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隆万之变 > 590让俞大猷生孩子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魏广德不知道李遂为什么针对俞大猷,作出这么荒唐的决定。

    但是不管怎么说,李遂这是不给自己面子,也是不给裕王府面子,他势必要做出一些回应,即便李遂是他的江西老乡也不行。

    李遂字邦良,号克斋,又号罗山,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昌府丰城县人,嘉靖五年进士。

    先授官行人,后迁任刑部历任主事、郎中等官职。

    嘉靖皇帝确立太子时,大赦天下,李遂曾请求将“大礼”大案诸臣都列在赦令中,尚书聂贤恐惧不敢,于是和同官一起向都御史王廷相求问,王廷相听凭他们这样做,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议者赞美他。

    不久调他到礼部,忤逆尚书夏言,后因事遭弹劾下诏狱,贬任湖州同知。

    自此以后,李遂就告别朝堂,开始在外为官。

    三迁衢州知府,提升为苏、松兵备副使,后又因功升迁为广东按察使,再后进官山东右布政使。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侵犯京师,诏李遂督苏州军饷,他没有向皇上谢恩,就请求关防验符用新的官衔,皇帝恼怒其无礼,削去他的官籍。

    嘉靖三十六年倭寇侵扰江北,朝廷讨论说因督漕都御史兼理巡抚,没有时间对付敌寇,请求特别设置巡抚,于是命李遂用原官身份巡抚凤阳四府。

    因抗倭有功,李遂迁南京兵部侍郎,此时南京兵部尚书是张鏊。

    因振武营兵变,张鏊去职由江东继任。

    不久,江东调往宣大担任总督,李遂三年秩满乃迁南京兵部尚书。

    至于这次是怎么回事,魏广德自然心里有数。

    这李遂随看上去不似严党,可他与欧阳必进关系很好,当初欧阳必进摘了俞大猷招抚山民的功劳,由两广总督一跃成为南京都御史,继而在严嵩推动下入六部,先后担任几任尚书之职。

    而在抢俞大猷功劳的时候,李遂正是广东按察使,对这样的事本应查实后出言制止,甚至弹劾。

    不过他并没有这样做,自然是因为不愿意得罪欧阳必进和他身后的严嵩严阁老。

    虽然很不愿意承认,可这的的确确是因为老乡关系导致的一桩冤案。

    魏广德不知道这背后是否有欧阳必进的影子,不过他也知道,此次江西严家事发后,欧阳必进并未受到波及。

    以尚书致仕,朝廷终究还是要给些体面的。

    散衙后,魏广德去了裕王府,很快就见到裕王,在他身旁只有李芳,倒是没看到殷士谵。

    不过魏广德也不奇怪,现在大局一定,他们已经不需要经常守着王府里,随时为裕王参赞机务。

    现在的裕王,早已不是当年朝不保夕的样子了。

    王府讲官里,魏广德和张居正都有自己的事儿忙,而作为詹事府少詹事,不管有事无事,殷士谵也开始经常过问詹事府的事儿,其实也是在外宣示裕王府的地位。

    其实,如果嘉靖皇帝封裕王为太子,詹事府自然就会完全听命于裕王。

    可惜没有。

    不过现在由殷士谵掌管詹事府,其中差别其实已经接近于无。

    “李遂到底是怎么回事?”

    见到魏广德进屋,裕王直接开口问道小】

    【说】

    俞大猷是裕王府的人,这在京城官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居然在南京着了道。

    要说南京官场不知道俞大猷和裕王府的关系,裕王可不相信,何况还是南京一部尚书。

    魏广德咬咬牙,终于还是开口说道:“殿下,此事或许是残余严党所为。”

    “严党?还有严党?”

    听到魏广德的话,裕王立时瞪大眼睛,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

    要知道,这时候朝中就算原本投靠严嵩的官儿,现在都恨不得在严府头上踩几脚,好撇清自己与他们的关系。

    残留的严党,怕不是该躲起来,不被人注意到就烧高香了,难道他们还敢对裕王府的人出手?

    “李遂此人,和原吏部尚书欧阳必进关系很好,当初在广东之时,就曾合作剥夺了俞大猷招抚造反山民的功劳,做为欧阳必进晋升之资”

    于是,魏广德把知道的和自己分析的结果,一一和裕王细说明白。

    “怪不得,之前没人在孤面前说过这觉得夺官而不治罪,还让他们回乡继续享受贪腐得来的财富,是在放纵他们。

    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不愿意失去权力的。

    长期做官,把自己的生命和权力绑定在一起,当你夺走他的权利后是真的生不如死。

    即便有些人想得开,回老家后继续骄奢淫逸享受生活,但这绝非其所愿。

    当官一样能够享受这些,甚至还更丰富,而且权在手才会更加肆无忌惮。

    至于不治罪,魏广德并不想打破官场潜规则。

    失势了,致仕回乡就好。

    虽然现在他走的很稳,可也不敢保证将来张居正会不会调转枪口对准他

    想想张居正历史记载中那恐怖的力量,连皇帝都只能瑟瑟发抖,魏广德觉得谨慎点没毛病。

    到时候,最起码自己还有一条活路,可以致仕回乡。

    他自己也不干净啊。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大明朝,就没几个干净的官儿。

    可能,也就是海瑞稍微例外,据说这人是真的清廉。

    离开裕王府后,魏广德坐在马车上思量起该怎么让李遂去职,总不能直接给人说不走就搞你吧。

    太直接,都是做官的,还是含蓄点好。

    想了想,魏广德心中有了计较,在都察院找人搜集李遂的罪证,准备弹劾他,给事中欧阳一敬也用上,让他知道是怎么回事。

    李遂在京城的朋友知道了,必然会给他通风报信,自己这边再让人过去劝说一二。

    都是江西老乡,让魏广德直接挥起屠刀,感觉还真不好意思下手,以后面对其他老乡自己该以何面目面对?

    如果能虚张声势,不战而屈人之兵,让李遂主动请辞,不伤和气,自然是最佳选择。

    只要李遂离开官场,那些人自然会感受到压力。

    心中有了大致计较,可对于去南京劝说之人,魏广德一时也想不到合适人选。

    回到家,魏广德刚进府门,管家张吉就上来道:“老爷,南京回信了。”

    “哦。”

    魏广德先是一愣,随即明白是什么事儿,可不就是张科那事儿吗。

    也不知道徐邦瑞是否办好,让那岑用宾不再弹劾张科。

    魏广德想着,就从张吉手里接过书信。

    依旧先去后院拜见母亲,又看了眼妻儿,这才来到书房。

    不过还没有拆开书信,张吉又在门外求见。

    “何事?”

    叫进来以后,魏广德问道。

    “陈公公来了。”

    张吉低声答道。

    陈矩?

    魏广德一下子就猜到他来的目的,马上道:“快请进来。”

    很快,陈矩就被带进书房。

    “陈大哥,快请坐。”

    魏广德已经到了门前迎接,等两人坐下,张吉端进来茶水退出去后,陈矩才道出来意。

    和魏广德猜测不错,陈矩这次正是为俞大猷之事而来。

    “陛下尚未批红?”

    有点出乎魏广德意料,嘉靖皇帝并未在奏疏上批红,而是暂时留在宫中,似乎也没考虑好该如何应对此事。

    “黄公公知道俞大猷和你关系不错,和裕王府关系也很深,所以让我来问问,你们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陈矩直言道。

    现在陈矩没了高忠这个干爹罩着,幸好又投到黄锦手下,在宫里的位置依旧不倒。

    “陈大哥,关于这事儿,今儿下午我才去了王府,和殿下商量过了,打算让俞大猷罢职回乡,闲住一段时间。”

    魏广德也没藏着掖着,直接把他对裕王说的那些话又给陈矩说了一遍。

    “真没想到,俞将军居然还没有子嗣,这确实不应该。”

    陈矩也说道。

    他也没子嗣,不是他没时间,也不是他不努力,而是求而不得。

    “回宫后,我就把话传给黄公公,只是你这样做,会不会寒了俞将军的心?”

    陈矩又开口说道。

    “我会派人给他送封信过去告之,顺便给他带点银子过去。

    他这个人,太直了,所以整个仕途几起几落,唉.”

    魏广德叹息一声。

    “宫里,全劳陈大哥支应着。”

    魏广德有冲陈矩拱手道。

    “应该的,话说你家什么时候开饭,我出宫还没吃晚饭。”

    陈矩这时候笑道,“顺便看看你那孩子,上次来就没看到他。”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