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逐鹿南北朝 > 第064章 刘穆之的死讯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向关中求救毕竟是远水,要起效果,还得先守住上?城才行,除了让杨朗火速回援上?外,杨禹又立即让人传令赵晟、李信、郭曜等人,赶紧从各县抽调兵力增援上?。

    此刻坐镇上?城的是杨禹的大哥杨恩,手下有万余兵力,但这万余人马不是新兵就是降兵,很难保证他们的忠诚度,有了祁山堡的先例,杨禹十分担心上?守军也会出现叛徒,若真如此,后果将不堪设想。

    是夜,杨禹命?道城守军乘夜出城,袭击乞伏昙达大营,不过袭营只是为了吸引敌人注意力,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掩护藏于仁寿山的王博的几百人于上游再次截流。

    等到乞伏昙达发现上当时,王博已成功截流,这次截流非常快,原因是水面之下早已打有木桩,渭河水浊,敌军一直没发现这些不露头的木桩,王博只须用马驮来沙袋投入河中,便能迅速截流。

    渭河水再次漫上两岸,乞伏昙达派人去摧毁堤坝时,遭到王博伏击,王博甚至乘胜一路追杀到敌军营寨外,前后杀敌数十人,在乞伏昙达派兵出营接应后才离开。

    到天亮之后,乞伏昙达才再次派人去摧毁堤坝,但此时襄武和?道城外,又已是河水四溢,难以继续攻城了。

    进攻被中途打断,这给乞伏昙达的士气造成了不小的打击,而襄武和?道两城则借机加强城防,修造守城器械。

    襄武和?道的压力可以暂时缓解一两日了,但上?城中却是另一番景象,杨恩与杨子安虽已下令全城戒严,但随着杨盛大军的逼近,城中还是谣言四起,人心惶惶,甚至已经出现了逃兵。

    杨恩已年近五十,留着三寸胡须,平日给人了一种看透了世情的平静,此刻却是满脸肃杀,他早年率坞中子弟抗击外敌时伤了左脚,需要拄杖而行。

    这几日在城头上,士兵们都能看到他柱杖巡城,见有士兵逃亡后,杨恩一面采取连座法,一人逃跑,一伍皆罚,同时让人把大箱的金银抬上城头,传下令去,敌军攻城时,杀敌一人,赏钱三千

    除此之外,杨子安更是命人用砖石将所有城门洞彻底堵死,防止有叛变者开门迎敌。

    杨恩与杨子安现在不敢奢求击败杨盛,只求能守住城池,将敌军拖在城下,以拖待变。

    杨禹与宁寿之联名的急报飞一般送过陇山,驻守陈仓的沈林子得到信报后,没有丝毫出兵救援秦州的意思,甚至连往大散关方向做做样子,牵制一下杨盛的意思都没有。

    信使无奈,只得飞扑长安,向刘裕求援。

    而此时,杨盛万余氐族大军已兵临上?城下,城中谣言肆起,人心惶惶,杨恩与杨子安一边封死城门,一边重赏将士,才勉强挡住了杨盛的第一波进攻。

    世事如棋,杨恩他们此时的处境,与不久前姚艾的处境何其相似,就上?城内的情景而言,还不如当初的姚艾。

    唯一庆幸的是,杨朗不舍昼夜拼命回援,终于赶在城破之前杀回到上?城外。

    趁杨朗刚到立足未稳,杨盛派侄子杨倦率五千人马迎战杨朗,杨朗千余人马连日奔驰,人困马乏,加上地形不利,勉强应战,未能取胜,只得退守西面的大虫岭。

    上?城内的守军刚看到援军来时,士气为之一振,然而随着援军被迅速击退,刚刚提起来的那点士气又几乎泄光了。

    好在上?作为州治所在地,城高墙厚,加上杨朗虽然退守大虫岭,杨盛却不得不防着这支人马,未能全力攻城;而杨恩与杨子安每日亲自在城头督战,一边宣扬汉中晋军将进攻阴平,杨盛老巢受到威胁,必定会很快退兵,一边对杀敌有功的人施以重赏,金银财宝直接在城头发到士兵手里,以激励士气,这才勉强稳住守军不溃。

    信使一人双骑,如同六百里加急一般,将杨禹与宁寿之联名的求援信送到长安时,已是七日之后。

    十月下旬的长安城,已有下雪的迹象,天空阴云密布他,就如同诸葛亮之于刘备,可以说没有刘穆之的辅佐,就没有他今日。

    如今大业未成,刘穆之却突然病逝,让刘裕仿佛断了一臂。

    但孔靖等人说的也对,无论如何,必须尽快选定一个主事之人代替刘穆之掌控建康,否则难保不会出什么乱子。

    刘裕压住心头悲痛,有些无力地询问道:“诸位以为王弘如何?”

    众人不及回答,谢晦抢先道:“王弘为人轻率,及不上徐羡之。”

    徐羡之本是刘穆之副手,和刘裕又是姻亲关系,由他接替刘穆之大家都不反对,此事便这么定下来。

    但无论是徐羡之还是王弘,都不如刘穆之那样让刘裕放心,刘穆之这一死,刘裕深感根本无托,于是决定东归。

    刘裕随后任命次子刘义真为都督雍、梁、秦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领雍、秦二州刺史,以王修为长史,王镇恶为司马兼任冯翊太守;沈田子、毛德祖都为中兵参军。命沈田子兼任始平太守,傅弘之为雍州治中从事史。

    另外,给杨禹加了一个天水太守的官职。

    这一番任命下去之后,沈田子与傅弘之知道刘裕要回建康了,而王修和王镇恶将成了刘义真的左膀右臂,心中不平,双双找到刘裕说道:“刘公,王镇恶为人贪婪狡诈,心有异志,且关中人素重王猛,惠及王镇恶,刘公不可将关中托付给他呀。”大风小说

    刘裕只得安抚道:“我留尔等一众文武,及精兵万余,王镇恶若图谋不轨,便是自取灭亡。尔等担心什么呢?”

    “刘公……”

    沈田子还待再劝,刘裕摆摆手止住他道:“钟会不得遂其乱,是有卫?牵制他,常言说得好,猛兽不如群狐,尔等十余人,何惧王镇恶?”

    有了刘裕这话,沈田子终于不再说什么。

    关中父老得知刘裕要返回江南,纷纷来到府前哭诉:“残民沦落胡尘,不沾王化已百年,如今好不容易盼来王师,人人相贺,刘公啊,长安十陵是你家的祖陵,咸阳宫殿是你家的屋宅,刘公你怎么能舍此而去呢?”

    刘裕听闻后很是伤感,亲自出去安抚众人道:“我受命朝廷,不得擅留,我知道大家心怀故国的诚意,故留次子与文武贤才共镇关中,希望你们能同心同德,共同守好关中。”

    关中父老闻之,号泣不已。

    这期间,忍不住暗暗垂泪的还有刘青鸾,这个时候班师,无异于弃杨禹于不顾,眼睁睁的看着他死亡。

    杨禹与宁寿之的救援信她也看了,而且是逐字看了一遍又一遍,但刘穆之的死讯传来后,她便沉默不语,自始至终没有为杨禹向刘裕进言一句。

    一切都是命,或许从杨禹决定回秦州那一刻起,命运便已注定了。

    刘裕本以为侄女一定会为杨禹的事向自己进言,结果刘青鸾一句话也没有,只是整个人变得异常沉默,这让刘裕不由得暗自长叹。

    刘裕不会出兵秦州,这一点杨禹是能想到的,他只是希望刘裕能让汉中守军威胁一下杨盛的老巢,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等来的却是刘裕班师的消息。

    这个消息对杨盛与乞伏昙达来说,无异于一剂兴奋剂,而对于杨禹来说,则是一个坏得不能再坏的消息。

    刘裕留在关中,哪怕不出兵支援秦州,各方多少还有些顾忌,他这一走,诸如杨盛之流,便再无顾忌了,说不准会继续增兵上?。

    杨禹想尽力压下这个坏消息,但不幸的是消息还是在襄武与?道城内传开了,军心士气顿时遭到了巨大的打击,即便是之前听说杨盛兵围上?时,大家也没这么丧气,毕竟刘裕赫赫威名那在那摆着,即便上?被围,大家也都还有个盼头。

    现在一听说刘裕班师,大家便感觉自己是被抛弃了,诸如张敬、王博等人,当初都是冲着刘裕的威名前来投奔的,在秦州如此艰难的时刻,得知刘裕班师的消息后,这些人无不大失所望,有种受骗的感觉,纷纷来找杨禹证实此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