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逐鹿南北朝 > 第087章 长安陷落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赫连勃勃亲率大军追击刘义真,建威将军傅弘之得知夏军追来,劝刘义真道:“宋公让你疾行东归,如今带着这么多辎重,日行不出十里,敌人骑兵即将追至,如何是好?还请二公子放弃财宝辎重,轻装速进,方有可能幸免啊。”

    刘义真不听,果然很快被赫连勃勃追上,蒯恩、傅弘之断后,力战连日,为王买德所擒,司马毛修之等亦被夏军生?ぃ?跻逭媲妆?陨ⅲ?雷远阍诓荽灾校?业弥斜?尉?魏甑テ镅袄矗??跻逭姘笥诒澈螅?诺靡蕴油选

    长安城中,被掠夺后的百姓群情激愤,代为留守长安的朱龄石眼看要被愤怒的百姓所淹没,竟一把火烧了皇宫,匆匆逃往蒲阪,夏军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了长安。

    在扶风以西与赫连韦伐苦苦周旋了两个月的杨禹得知长安陷落之后,两日一夜退兵两百余里,甚至连陈仓都没有守,直接由陈仓夹道退回了秦州。

    赫连韦伐追到陈仓,见陈仓狭道山势险峻难行,担心被杨禹伏击,这才放弃追击。

    归途之中杨禹有些沉默,出兵时他就知道凭借自己几千人马不可能是夏军的对手,但他真希望能延迟赫连勃勃占领关中的速度,这样至少能给秦州多争取一些发展的时间。

    可惜他再努力,也难抵刘义真往死了折腾,终究是把关中给丢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随杨禹退回秦州的官吏多达百人,其中不乏池阳太守韩时、霸城县令徐九章这样的地方主官,他们多是对刘义真所作所为不满,又不愿投奔胡夏,有感于杨禹这一年来的战绩和声威,是以纷纷潜奔而来。

    在陈仓时,韩时就曾向杨禹建议留兵坚守陈仓,让陈仓作为一根楔入关中的钉子,一来可以不时搅动一下关中局势,让赫连勃勃无法迅速稳定关中,二来可作为他日进攻关中的前哨。虽然他的建议没有得到杨禹的采纳,但杨禹也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一路上见杨禹有些沉默,韩时又对杨禹说道:“使君这次回援关中,接连大败佛佛,歼敌万计,关中震动,如今要退保秦州,佛佛未必会善罢甘休,使君当未雨绸缪,于陇山各要道上加筑营垒,加强防守。同时应结好于凉州的沮渠蒙逊,以为策应。”

    因为赫连勃勃出身匈奴铁佛部,因此关中人也常以佛佛称呼赫连勃勃这一股势力。

    杨禹见韩时如此热心,自然也不好打击他的热情,点头应道:“韩郡守所言甚是,待回到秦州,我会立即着手加筑营垒,加强陇山防御。只是沮渠蒙逊对我西取秦州颇有不满,想结好于他怕是不易。”

    韩时似乎早有准备,立即说道:“智者看利弊,庸人方论好恶,沮渠蒙逊能称霸一方,绝非庸才,对于这等合则两利之事,某相信不难说服他,且不瞒杨使君,凉州别驾韩简是我同宗,有他斡旋,亦能事半功倍,若使君不弃,某愿为使君走一趟凉州。”

    杨禹欣然道:“太好了,那就有劳韩郡守了。”

    韩时接着说道:“自古以来,凡双方结盟,或结姻亲,或歃血为盟,方见诚意,某听说沮渠蒙逊有一女……”

    杨禹摆摆手道:“韩郡守放心,为表示我的诚意,我会送沮渠蒙逊一物。”

    “何物?”

    “一把犁。”

    “一把犁?”韩时的表情瞬间凝固,若不是杨禹的身份摆在那里,估计他已经忍不住问候杨禹家的女性了。

    杨禹笑了笑道:“确实是一把犁,韩县令到了秦州便知。”

    陈仓狭道险峻难行,所过之处群峰叠嶂,古木参天,虎啸猿啼,渭水由西往东从山谷中穿流而过,水声如雷,水气弥漫,行于谷中狭道犹如穿行蛇道之中,有些狭窄险峻之处,战马要前面拉后面推才敢过去,即便如此还偶尔会有战马跌落深谷,也幸好是回程,将士们的精神状态比较好,也不用带君,这是何物?”

    棉花的原产地应该是在印度,在西域很早就有人小规模种植,前些年杨义他们远走西域行商时,杨禹便让他们带回一些种子,这些年云岭坞还对棉花的品种进行了一定的改良。

    “徐县令没见过吧,这叫棉花,从西域传过来的,可以用来织布、做棉衣棉被,十分暖和,而且其生性耐旱,可以在那些不适宜种粮食的土地上种植。”

    徐九章去摘来一朵棉花,好奇地端详着,再看看大片的棉田,不禁感叹道:“若真如使君所言,那使君可真是造福天下了。”

    这年头富贵人家冬天穿皮毛,穷人家只能往麻布衣裳里塞些草絮,可以说取暖全靠抖,但是就算你能抖出花来,还是会冷啊,每年冬天各地冻死人的事极为常见,是以徐九章有此感叹。

    杨禹问刘睿道:“大郎,第九军今年种了多少棉花?”

    刘睿连忙答道:“回使君,我军今年种了五千亩左右,这主要是受地形限制,能开垦的土地有限,其他各军基本都比我们多。”

    听了刘睿的话,杨禹高兴地说道:“哈哈,徐县令,你们相信吗?这棉花若是种得好,一郡之地便足以衣被天下了。”大风小说

    “果真?”

    “你们等着瞧好了,不过这棉花,不管是采收还是后期的加工,都很费人力,秦州的人口还是少了点啊。”

    杨禹是有感而发,虽然十个兵团人口加起来超过二十万,但要发展棉纺业,这点人口还是太少了。

    杨禹不禁寻思着秋收后是不是发动几场战争,掠夺些人口回来。

    第九军驻地到了,驻地外的平地上,数千士兵正在趁秋收前的空闲时间抓紧训练,即便都知道是杨禹回来了,但刘睿并没有安排士兵列队迎接杨禹,远处骑兵在练骑射,掀起黄尘弥漫,近处步兵则光着膀子在捉对厮杀,喝声震天,杨禹一看便知这不是在耍把式,因为大多数士兵身上都带着淤青,有的甚至还见了血。

    远看确实是练得虎虎生风,但走近细看,便不难发现这些士兵皆面有菜色,脚步也有些虚浮,显然是长期营养不良造成的。

    杨禹忍不住问道:“大郎,现在军中粮草可接应得上?”

    刘睿迟疑地说道:“刚平定秦州境内叛乱时还好,目前军中每人每日只有两碗稀粥,将士的训练又不能停下,难免有些……不过苦日子就快熬到头了,再有十天半个月就要秋收了,到时大家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杨禹皱了皱眉头说道:“实在不行就把训练停一停,等秋收之后再说。”

    “这怎么行?遇到点困难就不训练了,那还叫军队吗?使君让我们给将士们讲的那些故事,耿恭十三壮士归玉门,他们的遭遇岂不比我们艰难千倍万倍?再说了,其他各军情况都一样,大家都没有停下训练,我第九军岂能先停下。”

    荀谧也说道:“没错,行军作战之时,敌人可不管你吃没吃饱,眼下的情况正好锻炼一下将士们的意志,这未必是坏事。”

    杨禹听了由衷地赞道:“不错,不错,从大郎这第九军,我看到了咱们秦州的希望。”

    谁知刘睿脸上不仅毫无得色,反而一脸惭愧,一拉长史荀谧,双双拜道。

    “使君在前方浴血奋战,我等留在后方,却有负使君所托,请使君责罚。”

    杨禹一脸不解,这生产训练不都挺好的吗?咋了?

    “说吧,出了什么事?”

    刘睿欲言又止,转头看向荀谧,荀谧只得勉为其难地说道:“禀使君,上月各军大比,我军成绩只排第八名……”说到第八名时,荀谧脸颊忍不住抽了一下,眼睛也有些发红。

    “各军大比?”杨禹一脸疑惑。

    “哦,这是庄先生制定的,各军每两月抽调一营人马参加比武,根据成绩排名,我军……请使君责罚,这是我统兵无方,训练不够,以至于……”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