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 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方刑部,福荫九世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军方刑部。

    萧阁老脑海中,蹦出这么个词汇。

    若是能顺利施行的话。

    那么。

    国朝就有两个刑部了。

    一个是朝廷刑部。

    一个是军方刑部。

    前者,负责国朝内部各阶层的犯罪之事。

    后者,仅负责军方内部将士的犯罪之事。

    如此。

    把国朝所有人皆囊括进去了。

    仍不显得臃肿。

    似乎可行。

    “陛下圣明!”

    萧阁老沉吟之后,心悦诚服道。

    吾皇大智慧也。

    当然。

    分出个军方刑部,其中诸事没那么简单,但已然在内阁能够克服的范畴之内了。

    “陛下,工部七成大匠作,皆有锻造或接触十字弓弩等物的经历,军政分离中,该如何?”

    萧阁老将刑部事放下,说起工部事,眉头紧皱道。

    作为前工部尚书。

    对工部诸多事宜是清清楚楚。

    之前为了赶明光铠、陌刀、十字弓弩和百炼钢的工期。

    凡是家世清白,手脚干净的大匠作,经两厂一卫调查后,全部参与到锻造之中。

    这批人。

    是工部最顶尖的。

    是工部脊梁般的存在。

    按照军政分离的规则,应尽归于军方。

    可这样。

    工部就半废了。

    技艺水平下滑是可以预见的。

    虽说入阁,登临相位了,萧阁老依然不想看到工部自此落寞了。

    况且。

    国朝下一道国策“福城学堂”,要在国朝一千二百三十四个县中建造三万座学堂。

    军方真把人全弄走,工部的人手必然不足,想完成国策要求,工期必将大幅度延长。

    “为了国朝的稳定,工部有过接触十字弓弩等物的大匠作,必须归于军方,这是不可商议的。”

    朱由检先将圣意传达,坚定道。

    军方先进武器。

    是国朝开疆拓土和抵御外悔的底气,容不得半点泄露风险。

    现在是,以后也是。

    不在商议范畴之内。

    “不过,工部承担着国朝诸多建造之事,在技艺上,也要有保障。”

    朱由检顿了顿,要求道。

    工程营缮、屯田、水利、道路等事务,皆是工部的事。

    一旦技艺水平下滑,势必会对民生和国朝基建造成重大影响。

    所以。

    工部大匠作可以去军方,但工部技艺水平不能下滑。

    闻言。

    萧阁老快变成苦瓜脸了。

    国朝的手艺人。

    自古就有个习惯,敝扫自珍。

    什么“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这些。

    何况是教徒弟,再喜爱,也会留一手。

    留着,留着,手艺就失传了。

    即便如此,失传了,也不能让人学去。

    这想法,深入骨髓。

    尤其。

    是工部大匠作这些老古董。

    一旦人去军方,绝对把技艺全带走。

    若下命令,强迫大匠作留下技艺,恐怕不但没有作用,反而会激起逆反。

    “陛下,臣办不到啊。”

    萧阁老咬了咬牙,硬着头皮道:“这些技艺,是那些大匠作传家的,怕是不会轻易留在工部。”

    “不会轻易留,那证明还是可以留的。”

    朱由检嘴角上扬,淡笑道:“技艺,技艺,说到底,是吃饭的手艺,想传家,不外乎是给子孙留口饭。

    是吃饭手艺,那就能以金钱来衡量。

    大匠作们,年纪基本已经大了,而且在工部、在军方,皆是国朝发工钱。

    朕会下道旨意,只要大匠作们愿意将技艺倾囊相授,教三位或以上的徒弟,以现有的工钱多少,立刻补偿二十年工钱。

    而大匠作们愿意将技艺留在工部,那以大匠作临终前的工钱数目,福荫其子孙,待其子孙加冠之后,可按月到国朝任意衙门支取临终工钱同等数目的金银。

    根据技艺对国朝的重要程度,福荫一代以上的子孙,最多,福荫九代!”

    工部大匠作。

    在工钱虽无定式,但最高的,也就是每月八两纹银。

    未来再涨。

    每月十两纹银差不多就到头了。

    一年,一百二十两纹银。

    国朝加冠之龄,是二十岁。

    国朝百姓平均寿命,不到五十岁,往大的想,就按寿命六十岁算。

    领四十年工钱,是四千八百两纹银。

    换句话说。

    对国朝技艺拥有最高贡献的大匠作,福荫一代子孙,朝廷花费仅四千八百两纹银。

    福荫九代,才四万三千二百两纹银。

    但其创造的价值。

    于工部、于朝廷、于国朝而言,远非四万三千二百两纹银能比的。

    工匠的创造价值和廉价使用,令人唏嘘。

    “陛下大德!”

    萧阁老无比动容,跪伏于地,叩首道:“臣代工部三万大匠作,叩谢陛下大恩大德!”

    君子之泽。

    仅仅五世而斩。

    而大匠作们只要足够努力,能得到九世而斩。

    福荫九世孙,别说大匠作们会动心,就连他这位内阁阁老都动心了。

    可惜。

    虽然身为前工部尚书,但家中却没什么技艺传承下来。

    嗯?

    怎么当官算吗?

    “该说谢的,应是朕才对。”

    朱由检摇摇头,叹了口气道。

    大匠作得到的,与创造的价值,完全不成正比,却要处处感恩。

    这人世间,真是怪啊。

    “陛下?”

    萧阁老不解其意,疑惑道。

    给了大匠作工作和工钱,又给了大匠作福荫子孙的机会,本该大匠作们感激啊,怎么会是陛下呢?

    “没什么。”

    朱由检驱散脑海中的杂思,心情有点沉重道:“阁老,还有别的事吗?”

    “有,请问陛下,朝廷需要裁撤兵部吗?”

    萧阁老神色一正,肃穆道。

    国朝的兵部。

    一直以来,是朝廷,或者直接说,是文官集团控制军方的衙门,诸多官员以兵部为跳板,进入军方担任重职。

    军政分离后。

    摆脱控制的军方,对这旧怨无数的衙门,八成理都不理。

    对朝廷而言,兵部,就成了无用的衙门。

    朝廷不养闲人,更不养闲衙门,那裁撤掉兵部整个衙门,是个不错的选择。

    可是。

    从三国魏置五兵尚书为始,作为六部之一的兵部,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在历朝历代中,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尚书,也是九卿之一。

    裁撤掉兵部,等同于国朝少了一卿,那就不能叫九卿,该改为八卿了。

    此事,关系不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