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隆万之变 > 496宗禄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裕王府的绝对嫡系,这就是魏广德考虑后为自己打造的护身符。

    以现在的朝局,裕王登基后首先重用的应该还是高拱,不过魏广德不记得高拱的下场,而且好像那个时候张居正反而在大明朝堂上混的风生水起,因此他觉得高拱应该很快就要死了。

    别看他现在身体貌似还不错的样子,可古代的医疗技术就这样。

    生老病死很常见,魏广德可不意外这些。

    自己和高拱、张居正等人相比,最大的优势还是年龄。

    只要保养好自己,魏广德自信能熬过他们。

    魏广德今日来了裕王府,也就没有再去管大典抄录的事儿,那边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制度,其实他过去也不用管什么事儿,按照既定章程走就是了。

    张居正上午并没有来裕王府,殷士谵倒是按时到了,不过裕王也没有和他说起魏广德所说之事。

    魏广德是在那屋子里呆了一段时间才出去的,也是不想让殷士谵觉察到什么。

    “善贷,你来了。”

    魏广德走进厢房的时候,殷士谵手里正在看着不知哪里送来的条子。

    “叔大没过来?”

    看到只有魏广德进屋,殷士谵还有些好奇的问道。

    毕竟现在两人差事都一样,所以常一起结伴来王府。

    “今日起得晚了些,就不过去了,那边现在也已成惯例,其实过不过去都没太大影响。”

    魏广德笑道,解释自己为什么没和张居正在一起的缘故。

    “呵呵。”

    听到魏广德的话,殷士谵也只是笑笑。

    现在裕王府属官就剩下他了,唐汝辑被押走好些日子,而魏广德和张居正又去忙碌重录大典之事,有时候一个人坐在屋里也是怪冷清的。

    不过好在,陈以勤也快回来了,就是不知道那时候陈以勤会不会有其他任命,若是没有回裕王府,正好和他结个伴。

    “在看什么?”

    魏广德没回自己的位置,而是看着殷士谵手里的东西,好奇问道。

    “严世番的桉子,这是昨儿从刑部抄录的底卷,思济的事儿基本也定了。”

    说话间,殷士谵把手里那份抄来的公文递给了魏广德。

    魏广德也不客气,接过来草草一观就是咧咧嘴。

    “伯跃女适大学士严嵩之甥应枢、嵩之婿迁躁进,好名色取仁而行违,其抚江右时厚?a以遗嵩父子欲致崇?,汝霖、雨贪肆不检,启常匿丧,迁光禄为嵩子世蕃狎客,至以粉墨涂面供其欢笑。”

    上面一排字直接亮瞎了魏广德的眼睛,工部左侍郎刘伯跃、刑部右侍郎何迁、通政使司右通政胡汝霖、南京光禄寺少卿白启常,湖广巡抚都御史张雨。

    不仅安排自己女儿出马,连自己都出马,也是够了。

    魏广德摇摇头,不过他更感兴趣的还是唐汝辑到底是什么罪?

    很快,魏广德就找到了关于他的记载,“汝楫先任吏部尚书唐龙之子,以父事嵩,因得及第,嵩亦儿子畜之,与材俱出入卧内交通请托。”

    看到这里,魏广德微微一愣,他没想到唐汝辑和严嵩的关系这么好,平日里可没注意到这些。

    不过最关键的还是,罪状中认定唐汝辑及第是因为严嵩的关系,这闹不好就要直接剥夺出身。

    当然,其实定罪后,出身是否剥夺已经不重要,可是这也是读书人的脸面。

    魏广德脸色严肃起来,随便看了后面的话就对殷士谵问道:“正甫兄,思济这事儿,殿下知道了吗?”

    殷士谵摇摇头,“这个是昨儿晚抄录,今早才送过来的,还没来得及向殿下禀报。”

    “审桉的是谁啊?和王府有间隙?居然如此泼人脏水,不怕连累裕王府。”

    魏广德没好气的说道。

    “嗯?”

    殷士谵闻言微微一愣,诧异道。

    魏广德轻轻叹气,“唉,思济的文才,正甫兄又不是不知,说他是靠严嵩的关系才及第,容善贷不敢苟同。

    换源】

    他们这么贬低思济,说他是靠交通才能及第,还不是暗指我们裕王府属官才不配位吗

    殷士谵听到魏广德的话,低头沉思片刻,也觉得有事,魏广德就熘熘达达到了都察院,想着有些日子没来看看,遂进入院中找人聊天,谈工作。

    在进了都察院不久,还没和几个人说话的功夫,就被林润拉到自己的值房,把自己准备的一份奏疏递给他让他指正。

    林润和魏广德同为御史,不过是挂的是山东道,但是两人熟悉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同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所以相对院里其他人,他们说话的时候也更随意。

    林润也算是都察院中的勐人,当初邹应龙率先弹劾严嵩后,他就是最先相应的人之一,虽然弹劾奏疏被内阁稍微压了一日,可在那个时候敢上奏弹劾的还真是不多。

    而且,林润也只比魏广德大几岁,年龄相彷也能把话说道一块去。

    “这是什么?又打算弹劾谁?”

    魏广德接过文书都没看,先开口问道。

    御史写的东西,不是弹劾勋贵朝臣就是骂皇帝,魏广德这会儿也是心里好奇,林润这是打算骂谁

    说完话,低头就看起林润的奏疏,看了几行字不觉就抬头看了眼这位浓眉大眼的家伙,胆子真是肥。

    “今天下之事极蔽而大,可虑者莫甚于宗藩,然莫有定不易之策者,惧拂宗室之心而重违祖训也,顾时有所必变,势有所必通,国初支庶不繁定制因略,今麟趾螽斯其丽不亿视昔时数百倍矣,臣观嘉靖初议者,言洪武中,河南开封惟一周府,今郡王已增三十九府,将军至五百余,中尉、仪宾不可胜计.....”

    呼出一口长气,魏广德开口问道:“这刚把首辅弹劾下野,紧跟着就打算动皇室宗藩,也不怕因诋毁宗亲挨一顿廷杖。”

    “你往下看看,宗藩禄米之事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了,若是继续以往,后果难料。”

    林润只是答道,也不多话。

    魏广德点点头,低头继续看起下面的文字。

    “举一府而天下可知也,今距嘉靖初又四十余年矣,所增之数又可推也,故天下财赋岁供京师粮四百万石,而各处王府禄米凡八百五十三万石不啻倍之,即如山西存留米一百五十二万石,而禄米三百一十二万石,河南存留米八十四万三千石,而禄米一百九十二万石,是二省之粮借令全输已不足供禄米之半,况吏禄军饷皆出其中......”

    魏广德以前也有想过皇室宗藩制度,不过那会儿刚入仕途,也就是空想而已。

    到了现在,他早就没打算去碰这些,实在是兹事体大,稍不注意就把皇帝的叔叔、侄子得罪了。

    虽然这帮人现在没什么权利,可要是大家都给皇帝写信告状.....

    算了,烦。

    有了这些顾虑,魏广德根本就不打算短时间内提出宗室改革制度,想着等以后自己位高权重之时再仔细了解下,然后想点办法进行改革,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没想到,停留在他脑海里的东西,被林润先提出来,不仅如此,居然还给出一些解决办法。

    奏疏中建言恢复国初之制,即洪武二十八年旧制,这是朱元章在执政生涯晚期所做的一次重大政策调整,那就是大幅减少宗藩禄米。

    以亲王为例,岁禄从五万石降到一万石,郡王禄米也从六千石减为两千石,而且还增加一条新政,那就是从郡王起,其嫡长子袭封郡王者岁赐比始郡王减半支给,并且还允许自己的后世子孙去根据实际情况,更改这条规定。

    也因此,朝廷在宗室禄米制度上才能不断调整,就源于此,而未因祖制原因一陈不变。

    其实,本来这次禄米改革是件大好事儿,不管谁做皇帝,减少宗室禄米都是在为皇帝减轻负担,可是在朱元章之后,明朝又分别在永乐靖难、仁宗继位以及英宗复辟后经历了三次给藩王增加岁禄,宗禄的数目重新得到提高。

    这些大规模的加禄,都是在皇权基础不稳的背景下实现,是为稳固皇位而对藩王采取的特殊拉拢措施。

    而之后数代,明朝宗室禄米变动不大,一直到弘治朝时期,才再次进行大规模削减禄米。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