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隆万之变 > 571支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魏广德狐疑的开口问道:“听你的意思,你这是要弹劾董份、杨豫孙和范惟丕三人了?”

    听到魏广德这么说,段孟贤、张道都紧张的看向欧阳一敬。

    开玩笑,董份什么人,那可是尚书。

    不说杨豫孙这个少卿,就说范惟丕,范仲淹的子孙,要告你能告赢吗?

    范仲淹在大明士人圈子里,范仲淹当得起“圣人”的评价,只是圣人名头太招摇,所以大家虽然心里认可,可一般都用方孝孺对他的评价,“至人”。

    “德行纯备,贞金粹玉。风节峻厉,霜松雪竹。先忧后乐,思济斯民。一代贤相,前后绝伦。”

    这就是大明朝文人对范仲淹的看法。

    有这个老祖宗在,范惟丕只要不造反,基本可以保证在官场混的如鱼得水,即便是得罪当朝权贵,也只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虽然有些紧张,可张道看向欧阳一敬的眼光里还充满了一种叫做“崇敬”的神采。

    “我就是有些举棋不定,所以才请你们来此说说,给我出出主意。”

    欧阳一敬说道。

    魏广德明白了,如果没人劝说的话,说不得欧阳一敬还真如同之前那次一样,把三个人都给弹劾一遍。

    这事儿能做吗?

    不能。

    杨豫孙和范惟丕两人,本身并不是作奸犯科之人,只不过他们做起了类似后世公关公司的业务,帮人说项,游说。

    这次因为是帮严家说项,你就觉得人家是大奸大恶之人,可别人只是接受了严家的委托而已。

    受人所托,忠人之事,这个没毛病。

    其实不只严家,其他但凡有求于人的,大多都会找人说项,而他们二人就是目前京城最炙手可热的说客。

    魏广德看了眼欧阳一敬,若不是因为他和自己是同乡,当初谁会帮他跑关系,把他调回京城为官。

    说不得,没人帮忙走动关系,你欧阳一敬也只能求到人家头上。

    魏广德暂时不打算开口,看看段孟贤和张道怎么说,这样也能让他更清楚地看透这两个人。

    欧阳一敬这个老乡,他算是看明白了,是个有用的人,纯打手,以后想办法把他送进都察院去,还不是讨厌谁就叫他咬谁。

    而且,从他上次弹劾和这次知道找人商量看,也不是个鲁莽的勇夫,知道轻重

    段孟贤看魏广德没有开口的意思,只好说道:“以我看,这三个都不是好相与的,若是司直兄有确凿的证据,倒是可以弹劾他们,若是没有,最好不要结仇。”

    段孟贤在刑部做主事,自然看重证据,和都察院是截然相反的两种风格。

    果然,听到段孟贤这么说,魏广德就注意到张道眉头一皱。

    张道还没有转正,只是个观政士,可已经把都察院那一套“风闻奏事”的本领学了个七七八八。

    讲证据,那都察院还有开下去的必要吗?

    就他们这些七品御史,要是有手段能收集到这些当朝大人物的罪证,那人家得是多蠢。

    单位不同,做事风格不同,魏广德也不奇怪。

    欧阳一敬听了段孟贤的话,神色就是一黯,显然是没有听到他想要听到的话。

    魏广德在这个时候依旧闭嘴不言,甚至低下头,暂时不去看他们了。

    张道这时候也说话了,不过倒不是支持欧阳一敬“风闻奏事”,“司直兄,你所说的三人都很特殊,若是告倒了还好说,若是扳不倒,可就凭白树立了强敌。”

    张道显然是被尚书加少卿的组合吓住了,人家多大的官。

    给事中是七品不假,可欧阳一敬说是给事中,其实只有从七品,比他最初担任的萧山知县还低半级。

    不过这是欧阳一敬自己的选择,只是来京城这几年了,一直没机会找到升迁的办法。

    给事中从七品,都给事中才是正七品,为各科掌房。

    魏广德只是听着,不过心里想的却是,欧阳一敬给自己来这么一出,到底是为了在裕王那里表现还是什么。

    裕王对董份不满,其实朝中不少人都知道。

    欧阳一敬不会是想着讨好裕王,才出的这么个主意吧。

    如果真是如此,而不是单纯风闻奏这样的人不多。

    坏了名声,也就不要混了。

    所以讼师这个职业,要求真的是非常高,引经据典,能言善辩是基本功,否则怎么在公堂上和人吵架。

    讼师是谋生的手段,讼师为了赚钱就得鼓励人们去告状。

    讼师为了争取更多雇主,创立品牌形象,就尽力为雇主争取利益,以显能力。

    如何争取利益呢?往往就是夸大其词,进行诬告。

    比如简单的盗窃案,上报到衙门,讼师在讼词中就得添油加醋“词讼到官,类是增撰,被欧曰杀,争财曰劫,入家谓行窃,侵界谓发尸。一人诉词,必牵其父兄子弟,甚至无涉之家”,这样又加剧了官员对讼师的鄙视。

    《大明律》中甚至有这么一条,“教唆诉讼者、给讼词添油加醋、增加罪情者,与犯人连坐。”

    可见官府对讼师这个职业的轻贱,说的不好,直接用这条就把你办了。

    现在,魏广德忽然提到自己曾做个实习讼师的事儿,怎么不让欧阳一敬心里一惊。

    “当初看乡里有缘无处诉,所以曾帮助一二。”

    他当然不会承认有这事儿,只说是帮忙。

    魏广德也不是要为此说道什么,而是继续说道:“讼师之事,诸位想来都明白,其实就和那杨豫孙和范惟丕二人做的一样的事儿。

    司直兄,你觉得呢

    魏广德这么一说,在座三人那里还不懂魏广德话里的意思。

    别看着杨豫孙和范惟丕是帮奸臣跑关系脱罪,他们其实就是赚辛苦钱的,真正的决策者才不会受他们的影响,就好像官员们坚称自己审案都是凭证据一样,绝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被欺骗的。

    “善贷所言有理,杨、范二人虽是为严世番脱罪,可本质却和严世番所犯罪孽不同,他们也是为天下不平事出过力的。”

    欧阳一敬点头道。

    “这就对了,三人除开这两人,只剩下一个董份,他敢收严家的礼吗?”

    魏广德说这话的时候,眼睛就盯着欧阳一敬,想知道他的答案。

    “我是听人说起,有人看到他们送箱子进董府。”

    欧阳一敬有些底气不足的说道。

    其实,在他的盘算里,只要弹劾三人,若是朝廷要追究,直接拿人审问,三个人,不信没一个招认的,只要有一人招了,自己的功劳就有了。

    即便弹劾上去,上面不相信他的话,无非就是弹劾失败,也不是大事儿,得罪就得罪呗,自己都从七品,已经是进士最小的官了。

    光脚的还怕穿鞋的?

    有种给劳资升官,把劳资赶出京城去。

    反正,在欧阳一敬看来,怎么都不算亏。

    “既然听说,最好找人问清楚,若是有人证最好。”

    魏广德说道这里,若有深意的看了眼欧阳一敬,又继续说道:“眼光不一定只看这一件事儿,若是董家还有其他不法事,不妨一起奏上去,不死也让他脱层皮。”

    魏广德眼神里的含义,欧阳一敬读懂了。

    他还没说话,就听到段孟贤开口说道:“董尚书之前就是在翰林院和詹事府做事,国子监也没干多长时间,其他的不法事,怕是不多。”

    段孟贤说这些,其实就是表达他的判断,董份的仕途都不是油水很多的官职,怕没多少把柄可抓。

    而且,他觉得他们一伙人和礼部尚书之间,按理来说没有利益纠缠,这么冲上去殊为不智。

    “我只是一个意见,司直兄做不做还不是他自己个做主。”

    魏广德淡笑道,把自己先摘出去。

    话是这么说,张道或许没看明白,可段孟贤那里不知道这其中的门道。

    魏广德话里话外都是在给欧阳一敬支招,若是不想让他掺和此事,应该是严词警告才是。

    “孟贤和善贷的话都有道理,我回头找人查查,正如孟贤所言,手里没有依据,还真不好告,凭空污人清白确实不对。

    风闻奏事,至少也要知道风从哪里吹来的才是。”

    此事就此打住,四人闲聊一阵天色渐晚,欧阳一敬叫来侍女准备宴席,舞乐早已准备齐全,佳肴上桌之时,一位位俏丽女子已经伴着乐曲翩翩起舞。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