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奸臣滚开,朕要当千古明君 > 第三十二章 关中四大重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明德门城楼。

    此时,前天深夜逃亡的李隆基正在上面。

    烈日之下,本应该浑身炙热。

    可他现在就像是置身于冰窖之中。

    裴宽在他身后,也眺望着远方,看着李瑁亲手把铜钱交到每一个士兵手中,心中对于今后的战事也没有底了。

    他上前一步,走到李隆基身边,小声抱怨。

    “陛下,反贼正在收买人心,势力越来越大,末将心中实在没有把握守住这段城墙啊!”

    李隆基佯装镇定,沉声说道:“告诉将士们,贼将现在使用的都是骗术。”

    “李瑁那逆子手中哪有钱?他又免除了长安城百姓的三年税赋。”

    “说不定,待会又要把钱从士兵手中收回去。”

    说着的同时,李隆基还拿出一份诏书,递给了裴宽。

    裴宽打开一看。

    内容正是号召天下十大节度使、各地折冲府,前来勤王的诏令。

    牛仙客为了给裴宽增加信心,也跟着说:“裴将军,京畿道六郡已经派人回复陛下诏令,勤王大军应该就在今天启程。”

    唐朝时期。

    朝廷共有道、府、州、县,四级行政单位。

    贞观元年,唐太宗依据山川地势,把全国划为十道。

    分别是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和岭南道。

    到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又分十道为十五道。

    山南道分置东、西二道。

    关内道长安附近增置京畿道。

    河南道洛阳附近增置都畿道。

    江南分置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

    裴宽闻言,心中还是提不起信心。

    因土地兼并,折冲府制度已然败坏。

    仅靠这些郡县临时拉起来的壮丁,怎么可能抵挡得住李瑁的三千玄甲铁骑?

    除非边疆节度使的大军前来,不然是无法消灭这场叛乱。

    想到此处,裴宽壮着胆子说:“陛下,末将以为,此时当暂避敌锋,退之潼关,等待大军汇聚之后再做打算!”

    “你说什么?”

    李隆基大怒。

    “你居然让朕放弃长安道和京畿道的百姓逃跑?”

    “你可知一旦朕离开此处,大唐的膏腴之地将尽陷敌手?”

    “莫非你已经被那逆子买通了?想要陷害朕?”

    直击灵魂的拷问响彻裴宽心头。

    看着老皇帝在暴怒之下那须发皆张的样子,裴宽心中升起一股懊悔之意。

    早知道就不应该提这条建议。

    或者更早的时候,在被高仙芝软禁后,就不应该趁大军厮杀之际逃走。

    裴宽早就打听过了,高仙芝到现在都还没被处死。

    他想着自己当时要是直接投降,说不定还会被李瑁委以重任。

    想到这里,裴宽又暗自摇头。

    就算投了李瑁又能怎样?

    等十大节度使的边军杀到,很可能就是兵败身死之时。

    裴宽自认为要比李林甫和萧嵩聪明得多。

    长安城位于关中腹地。

    实乃易守难攻之处。

    可这是建立在手握关中四大重镇的情况下。

    其一,潼关(今陕西渭南地区),乃是东出的必经之路,也是战国时期的函谷关。

    其二,武关,也叫南关(今陕西丹凤县),是关中地区通往南方的大门。韩愈曾有诗云: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从诗而知,可知此地的险要地形。

    其三,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地区),是关中的西大门,也是通往西域的茫茫西行之路。陆游曾写道: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说的便是这条路上的萧瑟与凄凉。

    其四,萧关,是长安西北的要塞,出了萧关就到了突厥地区。历朝历代,这里都是战场前线。“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就是王维在萧关看到战事紧张的感慨。

    此时,裴宽想到的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关卡重镇都是老皇帝的人,李瑁就算是声势再大,也只能在长安城附近闹腾。

    出不了关中,也就翻不了天。

    这也是他把全家都带着,紧跟老皇帝的原因。

    牛仙客见裴宽久久不答话,只能厉声大喝。

    “裴将军,陛下在问你话呢?”

    裴宽这才反应过来,急忙辩解:“陛下,末将的忠心天地可鉴啊!我从来都没有过投靠李瑁的想法。”

    “哼!”

    李隆基面色铁青,但还没有老迈昏庸的他,自然知道裴宽现在能依靠的唯一大将。

    稍微调整情绪之后,他才缓缓开口:“反贼不需要你去剿灭。”

    “你只管守好这三座城门,告诉天下百姓,朕还在长安城中就行。”

    “只要你能完成这项任务,等剿灭叛军后,绝对少不了你的功劳。”

    话已至此,裴宽不敢再做多想。

    毕竟他手中还有四万多人,而李瑁手中才两万人出头。

    背靠坚城,兵力也在敌军一倍之上。

    要是这都守不住,那他以后就是历史书上的反面教材了。

    虽不能和赵括相提并论,但也和马谡的地位差不多。

    想到马谡。

    裴宽又突然想到李瑁手下那个名叫吕布的猛将。

    这两天,他已经派人到处打听。

    可都没有收到任何消息。

    难道是来自边关的猛士?

    但是这等猛将在边关都不可能是无名之辈!

    难道是某个节度使培养出来的人?

    裴宽心中猛然一惊,急忙问道:“陛下,叛军中那个叫吕布的猛将,可听说过?”

    李隆基摇了摇头,“朕闻所未闻!”

    同时,他心中又想起了前夜的那场战事。

    陈玄礼可谓是他最信任的统兵大将,但是却被吕布斩于马上。

    想到陈玄礼,李隆基的心中就一阵难过。

    当时要是坚定意志据守朱雀门,哪里会让叛军坐大?

    “唉!”

    李隆基叹息道:“等消灭叛军后,一定要厚葬陈玄礼!”

    裴宽见皇帝也没听说,心中就更加确定了自己的猜想。

    “陛下,吕布这等猛将,不可能平白无故出现。”

    “没有常年的征战,如何能带领大军所向披靡?”

    “末将猜测,吕布定然是边疆大将的手下,被派过来支持李瑁。”

    李隆基闻言,顿时紧张起来。

    “你有何凭据?”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