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 第36章 福城建立,神秘主使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数日过去。

    京城北二十里。

    数万木屋、砖屋落成。

    蓟辽灾民们从临时帐篷中搬进去。

    人逐渐有了笑颜。

    烟火气。

    在这里扎根。

    俨然有了小城的氛围。

    在孙承宗妥善安排下,每日工钱准时发放。

    取信于民,初见效果。

    应招的青壮力,从二十万涨到了四十五万。

    清晨上工时。

    人如潮水般涨起。

    下工时。

    人如潮水般退去。

    如此往复。

    格外震撼人心。

    在夜色降临后。

    忙碌一天的匠人们,吃完饭洗过澡,带着孩子走出家门。

    大人们在吹牛打屁,孩子们在追逐打闹。

    这群被厄难包围的人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民幸福。

    “福城”之名。

    传扬开来!

    “嗅觉灵敏”的商人们。

    从下午的时候,自京城出发,在傍晚到达福城,开始摆摊准备叫卖之物。

    起初时。

    五花八门的叫卖,总会引起很多人的围观。

    但人多。

    却并不代表卖的多。

    经历了蓟辽之难的百姓们,恨不得一文钱掰成两半花,对这些新奇再好奇,也会按耐心中的渴望。

    久而久之。

    倍感失望的商人们惊喜发现,不值钱的孩童食物和玩物,是最畅销的。

    种类繁多的水果挂着薄薄糖稀的糖葫芦,酸酸甜甜的,孩童们最欢喜。

    熬化后的蔗糖、麦芽糖,经过手艺人的巧手,变成了人物、动物和花草,孩童们同样喜欢。

    既能吃,又能玩。

    但要说哪些铺子卖的最多。

    还是便宜糖果铺子,甜滋滋的,孩子们也是无法拒绝的。

    与之相反的,是果脯蜜饯。

    确实很好吃。

    孩子们也很喜欢。

    可过于昂贵的价格,注定了不可能有太多的买家。

    大人们是溺爱孩子的。

    自己不舍得花一文钱,却舍得偶尔给孩童买几文钱的糖葫芦糖人和糖果。

    大人们的溺爱是有限度的。

    不会过度纵容孩童们的想法,在本不富裕时,满足孩童们的口腹之欲,是愚蠢的。

    一针一毫的计较。

    才是小民们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总得来说。

    福城的百姓无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总督府。

    属于福城的总督府。

    是福城百姓们强烈要求后建立的。

    这代表了福城百姓对孙承宗的认同。

    在孙承宗沉思后。

    为了安抚福城百姓的心,也是有个处理政务的地方,选择接受了这份民意。

    “福城,已有了繁华的初景,不知等到来年开春,会有多少人选择留在这里。”

    童统领边剪烛边道。

    关于福城。

    内阁拟出了章程,呈于陛下获准,待诸事毕后,自动成为京城附城。

    归顺天府府衙节制。

    问题是。

    蓟辽灾民们对福城有了归属感,就会选择留在这里。

    对京城来说,是好事。

    对蓟辽来说。

    本就遭了波天灾人祸,再损失这数十万青壮,对以后蓟辽重建是沉重打击。

    而孙承宗。

    正是蓟辽总督。

    在此时的抉择是无比重要的。

    童统领对此很好奇。

    并主动抛出话头试探。

    “我的开蒙老师,是一位心学大家,教授我的头三个词,是爱国、忠君、为民,我始终铭记在心!”

    孙承宗放下狼毫笔,坐直了身体,认真道:“爱国、忠君,我窃以为,做的还不错!

    为民上,我认为我一直在路上!

    因为我同样有私欲,希望福城百姓能在灾情结束后,随我回蓟辽重建!

    可我清晰认识到,福城百姓们继续留在福城,比返回蓟辽会更加幸福!

    各方各面来说,都更加幸福!

    在福城,百姓不可能再遭受战乱之苦,至少,在京城没有面临外族入侵前,不可能!

    在福城,百姓们和孩子们能有更广阔的以后,必须要承认,这里的繁华,这里的优越,比蓟辽、比一般地方府县多太多!

    天子脚下,自古以来如此,我也相信,以后百年、千年也会如此!

    所以,我之前矛盾!

    可最后我想清楚了,国朝,已愧对蓟辽百姓一次,那么,该对蓟辽百姓们做出些补偿了!

    我不会强制让福城百姓离开福城,相反,等我前往蓟辽后,我会告知蓟辽百姓们,在京师之北,有个蓟辽百姓第二个家!

    我会向陛下谏文,打开蓟辽和福城之间的人口册籍!

    只要蓟辽百姓想搬到福城,随时可以搬来!

    而任何时候福城百姓想回到蓟辽,也可随时返回!”

    “总督大人,你会受到群臣攻讦的。”

    童统领大受震撼,目光复杂道。

    蓟辽百姓何其之多。

    若全部迁到福城。

    那福城的人口和面积比京城还大。

    到那时。

    福城是京城的附城、京城是福城附城就很难说清了。

    而且。

    那些高高在上的京官老爷们和百姓们,又怎么会愿意让这些“穷亲戚”和自己并肩而立。

    “我们,不能一直欺负老实人!”

    孙承宗摇摇头,坚定道:“蓟辽已经流血了,不能再让蓟辽流泪了!”

    童统领默然。

    这些话很委婉了。

    国朝建国以来,外族的事情就没有真正意义上平息后。

    九边十三镇,遭受最重的就是蓟辽。

    流血?

    用遍体鳞伤更合适!

    史官们只看到了京城的繁华,只看到了江南的富庶,却少有看到北疆的泥潭。

    偶有提起。

    也只是寥寥数字。

    “外族入,杀无数,抢无数,掠女无数!”

    何其冰冷。

    何其麻木。

    对总督大人的所做所想,童统领深感钦佩。

    右手握拳置于心前,欠身一礼。

    这是他能做的极限。

    作为军人,作为禁军统领,不容许他再做出更多。

    “总督大人,再过些日子,百姓们住的十万房屋就搭建完毕了,之后的工坊、学堂,也会很快落成,之后呢?”

    童统领觉得适才的话不宜再继续,另找话头道。

    近五十万青壮劳力。

    干起活来是相当迅速的。

    该考虑房屋、工坊和学堂之后的安排了!

    “修路!”

    孙承宗不假思索,沉声道:“修一条直达蓟辽的路!”

    童统领:“……”

    先前刚说完打开蓟辽福城之间的人口册籍,这会就要修路。

    那不明摆着想让蓟辽百姓来福城更方便些吗?

    这不能再聊下去了。

    ……

    风雪呼啸。

    京外如此。

    京内也是如此。

    曹正淳返回京城,以“协助调查”为名,把户部左右侍郎请入了东厂。

    掀起滔天波浪。

    东林党人群情激愤,聚在一起抵达午门,意欲面圣述说其冤。

    东暖阁内。

    朱由检在御案前翻阅着染血的供词,而曹正淳督主在跪着待命。

    供词倒没什么。

    郑三俊冯从吾坦白交代了全部事情。

    两人与时任蓟辽总督方震孺是好友,所以早在蓟辽之难发生时,就已得到消息。

    对于此事,两人选择为好友隐瞒,但心底,也是有点小想法。

    想法归想法。

    缺乏能够执行想法的人。

    两人略微可惜后也没在意。

    很快。

    晋商找上了门。

    之后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晋商提出计划。

    把三大仓九小仓的粮食全部调走。

    等卖完之后。

    两人可分得六成利润。

    但两人担心晋商会弄虚作假欺瞒。

    于是找来了更为知根知底的徽商。

    这也就是为什么徽商也参与到此事中的原由。

    三方数次碰面后敲定。

    两位侍郎依然占据六成利润,晋商徽商各占据两成利润。

    契约成。

    两人配合着在户部的东林党人,安排好一切后,给出信物,让晋商徽商调走了三大仓九小仓的全部粮食。

    然后一把火把三大仓九小仓给烧了,把证据消灭干净。

    剩下的。

    两人就等着分银子了。

    万万没想到。

    孙承宗入京直接来了个釜底抽薪,把晋商、徽商在京驻地给血洗了。

    更要命的是,找出了晋商通敌叛国、徽商窃国济私的证据。

    粮食彻底要不回来。

    发财梦破灭。

    两人差点没气死。

    但心中也在庆幸,与晋商徽商的契约,只是口头契约。

    给出的信物,提前嘱咐两大商帮,在用完后立刻毁掉了。

    没有留下与商人勾结发国难财的把柄。

    本以为事情到此结束。

    可东厂暗中奉圣令,把三大仓九小仓粮食仓储官员全抓了,并逼问出此事。

    而那阉贼曹正淳,竟然猜出了赈济蓟辽灾民的粮食是三大仓九小仓的官粮,找来了工部官员验证。

    在东厂施展了不少刑具手段后,两人全招了。

    “这件事里,除了户部的东林党官员外,没有别的东林党人参与吗?”

    朱由检皱眉道。

    虽说郑三俊冯从吾是户部左右侍郎,配合户部的东林党人,可以完成与商人合作再调粮的整件事。

    可是。

    过于顺利了。

    顺利的就像有只手在推波助澜。

    “回陛下,奴婢在审三大仓九小仓粮食仓储主事官员时,听到这些主事皆交代有个吏部官员出现。”

    曹督主仔细回忆,踟蹰道:“但在审郑三俊冯从吾时,问及这个,二人皆是满脸茫然,不知有这样一个吏部官员。”

    很奇怪的点。

    郑三俊冯从吾不知有神秘吏部官员。

    而三大仓九小仓粮食仓储主事却知道。

    晋商、徽商,也是知道的。

    给人的感觉。

    就像是这位吏部官员在和晋商徽商合作,只是借用了郑三俊冯从吾和户部东林党人的手,完成调粮的事!

    奇怪。

    可线索已经全断了。

    西厂和锦衣卫皆已传回了消息。

    晋商徽商头七都过了。

    搜查得到的。

    除了待数清的巨额金银物资。

    鲜有与官员勾结的证据。

    无从查起。

    “罢了,此事先到这!”

    朱由检暂停此事调查,薄怒道:“郑三俊、冯从吾,知情不报、官商勾结,意欲祸乱国朝,满门抄斩,夷三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