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隆万之变 > 520又见丁忧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义乌兵,其实就是伴随着戚家军的声名鹊起才最终名满天下的。

    在戚继光招募前,根本就没人对那个地方多看一眼。

    在原有历史上,义乌兵在抗倭战争中英勇杀敌、保境安民、且伤亡人数少,这喻示着他们不会只为抗倭而存在。

    自从嘉靖招募义乌农民、矿工入军后,从军尚武成为了当地民风,他们慢慢规模扩大,也慢慢成为明朝最依赖的王牌军队,这支队伍也开始走向神州大地。

    而在倭寇剿灭后,义乌兵或者说戚家军更是跟随戚继光,从富饶的江南调往苦寒的北方边境,与边军一起守卫帝国的长城屏障。

    不过,这个时候的戚家军已经被称为浙兵,是作为客军营兵出现在北方。

    浙江义乌兵凭着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先进的装备、有勇有谋的性格特点,让他们称为明朝一支战斗力最强的精锐部队,也是被誉为“16世纪至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

    浙兵跟随戚继光南征北战,因此浙兵变成了各个地方的守护神,哪里有需要就哪里有他们的身影。

    他们帮忙巩固各个地方的国防,提高军队的实力,更是作为帝国的主力,在万历朝鲜之役发生后,第一时间出征。

    “乌武勇之名甲于天下,而南御倭北御虏尽召乌兵矣”。

    这些,也直接导致明朝后期出现了“浙兵半天下”的说法。

    剿倭战争结束后,时任兵部右侍郎殷正茂提请浙兵留营,因为怕倭寇又东山再起。

    广西调募浙兵则是在隆庆至万历初年,主要是因为“??”乱起。

    福建除在抗倭时候留戍的浙兵,依然陆续调募浙兵。

    南直隶初募浙兵也是在嘉靖倭患时期,之后亦有调募浙江义乌善水者充营兵,而其它地方也因为各种原因调募了浙兵。

    成也萧何败萧何,因浙兵声名鹊起时,明朝整体军力反而呈现出下滑的状态,概因有事调募浙兵,主兵未练或练而未达效果。

    其实,赵炳然的奏疏,也全然不是告状之语,而是预测到了不少东西,不管他出于何种目的。

    而且,明朝中后期“浙兵半天下”时,浙江已成“疲省”。

    据记载,浙江出现水涝,储蓄空虚,壮丁远戍等令人堪忧的事情,所以就开始有官员请求停罢调募浙兵。

    调募浙兵驻防的省份也产生诸多问题,一是浙兵粮饷较他兵厚,所费粮饷巨大,而是浙兵调募太多,浙兵战斗力和素质良莠不齐,纪律变坏,扰害地方。

    后来尽管朝廷应浙江官员所请禁止再调募浙兵,可是每逢边防和海防出事,他们依然调募如故,浙江与各省其实都有被调募所累,可惜浙兵调募没有减少,一直持续到明灭亡。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魏广德也没关注到赵炳然奏疏中提到的各省团练还是因首选本地人,而不能只盯着浙江,特别是不能拘泥于一地。

    “练兵,赏赐。”

    裕王这个时候才觉得,强兵似乎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不是说去义乌招募一支军队就会很能打。

    “看来,还是要从长计议。”

    裕王有些失望的说道。

    “殿下,其实赵大人奏疏里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若是各省遇事就去义乌募兵,自己省的人不招募,这些人成天无所事事怕是会生变。

    而且就那小小的义乌,又有多少壮年汉子可以招募,要不加以限制,怕是那地儿直接变成女儿国了。”

    李芳这时候却提醒道。

    能长期呆在裕王身边,李芳自然还是有眼力劲的。

    实际上,别看李芳只是太监,可他也是内书堂出来的,要说学识、见识,可丝毫不比魏广德、殷士谵这些人差多少。

    只不过入宫后,一辈子都只能是皇家的奴仆小说

    仕途还有,只不过是在内廷。

    至于他口中的女儿国,好吧,这年头《西游记》已经印制成书,摆在书肆里大肆贩卖,知道的自然也多了,可不是只能在茶馆里听说书的先生讲。

    “呵呵,有道理。”

    魏广德听到李芳说“女儿国”,立时就笑出声,不过想想日里也不往那边跑,只是偶尔过去看看,只能说点头之交吧。

    不对,应该是我得敬着他,毕竟他可是我顶头上司。”

    魏广德答道。

    “听说这张大人挺严厉的,说不得你御史的差事什么时候被他撸了,呵呵。”

    裕王调笑道。

    “其实,都察院掌院,还真需要张大人这样的人才行,毕竟都察院就是整肃朝纲的衙门。”

    魏广德倒是想得开,反正他现在距离掌控朝政隔着十万八千里,就别想太多了。

    “倒是郭朴郭大人,这圣卷也是厉害。”

    裕王笑道。

    听到裕王这么说,魏广德看了眼旁边的李芳,对这个人,他还是放心的,于是开口说道:“殿下,其实这次的事儿,若是潘大人没和徐阁老纠缠那么深,或许也是能平稳过关的.....”

    借着裕王挑起的话头,魏广德就把之前自己考虑的事儿告诉了裕王。

    裕王听完,久久无语,倒是旁边的李芳点点头,十分认同的样子。

    良久,裕王才喃喃道:“原来如此,想当年,严嵩还是内阁首辅那会儿,三辅吕本,还有吴鹏、欧阳必进、赵文华他们.....”

    眨眨眼,裕王似是这才回过神,看着魏广德笑道:“没想到,到了徐阶为首辅时,连个左都御史都护不住。”

    “现在的朝廷,才更想是个朝廷了,没有朋党一说,遇事可以商议。”

    魏广德笑道。

    “李公公,李公公。”

    正这个时候,门外有小内侍低声呼唤李芳。

    “去看看吧,或许有事儿。”

    裕王看了眼李芳,说道。

    李芳快步出了门,只是没多时他就回到屋里,只是这时他脸上表情格外精彩。

    “何事?”

    裕王看他的样子就笑道,心知不会是坏事儿,否则也不会是这个表情。

    “郭朴郭尚书老父去了。”

    李芳已经快步走回,把手里的条子递给了裕王,嘴里说道:“郭尚书已经上奏,请求丁忧。”

    “啊.....”

    魏广德听到李芳的话,倒是很惊讶的张张口。

    这时间,也是赶巧了。

    “吏部尚书空出来了?”

    裕王接过那信笺看了眼,随即开口道:“如此,谁会接任,高师傅有希望吗?”

    这可是吏部尚书啊,可以左右朝廷四品以下官员任免之责的天官。

    当初严嵩在任时,为什么他说什么就能让下面人去做什么,还不是吴鹏就是吏部尚书,地方官员谁敢违逆他的意思,除非不想做官了。

    魏广德脑瓜子飞速盘算,对礼部和吏部左侍郎进行一番比较后得出自己的判断,高拱还是没戏。

    现在的高拱,已经被绊在校录大典一事中,虽然礼部公务依旧是他在做,可吏部尚书这个职位,绝对不是他可以碰的。

    能够有机会争夺尚书之位的,似乎也只有吏部左侍郎李春芳了。

    他可是当初从礼部左侍郎改迁的吏部左侍郎,资历已经够了,至于任职时间长短,那不是主要的问题。

    】

    实际上,郭朴、严讷这些尚书们,整个升迁过程都非常快,在一个官职上呆的时间往往才半年不到就被嘉靖皇帝火箭提拔起来。

    “或许,这次花落应该是李春芳李学士了。”

    魏广德也没多想,直接就说出自己的猜测。

    郭朴就算再得嘉靖皇帝的宠信,也决计不会达到可以夺情的地步,毕竟他并不是朝廷不可缺少的人。

    实际上,以魏广德见识到的明廷,和他记忆中张居正曾经遭遇过的夺情危机来看,其实都是文官集团内部分裂后炒作起来的。

    当时张居正搞新政,文官集团内部反弹强烈,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希望他丁忧,希望中断新政的推行。

    而只要张居正离开朝堂,或许他就再也不会有机会重返内阁。

    其实,若是当时他选择离开,张家断不会遭到那么惨烈的清算。大风小说

    毕竟,那就是大势所趋,只不过他依旧选择要逆天改命。

    夺情,其实在大明朝真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儿,那里有那些官员嘴里的那么高大上。

    严世番就被夺情,也没见到朝廷官员寻死觅活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