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明末黑太子 > 第636章:海捕丰收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捕捞海蟹之前,杨帆以为初来乍到也就只能碰碰运气而已,海蟹不比河蟹,不但在海中难以捕获,而且数量应该较为稀少才对。

    但是结果却大大的出乎了他的意料,一个铁笼子被水手们用绳子拉上来,便可以看到笼子底已经铺满了一层狰狞无比的大海蟹。

    光是蟹壳的直径便超过了半尺,单只重量不下三四斤,这番情形几乎让船上的所有人都惊得目瞪口呆。

    不光里面有螃蟹,有的笼子里还捕获了一些鲑鱼和鳕鱼,就在笼子被拉出水面的时候,笼子里的海蟹还打算对鳕鱼下手……

    杨帆挑了个头最大的八只前来进献,不论是崇王朱由?妫?故墙⒍又富庸僦Vポ敢捕悸冻隽擞胨?饲耙荒R谎?木?当砬椤

    朱由?嬉老〖堑锰?铀倒?庵值弁跣吩诖说孛挥卸?锝绲奶斓校?林?叭艘膊簧貌独蹋?梢运嬉夥敝常?つ昀墼拢?涫?慷嗟轿薹ㄏ胂蟮牡夭健

    倘若实际情况与太子所言相吻合的话,那自己与崇国百姓算是可以大饱口福了,这还不算海里的诸多鱼类,以及那些海字辈的两栖动物。

    朱由?嬖诔龊V?埃?垢咝焦陀读耸?以齑?と耍?扛龉と硕际峭霞掖?冢?识?荒苤淮?蝗饲袄矗?还捅闶且患摇

    一家便价值二百两银子外加五石大米,朱由?婊乖诤贤?献⒚鳎?灰?敢馇袄纯安旒影氲憾ň樱?扇丝闪煳迨?锻恋兀?先擞牒⑼?闪於??叮?迥耆?蠲馑啊

    除了山东之外,北方海边其实也富不到哪去,与郑氏所控制的福建有天差地别之分,对于崇王开出的丰厚条件,不少造船工人都心动不已。

    主要原因便在于官府盘剥以及鞑子劫掠,太子监国之后倒是免了北方各地的赋税,可谁知道会不会朝令夕改,万一又重演了万岁爷那一幕,百姓岂不是又没了活路?

    很多对朝廷持悲观想法的人都被迫走上了背井离乡的道路,考虑到海外新封地没有瘟疫,更没有鞑子的威胁,便跟着周王与崇王去往海外的新封地定居。

    但是船只装载有限,除了藩王与郡王的家眷和家丁之外,只有手艺人,也就是各种匠人才能被批准优先登船,成为第一批海外藩国子珉。

    朱由?嬖谧约涸?慈昴?姆獾卮?炊?俣嗉叶∫约鞍儆嘟橙耍?搅司┏怯胩旖颍?终心剂宋迨?嘟橙恕

    加上怀安郡王朱由札与河阳郡王朱由材的家眷和手下,总计四千有余。

    比起偌大的周国或许不算什么,但这些人口足可以在堪察加半岛建立大明藩国了。

    人口少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便于管理,更便于配给物资。

    按照最低配给标准,人口不足五千的崇国,每天只需要五千斤肉食便可以勉强苟活下去了。

    考虑到此地沿海地区丰富的渔业资源,在不种地的情况下,达到这个最低标准也不算太难。

    但想要捕鱼就要有渔船才行,朱由?嬖诼飞系氖焙颍?愦又Vポ甘掷锫蛄肆剿夷裼胨乃疑乘摇

    数量确实不多,可归是了胜于无,小型渔船完全可以在人马抵达新封地之后,让船工们砍伐树木,迅速建造。

    堪察加半岛全部都是原始森林,能够随意砍伐,用来建造豪华王府木屋的木材,自然是北地最为贵重的木材——冷杉。

    在计划将身边的两位郡王“请”到五十里开外的地方去建国之后,朱由?姹阍诘锹匠「浇??约旱某绻??肌??绺叱牵?×艘豢榈仄ぃ?檬窒驴?即笮送聊尽

    崇高城目前长宽均只有二里地,而且还是插旗当墙的那种,城墙连地基都没有,等把附近的白桦树砍了插进土里,就算是城墙了。

    一期的王府只有一座木屋,倒是寒碜了一些,可总比一直住帐篷要强得多,在冷风刺骨的时候,傻子都知道应该钻进木屋里取暖。

    为了避免发生争抢土地的事情,朱由?娴敝谛?迹?挥性谒?市碇?螅?扇说背≌闪浚?拍芊⒎懦绻?耐恋赜靡愿?帧

    省得一群眼冒绿光的家伙跑到木墙外面圈地,把城外都当成自己的田地。

    在此地断然没那种好事,距离都城最近的耕地也要在五里地之外。

    粮食消耗过半之前,先要把都城建得差不多,同时要抓紧时间捕鱼。

    今年是死活都赶不上播种了,也就能烧荒犁地而已,最早也得明年开春之后。

    趁着郑芝莞的船队都还在等候装载硫磺,朱由?嬖谟谄渖掏字?螅?泵η踩舜蠊婺5谴??龊2独毯O剩?馑闶侵值亍⑹栈褚惶寤?恕

    不管从海里捞上来甚子玩意,只要不是泥巴和石头,那就可以吃。

    吃不了的话,还可以风干之后储藏起来,留着过冬的时候吃。

    尤其是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大规模捕捞海鲜,能够大幅度地减少粮食消耗。

    郑芝莞的船队可是达到了数百艘之多,每船都备有鱼网,干这种差事简直是手到擒来。

    “报~!启禀王爷,海捕大获丰收!”

    “哦?情况如何?”

    “启禀王爷,尚在统计,据属下目测,每船海捕重量不下数百斤!”

    “好!甚好!待本王前去一观!”

    朱由?婵刹幌袼?歉隹诳谏??约盒南低蜱耄?缓蟀淹蜱敫愕昧骼胧??淖谑倚殖ぁ

    虽然自认为才华不高,学识尚浅,朱由?嬉仓?啦荒芮嵋准痈秤阽氲幕?镜览怼

    在不收税且不种地的情况下,还要让百姓们吃饱肚子,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海捕了。

    只要百姓们不会忍饥挨饿,就不会动瑶崇国的根本,他这个崇国的国君便能长久地当下去了。

    这也多亏了某位宗室兄长,提供了长时间的反面教材,让朱由?嬉?晕?洹?

    “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不必如此,免礼平身!”

    就算之前高高在上,朱由?嬉仓?栏崭站头??匦氚诔鲆桓鼻诅氲淖颂??庋?湃菀淄沤岚傩眨?钥挂院蟮嚼吹某ご锸?轮?玫难虾?

    根据太子指示“猎杀不绝”,即可循环捕捞的相关规定,小于半尺的鱼类均需放生,因为此处海域光是半尺以上的大鱼就足以让各型船只满载而归了。

    在朱由?娓械桨侗叩氖焙颍??置怯氲谴?睦土γ钦?谝煌敖右煌暗赝?渡闲对睾2兜姆崴冻晒?

    每个木桶都达到了冒尖的地步,装地是满满当当,在远处用肉眼便可以看见有的鱼还在里面扑腾不已。

    一条船上至少有三十个木桶,每桶盛放二十条鱼,每条重两斤,每船归航回来,也能有上千斤的收获。

    一百艘船都能有如此收获的话,船队总的海捕量便可以达到十万斤之巨了,或许能有十五六万斤也说不定,足以让整个崇国的子珉吃上十天的了。

    捕鱼这种事,一来要讲究方式,懂得最基本的捕鱼技巧。二来则是要明白渔场的分布,去没有鱼群出没的地方,那就只能抓虾了。三来要碰运气,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今番船队三样都具备了,也就顺理成章地取得了一次大丰收,连没有跟着船队出海的郑芝莞看了都赞叹不已,在福健本地海域,这种成果也是罕有的。

    “先行称重计算,本王要迅速知晓海捕总量!”

    每个参与者身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没有参与这次海捕活动的朱由?嬉膊焕?猓??嗟氖强悍埽??揭煌巴按笥悖?阋种撇蛔〖ざ?男那椤

    太子果然没有诓骗自己,这下亲眼见到船队满载而归,朱由?嫘睦锉闾な刀嗔耍?ご艘酝??绻?舷乱簿臀扌璧P谋患⒍鏊?Я恕

    百姓们在岸边观望,见到自己也能有大鱼可吃了,自然也跟着高兴不已,纷纷开始祈祷上天保佑……

    之前不少人以为崇王在刻意欺骗他们,这里甚子都没有,连房子都得重新盖,加之天气比大明本土寒冷许多,很多人都打算偷偷上船,返回大明了。

    等见到船队开始卸下海鲜,这些打了退堂鼓的人都开始犹豫起来,要是能在崇国天天吃海鲜,貌似也不错,起码在大明本土是享受不到这个待遇的。

    “启禀王爷,此番出海,船队供捕捞各种鱼类重十七万三千五百余斤,各种螃蟹重九千四百余斤,各种虾类重六千七百余斤,其他海鲜约一万零二百斤,总计约为十九万九千八百斤。”

    “好!好极了!传本王命令,根据各船海捕量,进行银两分配,不得克扣,违令者严惩不贷!”

    一次出海便能捕获近二十万斤的海鲜,朱由?嬲媸翘??牧耍?飧鍪?钔耆??隽怂?脑て诜段А

    不用太多,只要一次能有五万斤的收获,坚持三十天左右,应该储备起来够崇国百姓过冬的肉食了。

    这还没算沿海地区的海狮、海象、海豹等动物,目前还没时间摸清这些猎物的栖息地。

    对肚子里缺乏油水的崇国百姓们来说,它们可是很好的牙祭,只要遇见,就不能放过。

    怀安郡王朱由札与河阳郡王朱由材见到此情此景,自然也非常欣慰。

    根据他们哥仨的约定,刨去每个百姓得到的肉食,朱由?嬲嘉宄桑?煊稍?胫煊刹母髡剂匠砂搿

    在堪察加半岛,肉食就是粮食,毫不夸张地说,此物跟银子是等值的,在此地,银子可不能当饭吃,肉食却能轻而易举地兑换到银子。

    自认为是一代明君的朱由?嬉?妹考业拿靠谌硕汲陨虾O剩?焯於寄苡腥獬裕?馄菊獾悖??途醯帽茸谑依锏哪澄恍殖ひ?坎簧佟

    而且决计不是嘴上说说,统计之后,立刻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海鲜配给,成人不论男女,皆可得四斤鱼,老人小孩均可领二斤,这算是两天的量了。

    四斤鱼有多重?

    换在大明本土,那就是一条相当大的鲤鱼了。

    堪察加的气候也很适合储藏食物,根本就无需担心会快速腐烂变质。

    不过好不容易才得来如此大的丰收,朱由?嫒匀徊惶?判模?⒖堂?私?S嗟暮O是謇碇?箅缰破鹄础

    在大明本土,银子和粮食是立国之本。

    而在堪察加半岛,肉食和粮食才是立国之本。

    这些“国本”可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切不可马虎大意!

    虽然比较好笑,但实际情况确实如此。

    那可是好几千张嘴,喂不饱他们,下场在本土便早已展现了。

    不过借助于周边富饶的渔场,朱由?婵梢越?耸陆饩龅胤浅M咨啤

    通过此番出海也证明了海捕的确比种地的收获速度快得多,二者决计不可放在一起比较。

    郑芝莞在旁边也就是看个乐呵罢了,他同意将船队借给崇王朱由?娴哪康木褪且?镎馕环?蹙】旎?芤恍┤馐场

    有了较为充足的肉食,朱由?娌拍苋明庀碌陌傩张赖交鹕缴先ゼ窳蚧牵?蝗蛔约壕偷么?糯?涌沾?楹搅恕

    朝廷没有给运输藩国子珉拨发相应的费用,太子说可以用采购硫磺的费用来充抵,这等于让郑芝莞做了二道贩子。

    不过郑氏原本就是做这种生意的,面子上也没什么顾忌,只要能赚钱,连鸟粪都可以考虑运输……

    在北上的路上,享受奉旨征用的郑芝莞将泡菜国南部沿海的船只征用一空,而且一两银子都没给。

    等抵达倭国北部,又用大量的铜钱买了一堆船,到了北地之后,船队规模已经膨胀到了超过七百艘之巨。

    虽然大小不一,路上还损失了数十艘,可剩下的七百多艘船都用来运输硫磺,其总量真是不可想象。

    太子要这么多硫磺所为何用,那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大哥郑芝龙从京城返回的时候已经说了,太子还托郑氏从海外大规模采购硝石。

    按照每船装载一千斤硫磺计算,五百艘船便可运回五十万斤硫磺,这还是往少了说,只要此地硫磺充足,翻倍也极有可能。

    太子给郑芝莞开出的价钱是每斤五十铜钱,看着不高,但这是生硫磺,没经过处理,连半成品都不是。

    若是能运输一百万斤硫磺返回天津,折算便是价值五万两银子,刨去每斤十铜钱的收购价,郑芝莞还能净赚四万两银子。

    此番是第一次往返于本土与北地之间,只能用硫磺来充抵运费,等明年再来,各个藩国势必会积攒了大量的毛皮、鹿茸,届时郑芝莞还能通过其他生意大赚一笔。

    这只能算是太子给郑芝莞自己的路费而已,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好处,奖励的大头是赏给郑氏的位于琼州岛上的那座金矿以及与倭国的雪花糖,外加特效药生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