想过一把当阁臣的瘾。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魏广德只是笑笑,“殿下看到的是当初官员报上来的盐价,可实际上百姓真能用那点银子买到盐吗?”

    “什么意思?难道他们敢欺君?”

    裕王双眉一竖,厉声问道。

    “朝廷知道的价格是盐场出场价和盐商把盐运到地方上的价格,地方商人分包拿盐后还要加价出售,所以百姓买盐的价格远超朝廷定价。

    鄢懋卿此法,不过是把之前隐藏的东西公开化,放在明面上而已,这里面利益关系复杂,根本就不好解释。

    不过殿下,你算过没有,此法实施后,朝廷盐课可以增加多少?”

    魏广德答道。

    “与民争利,有什么好说的。”

    裕王却是摇头道。

    听到裕王这么说,魏广德也不好继续往下说,不过想想还是说了一句话。

    “鄢懋卿主理盐政前,两浙、两淮、长芦、河东四盐运司岁征银六十万两,及懋卿增至一百万两。”

    魏广德说完这话就闭嘴,而裕王也没有反驳。

    银子的事儿,无疑是嘉靖朝最头等的大事儿。

    先前魏广德所说朝廷用人的标准不是看品德,而是看结果,裕王就知道是应验在这里

    魏广德话里话外的意思,不外乎就是说鄢懋卿掌管的盐场赚钱,给朝廷多交银子,自然算可用的官员。

    “好吧,他鄢懋卿是你同乡,帮着说话孤能参奏重治。

    消息传开,京官们议论纷纷,都说幸好还没有下嘉奖旨意,不然先表扬后申饬,这朝廷的脸面才算是丢尽了。

    不过,还没等京官们看热闹,京城也闹出玩笑了。

    当然,这个玩笑一点也不好笑。

    查秉彝,字性甫,号近川,浙江杭州府海宁县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官至亚中大夫、顺天府尹。

    入朝二十多年,做到三品其实也算是不错的仕途,可就是这么一个官员忽然就死在任上。

    按照太医所述,是因触暑得疾,卒于官。

    不过知情人都清楚,这位查秉彝查大人之前身体就不大好,担任太仆寺卿这两年都不怎么管事儿,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走门路争取到顺天府尹的官职。

    然后就是吏部给报上去了,皇帝也批红了,上任五天就死了。

    得到这个消息,裕王都不由得怒了,“吏部是怎么搞的,安排官职都不先搞清楚那些人身体好不好的吗?”大风小说

    在裕王看来,身体不好就该养病,何苦占着官职,卒于官,说得好像朝廷不体恤官员似的。

    “这事儿蹊跷。”

    殷士谵却是摇头对裕王说道:“这查大人我知道,嘉靖二十六年,户部尚书王杲下狱,查秉彝与同僚厉汝进等上言力救,参劾两淮副使张禄行贿太常少卿严世蕃等人和严世蕃窃弄父权、贪污受贿。

    他当初为此还被廷杖过,和严家就不是一路人,可欧阳尚书那里却给他升职。”

    顺天府尹是正三品,太仆寺卿却是从三品,而且论职权还是顺天府尹大许多,怎么看此事怎么觉得怪异。

    “莫不是”

    魏广德开始并不觉得有什么,可经殷士谵这么一说,也觉得好像有些不对了,忽然想到什么,不由得开口说道。

    “莫不是什么,想到什么直接说。”

    殷士谵看了魏广德一眼,开口直接问道。

    “我只是猜测,是不是那边打太仆寺的主意,毕竟马市这块,还有常盈库,可都是有利可图的地方。”

    魏广德想想,还是把自己刚才想到的说了出来。

    马市,自然就是明朝从建国起就一直执行的政策,和周边国家交易获得战马。

    最初朱元璋花大力气建起来马场,希望能够自己培养出大量战马,甚至还搞起官马民养,政府将牧养官马的任务分配给各家各户,给予一定的优待条件作为交换,看似并不亏的买卖,最后官民皆疲,难以维持生计。

    后来这个摊牌的任务就直接变成赋役的一种,地方官府征收草料银子直入太仆,由太仆寺拿银子买草料养马。

    这笔钱,就是常盈库的主要收入之一。

    不过魏广德说的马市生意,就是另一回事了。

    通过马市外购马匹,贪官污吏将符合战马标准,质量上佳的马匹卖到市场上赚取大笔的银钱,将质量底下的弱马老马当作是战马送到边镇去。

    “这只是猜测,可做不得准,看看谁接替太仆寺卿才能知道。”

    魏广德忙解释道,到底是不是有这些弯弯绕绕,他当然不清楚,所以才说清楚,免得误会。

    “给高师傅带个话,盯紧点这事儿。”

    裕王点点头,却还是对李芳吩咐道。

    等魏广德离开裕王府回家时,还在路上就接到家人报信,首辅严嵩妻欧阳氏卒了。

    听到这消息,魏广德即有点哀伤也有点小庆幸。

    哀伤,是因为魏广德现在逢年过节还是要去严府,虽然严世番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可严嵩和夫人欧阳氏对他还算可以。

    庆幸,则是他忽然感觉好像肩上的担子轻了,因为严世番要丁忧。

    严嵩妻子死了,对他来说自然没什么影响,可作为儿子的严世番就不同了,按制他是要扶灵回乡丁忧二十七个月。

    转道去了趟严府,这也是应有之义。

    第二日,嘉靖皇帝传谕次辅徐阶,“闻嵩妻果不起,夫妇并八十者不多,有其示礼臣议恤典,后不为例。”

    袁炜当然和吴山不同,在徐阶过来后就提出,“当视故事从厚。”

    随后两人又商议了个大概章程,有徐阶送入西苑。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