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 第63章 豢养死士,连根拔起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敕书收回。

    以宛平县国公侯爵为始。

    传到国朝各地大大小小的勋贵耳朵里。

    大势不可逆。

    其余勋贵也没有抗衡的想念。

    没等朝廷催促。

    就先着亲信赶赴紫禁城,交出先皇们赐下的敕书。

    并表明接受两厂一卫的查察。

    自降为庶民。

    于国朝而言。

    收获是颇丰的。

    勋贵们掌握着良田宅院,和奴仆,有甚者,藏匿着人口。

    经统计。

    不下百万人之众。

    百万人口,未入国朝册籍,多是用来干黑活,像挖矿、采石等又重又容易死人的活。

    因为。

    在国朝律法中,入了国朝册籍,只要死了,作为主家,必须要赔付银子。

    精明又吝啬的勋贵们。

    自然不愿意多花这份银子,即使,这份银子并不多。

    用这种未入国朝册籍的黑户,挖矿时矿塌被压死了、采石时失手被砸死了,随便挖个坑一埋,没人管没人问的,自然不用花银子。

    而那些被压重伤或者砸重伤的,不能再进行挖矿采石,则扔到山谷里喂狼。

    丑恶的嘴脸。

    两厂一卫查察人员频频皱眉。

    传扬开来后。

    国朝百姓群情激愤,向勋贵阶层狂喷怒骂,捎带着祖宗十八代,让曾经那些为国尽忠的初代勋贵也挨了骂。

    成为庶民的勋贵们,变得如过街老鼠般,人人喊打。

    除此之外。

    少数没有入户籍的精壮,则被勋贵们进行训练,有的是私兵,有的是死士。

    事关重大。

    没有进行大范围公开。

    仅是在朝廷官员中间传播。

    朝廷为之震动。

    自三国时期司马懿高平陵三千红衣死士兵变曹魏天下后。

    历朝历代的皇室就严禁豢养死士的行为,以防作乱。

    虽说依然有世家或者大族暗中豢养,但几乎没有在明面上出现过。

    原因很简单。

    豢养死士者或家族,罪同谋反,当诛九族。

    被发现豢养死士。

    这家族的人,在宅院中逮住,就在宅院里砍死,在大街上被逮到,就当街砍死。

    连请示上官都不用,完全不给解释的机会。

    两厂一卫也是如此执行。

    凡是发现豢养死士的勋贵,直接满门抄斩,祸累九族。

    中途曾遭遇死士们悍不畏死的抵抗,可在锦衣卫和西厂这职业“杀手”面前,脆如薄纸,一捅就破。

    给不了锦衣卫、西厂半点压力,甚至连东厂面对都很轻松。

    反倒是那些拥有大量私兵的勋贵家族,给两厂一卫带来不小的麻烦。

    私兵一多。

    就能称之为私军了。

    而勋贵家族很“聪明”的,给私军装备不错的武器铠甲。

    不论怎么说,能叫军队了。

    两厂一卫更多成分是搞情报,杀人只是副业,在面对军队时,表现略显吃力。

    锦衣卫的缇骑、西厂的番子,凭借武功在身和精妙的杀人技,能不落下风,慢慢磨死。

    而东厂就很惨了。

    勋贵家族基本是有家传的,在战阵和战法上,是有可靠的指挥私军人才的。

    虽然放在战场上不够看的,但打东厂番子就是碾压级。

    在各种优势加持下,东厂番子以血勇之气,勉强和私军一换一。

    等处理完私军。

    东厂人手折损过半。

    创造了东厂建立以来最大的损失。

    气的曹督主主动接下了处死拥有私军的勋贵家族族人的执行权。

    按国朝律法,拥有私兵过百,满门抄斩。

    拥有武器过百,满门抄斩。

    拥有铠甲过十,满门抄斩。

    几个满门抄斩之罪。

    曹督主体贴的折个中,把这些私兵勋贵家族满门抄斩后,又夷了个三族。

    经此一役后。

    东厂越发落寞了。

    刑场。

    “斩”字下达。

    霎时间人头滚滚,血流遍地。

    “曹公公,东厂可需要锦衣卫的帮助?”

    沈指挥使坐在副监斩官的位置上,真诚道。

    东厂日渐式微。

    可陛下没有取缔,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两厂一卫同气连枝,给帮助,当然没问题。

    但为了以后的“和睦”,在帮助的时候,能先往里面塞些钉子,那再好不过了。

    “西厂与东厂互为兄弟,若是东厂有意,西厂也能提供支持。”

    雨督主饶有兴趣道。

    此前。

    东厂西厂争斗这么多年。

    终于逮到机会落井…冰释前嫌了,自然不愿错过。

    “东厂还撑得住,就不劳指挥使大人和雨公公费心了。”

    曹督主脸色难看道。

    这一厂一卫的想法,他用断了的根儿想都能想出来。

    帮助支持?

    不如说是分割东厂。

    “锦衣卫就在北镇抚司,真有过不去的坎,就来寻我!”

    沈指挥使倒没觉得可惜,拍了拍曹督主的肩膀,轻笑道。

    “西厂驻地,曹公公应该是熟的,有事就来,别不好意思开口!”

    雨督主同样如此,重重拍了拍曹督主的肩膀,大笑道。

    看这老小子,能撑到什么时候。

    沈指挥使和雨督主离开了。

    全程没有嘲讽。

    曹督主却比挨了顿骂还难受。

    牙齿咬的咯吱咯吱响。

    东厂什么时候要靠别人施舍才能度日?

    曾几何时。

    锦衣卫和西厂算什么?

    等着吧。

    等到开春,咱家的准备,能亮瞎你们所有人的眼。

    “督主,锦衣卫和西厂,在昨日发下了年终禄金,手下人在讨论这件事,您看?”

    东厂大档头走近,硬着头皮道。

    看督主的模样。

    就知道在沈指挥使和雨督主那又吃瘪了。

    啧。

    老大,难当啊。

    “年终禄金是什么?”

    “回督主,是陛下为体贴官员,新制定的年终奖赏,根据吏部考评,多发一个月到一年俸禄不等的赏银。”

    东厂大档头弓着身,低声道:“锦衣卫,沈指挥使下令,全发放了顶额一年俸禄的年终奖赏。

    西厂,雨督主下令,以六个月俸禄为底,以一年俸禄为顶的年终奖赏。

    督主,您看?”

    曹督主,“……”

    看什么?

    锦衣卫和西厂,财大气粗的,别说是几个月一年的俸禄,就是先发个十年俸禄,也是用不完的银子。

    可东厂不是啊。

    本身就穷的叮当响,现在办勋贵的事又死了这么多番子,抚恤金必须先放下去。

    即便抚恤金,等户部核验结束后,会将这部分银子补给东厂。

    但这临近春节就几天了,为了让死去的番子家属过好春节,安抚其心,东厂肯定先出银按多按快垫付这些银两。

    就活着的人,连这个年底的俸禄都难发,哪来的银子发年终禄金?

    “督主,要不,您去请教请教老督主?”

    东厂大档头眼见督主脸都拧巴了,就知道厂子缺银子,建议道。

    老督主在的时候,东厂,没缺过银子。

    “老督主?”

    “卑职失言,是说的司礼监秉笔魏忠公公!”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