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 第七十七章 会试结束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至于中官、勋戚奏乞盐引造成盐引超发,以及边关军屯被侵占,李杰在文中只是一带而过,这种敏感问题还是不要在考场上写出来了,会试同考官均是京官,难保其中没有既得利益者,即使要得罪也要等到进入官场之后再说,老师陈献章的遭遇仍然历历在目。

    关于盐法改革的策论,李杰洋洋洒洒数千言,一气呵成,写完看完第二道策问题目,“河之患久矣,何以浚之成大事。”

    这里的河指的是黄河,“治黄”问题一直是历朝的头等大事,弘治二年五月,黄河在开封决口,其中部分洪水流入大运河,因为担心漕运安全,弘治皇帝任命户部侍郎白昂前去治理,治理黄河可是大工程,需要动用几十万人,因此,目前治黄也是如今朝堂的头等大事。

    黄河一直是由山东入海,然而在北宋末年,为了阻止金兵南侵,北宋朝廷在安阳附近扒开黄河河道,将黄河水向南流注入淮河平原,可谓遗祸无穷。黄河自此注入淮河,用淮河河道从江苏流入东海,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夺淮入海”(民国时同样也有一次)。

    “夺淮入海”后,黄河侵占了淮河的入海河道,这就导致了黄河水系出现紊乱,自然灾害频发,要么涝要么旱,白昂用了三年时间治理,结果两年后黄河又决口了,究其根本原因,一来是为了政绩急于求成,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另外白昂治理黄河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保住运河,不影响漕运,这样如何能治的好。

    当然这些在策论中是不能写的,水土流失、环境保护之类的说了也是白说,古人根本无法理解,只能从当代出发,适时的提供建议。

    李杰想到后世的治理经验,在文中先写出治理策略“疏以浚淤,筑堤塞决,以水治水,籍清敌黄。”疏通河道,堵住要塞,以水治水。

    根据“淮清河浊,淮弱河强”的特点,修归仁堤阻止黄水南入洪泽湖,筑清浦以东源源不断的生产,而鞑靼没有这个能力,可惜这是在考场,很多东西无法一吐为快。

    建立互市有利于边疆和平,对于生活物资可以不限量供应,换取来的马匹可以用来训练骑兵,牛可以用来耕种田地,只要管控得力,不用对互市交易的时间、地点、规模严格限制,只要保证铁器不流入鞑靼,可以将互市作为常态化的经济往来。

    事实上,弘治后期明蒙经常交战其原因便是,小王子即位后蒙古各部联系更加紧密,物资需求更大,互市满足不了鞑靼日常所需,所以才会通过战争来劫掠物资。

    李杰在文中也提到,军事力量是互市的基础,如果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威慑,以鞑靼人的思维,必然会发动战争来获取物资,在交易过程中所得的部分收入应该投入到边防中,增强军事力量,让鞑靼人不敢轻举妄动。

    后面的两道题目一道是伦理方面的“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要求考生们阐发自己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观点;另一道则是文教类的“好学者为福也”,要考生们对孔子爱好学习的理论及行为做论述。

    最后两道题目出的中规中矩,很难出彩,毕竟同前三道策问相比,这两题稍微有点务虚,李杰回忆往日所学,中规中矩的写完两题,策问想要出彩只能靠前三题了。

    毕竟其他考生可不像李杰一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古时交通不便,消息传递闭塞,除了那些官宦子弟,大部分举子对于具体的事务了解的并不会太多,在具体事务处理中,李杰比那些高官子弟还要出色。

    五道策问写完,李杰先是检查了一遍,誊正完毕便交卷了。

    在走出贡院的那一刻,这次会试正式结束了,静待二十九日放榜即可,同一批出来的举子,脸上均挂着轻松的笑容,也有不少考生抱怨此次策问考试的内容太过刁钻了,不论是盐政、治黄还是互市对于大部分士子来说平日里很难接触得到。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