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逐鹿南北朝 > 第081章 关中震动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赫连伦原有六千人马,加上前来增援的贺兰秋,共计九千人,最终能逃回扶风郡的不到五千,而且多半还带着伤,武器盔甲基本也都扔了,惶惶如同丧家之犬。

    杨禹大败赫连伦,打到了扶风城下,这让整个关中皆为之震动,前来投奔者络绎不绝,一些郡县百姓也纷纷响应,揭竿而起,袭击夏军,赫连勃勃大怒,立即发兵三万,命赫连?将功赎罪,前来迎击杨禹。

    长安城里,人们奔走相告,大街上如同过年一般热闹,街头巷尾尽是热议之声:

    “你们听说了吗?太尉参军杨禹率大军从秦州打回来了,大败夏军,斩敌好几万,听说都打到扶风了。”

    “这么大的事,谁没听说呀?我隔壁的王二去渭水打鱼,到了河边一看,那情景你们是不知道,吓得王二啊,两腿一软,扑通一声坐地上了。”

    “咋的啦?”

    “咋的啦,渭水漂下来的全是夏军的尸体,把渭水都快堵住啦,水都是红色的,王二哪里见过这等情景,吓得站不起来,是一路爬回城的,哈哈哈!”

    “真的假的?”

    “这还能有假?我看呀,晋军最能打的就属杨禹杨参军了,当初在长安临时招募了两三千人,便敢去秦州,不费吹灰之力便把秦州的姚艾给灭了,紧接着大战乞伏昙达和杨盛,又把乞伏昙达和杨盛打得哭爹喊娘,溃不成军,我就问,谁是杨参军对手,谁?”

    “对哦,杨参军面对杨盛和乞伏昙达两成夹击,还能把对手打得落花流水屁滚尿流的,一个赫连伦算得了什么,这下咱们长安有救了。”

    “那个二蛋呢,你别躲,当初我侄儿应募随杨参军去打秦州,你说我侄儿是去送死,你过来,我看你臊不臊,长得牛高马大的,自个胆小不敢去也就罢了,还说别人是去送死,我就问你,如今你臊不臊?”

    “张老头,你折腾我干啥?我这不也后悔了嘛,早知道当初我也跟杨参军去秦州了。”

    “后悔,你现在才知道后悔,晚啦。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杨参军这诗写得好啊,等哪天我侄儿加官进爵,风风光光的回来,有你后悔的时候。”

    “张老头,你别揪着我呀,我还有事,你放开我……”

    “哈哈哈…….”

    后秦旧宫之中,得到消息的刘义真更是欣喜若狂,对左右刘乞、贺玉等人大笑道:“杨禹太给本公子长脸了,哈哈哈,当初可是我把杨禹推荐给我爹的,连去攻打秦州的武器,都是我领着杨禹去库房里取的,赏,通通有赏!”

    刚刚赶到的长史王修不禁暗暗皱眉,杨禹打了胜仗,你大赏左右这些只知道谗言献媚的家伙算什么事?

    “且慢,二公子,杨禹率军回援关中大败赫连伦,关中震动,眼下正可借此鼓舞士气,主动出击,与杨禹合力将赫连勃勃击退,以解关中之危。”

    贺玉见王修一来,便拦下刘义真给他们的赏赐,心中大为不悦,当即反驳道:“王长史未免言过其实了吧,关中哪里危了?杨禹不来,我们不是一样把夏军打得大败了吗,王长史难道忘了寡妇渡赫连?大败而逃的事了

    代王镇恶为安西司马的毛修之也说道:“杨禹兵至扶风一事,目前还不知详情,我军多为步卒,还是据城而守为宜,若是主动出击,以步卒对夏军铁骑,攻守异势,对我军反而不利。”

    刘义真听了,不禁连连点头,王修急道:“毛司马此言差矣,如今整个岭北皆已为赫连勃勃所有,我军若不趁此机会主动出击,赫连勃勃岂会自行退去?杨禹拼死来援,据说兵力不过两万,若是我等坐视不理,等赫连勃勃调集重兵,杨禹必不能胜,一旦杨禹败退,夏军卷土重来之时,长安只怕再无援兵了啊。”

    刘乞说道:“二公子,赫连勃勃势大,若咱们贸然出击,万一失利,恐怕长安不保,那岂不是有负太尉重托,二公子也将陷入险境?杨禹善战禹会是赫连勃勃的对手吗?

    刘青鸾心里无比矛盾,终究没法再说出话来。她沉默了一下才说道:“父亲,二弟年纪尚小,玩性又重些,当此非常之时,关中事务由其决断恐怕有些不妥,长史王修沉稳有度,知人善用,青鸾建议伯父赋予王修全权,由他实揽关中军政,配合杨禹,或许有望击退赫连勃勃,扭转关中颓势。”

    刘裕当初对关中的安排,刘青鸾心里是有不同意见的,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当初既然安排王修和王镇恶辅佐义真,却又让沈田子这些人防着王镇恶,若非如此,也不至于让关中局势陷入如此被动的局面。

    她希望尽力劝说一下刘裕,让关中事权统合到王修手里,以免内部事权不一,相互扯皮,贻误了战机。

    刘裕却答道:“王修长对内政,军事方面非其所长,且威望不够,若由其总揽军政全权,毛修之、傅弘之这些人只怕难以心服,此事看看再说吧。若是局势好转便好,实在不行,我再另外派人去接替义真便是。”

    见刘裕如此,刘青鸾不好再劝,只得默然退出。

    隔日,建康传来晋帝旨意,再赐刘裕九锡,授相国、宋公。

    这次刘裕没有再推辞,上表谢恩之后接受了晋帝的赐封,这等于是从法理上承认刘裕可以自行建国了,就跟周朝时秦楚赵魏韩这些国家一样,名言上虽然还要接受周天子领导,但实际上却是自成一国了。

    辛苦了大半辈子,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刘裕于是赦免了宋公封邑内死罪以下的囚徒。尊继母兰陵萧氏为太妃;任命孔靖为宋国尚书令,左长史王弘为仆射,兼管官员的选举和任免;任命从事中郎傅亮、蔡廓都担任侍中,谢晦为右卫将军,右长史郑鲜之为奉常,行参军殷景仁为秘书郎,其他文武官员,也都按照朝廷的编制设置。

    追随刘裕的官员,皆大欢喜,这个时候大家都没心思去想关中的事,更没人管杨禹升迁秦州刺史的事。

    毕竟刘裕走到了这一步,过户手续基本已准备齐全,接下来再走个禅让的流程,便能把司马家的房本名正言顺的换成刘家的了。现在宋国的官员到时自然也就成了朝廷官员。

    这其中,只有孔靖以年老为由,没有接受刘裕的任命,年前孔靖以七十来岁的高龄,主动请求随刘裕伐秦,功成之后却不恋权柄,刘裕很感动,给孔靖赏赐了很多财物。

    北魏这边,还在静观其变,一是等刘裕回建康,二是等赫连勃勃与刘义真打得更热闹些,结果天部大人崔宏却在这时候病死了,拓跋嗣痛失一臂,他下诏命群臣和归附的部落首领都来参加葬礼。

    大人物的葬礼,从来不是人一躺,布一盖,全村老小等上菜那么单纯,拓跋嗣如此高规格为崔宏举行葬礼,也不光是因为崔宏这个人对他有多重要,而是要表达一种态度。投奔北魏的刁雍等大批汉人备受鼓舞,暗暗摩拳擦掌准备大举南下中原小说

    这些事情杨禹是顾不上了,赫连?三万大军压来,他倍感压力,那可是三万骑兵,铺展开来足以绵延十里,在这关中平原无险可恃,杨禹可没自大到凭自己四千人马,便能击败赫连?。

    鉴于形势逼人,杨禹一边派人潜入长安,请刘义真出兵策应,一边派宁寿之走褒斜道,亲往汉中请梁州刺史索邈派兵增援。

    再有就是,使出原来的计策,把前来投奔的几千民壮大部分打散,让他们变成一个个“小游击队”去打游击。只留下两千精挑细选的青壮,让赵晟带着他们先退往五丈原构筑营寨。

    之所以选择五丈原,杨禹是经过再三考虑的,一来,五丈原离长安只有两百里,可与长安守军形成呼应之势,让赫连?始终面临背腹受敌的风险;二来,五丈原正好位于褒斜道的出口处,汉中的索邈一旦派出援军,可以通过褒斜道出来,后续的粮草也可以通过褒斜道输送过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